开着特斯拉在高速上瑟瑟发抖后,我终于看懂了比亚迪在英国的胜利

比亚迪在英国月销破万这个事儿,讲真,有点魔幻。

这感觉就像欧洲那帮老牌车企,还在古堡里慢悠悠地喝着下午茶,互相吹嘘自家的真皮座椅是哪个大师手工缝制的,充满了所谓的“传承”和“格调”。结果王传福根本不按套路出牌,直接带着他的电子刺猬大军空降伦敦,对着白金汉宫的方向开了个大喇叭:不装了,摊牌了,我就是来掀桌子的。

最逗的是,这次带头冲锋、把欧洲同行心态干爆的,居然是宋PLUS DM-i,一个插电混动。一个既能用电,又能烧油的究极缝合怪。

你想想这个场景。在欧洲那帮环保原教旨主义者眼里,纯电才是唯一的政治正确,混动这种东西,就是不够纯粹,是异端,是需要被净化和唾弃的玩意儿。他们开会能为了一根充电线的环保材料吵上三天三夜。但英国老百姓呢?他们用自己的英镑投了票。嘴上都是主义,心里全是生意。嘴上喊着保护地球,身体却诚实地选择了这个“既要又要还要”的终极解决方案。

什么是最好的技术?实验室里跑分最高的技术?能发一万篇SCI论文的技术?都不是。能让用户不焦虑,能让一个普通英国中年男人在送完孩子上学后,不用对着续航里程心惊肉跳的技术,就是最好的技术。但能过,就是能过。简单,粗暴,有效。就问你怕不怕?

这种感觉,我作为一个曾经的特斯拉车主,体会太深了。当年我也是个技术崇拜者,觉得智能、极简、未来感才是王道。直到有一次,我在一个下雨的冬夜,开着只剩50公里续航的特斯拉,在高速上瑟瑟发抖,连空调都不敢开。那一刻我悟了。我突然理解了为什么有人会去买那些看起来“落后”的混动车。去他妈的未来感,老子现在就想活着回家。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被冻过一次的时候,你就懂了。

你以为这就完了?比亚迪的英国经理说了,我们已经在英国开了100家零售门店,未来几个月,我们还要推出更多、更多的插混和纯电。加大,加大,再加大。

开着特斯拉在高速上瑟瑟发抖后,我终于看懂了比亚迪在英国的胜利-有驾

这哪是开店啊,这简直是在欧洲大陆上批量开启“任意门”。从英国到西班牙,从西班牙到意大利,整个欧洲的老牌汽车贵族们一觉醒来,发现家门口突然长满了比亚迪的4S店,跟雨后的毒蘑菇一样。这帮人,活该!谁让他们几十年如一日地挤牙膏,把用户当韭菜。现在好了,来了个直接开推土机的。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把比亚迪比作刺猬可能有点蠢,但你仔细想想,是不是还挺形象的?它浑身都是性价比的尖刺,你没法优雅地拥抱它,但你也奈何不了它。

开着特斯拉在高速上瑟瑟发抖后,我终于看懂了比亚迪在英国的胜利-有驾

这一切的背后,其实是一个特别朴素的道理,一个反技术崇拜的道理。我们总以为决定战争胜负的是那些高精尖的武器,是那些听起来就666的黑科技。但实际上,决定战争走向的,往往是最基础的后勤和最混乱的战场。

汽车行业也一样。自动驾驶技术的终极考验,根本不在硅谷窗明几净的实验室,也不在德国不限速的高速公路上。它的终极考场,在中国任何一个三线城市的菜市场门口。只要那些走位飘忽、完全不讲物理学和交通规则的“老头乐”还在横行霸道,你所有的激光雷达和AI算法,都得尊称它们一声“老师”。因为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这种源于东方的神秘力量,才是所有技术的试金石。

开着特斯拉在高速上瑟瑟发抖后,我终于看懂了比亚迪在英国的胜利-有驾
开着特斯拉在高速上瑟瑟发抖后,我终于看懂了比亚迪在英国的胜利-有驾

说起来,我楼下那家兰州拉面又涨价了,现在这日子真是没法过了。

所以,比亚迪在英国的成功,不是偶然。它不是赢在某一项技术特别牛逼,不是赢在设计多么惊为天人,更不是赢在品牌有什么玄学光环。它赢就赢在,它把消费者的真实需求,那些上不了台面、甚至有点“鸡贼”的需求,给整明白了。欧洲人需要一个便宜、实用、没续航焦虑,还能领点环保补贴的代步工具,好,比亚迪就给你造一个。他们把这场竞争,从“品牌神学”的维度,一脚踹回了“柴米油盐”的维度。

最好的降维打击,就是直接把餐厅给爆了,让所有人都到路边摊来吃盒饭。

所以说到底,现在这个车圈,已经不是存量竞争了,这是你死我活的黑暗森林。要么成仙,要么成盒。卖车跟修仙一个道理,最后飞升的,永远是那个最会苟的。甭管你根骨多惊奇,天赋多高,活到最后一个版本,才是真正的赢家。

本平台致力于传播有益于社会发展的正能量信息,若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将认真核实并改进。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