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销量冠军的“乌龟哲学”:零跑汽车如何靠慢赢下快时代?
聚光灯下,零跑汽车创始人朱江明轻推眼镜,面对“新势力销冠”头衔淡然一笑:“做过销冠的很多,但消失的也很多。零跑只是暂时领先,我们要做那只一步步前行的乌龟。”
⚡️ 销量狂飙背后的冷思考
6月48,006辆交付量、同比暴涨138%,上半年累计交付22.17万辆——零跑以绝对优势登顶新势力榜首。然而朱江明却给团队打70-80分:“真正的挑战不是登顶,而是留在牌桌上。”
这份清醒源于历史教训:威马、哪吒等昔日销冠已黯然退场,“蔚小理”也曾经历销量波动。在朱江明眼中,“乌龟模式”的本质是拒绝泡沫式增长——不因短期排名膨胀目标,而是聚焦可持续盈利的根基。
🔧 两大护城河:平台化+自研的降维打击
为什么零跑敢称“技术平权先锋”?核心在于两把利刃:
平台化闪电战
从LEAP 1.0分布式架构到LEAP 3.5中央集成架构,零跑实现“一夜换芯”能力:800V碳化硅快充、激光雷达、舱驾一体芯片等新技术可快速上车。当竞品为技术迭代焦头烂额时,零跑凭借模块化设计,精准卡位技术成熟与成本最优的平衡点。自研深度控成本
C11车型65%成本部件为自研,比外采方案降低10%硬成本;
自产电池包空间利用率提升15%,CTC技术减重又降本;
连AR-HUD、座椅等“非核心件”也逐步自研,构建极致性价比壁垒。
“同样配置的车型,竞品售价需比我们高2万元才合理”——高级副总裁曹力的自信宣言,道破零跑“15万买25万级配置”的商业密码。
🌐 百万野望:四张牌刚出两张
朱江明手中的增长引擎远超外界想象:
graph LR A[已出牌] --> B(B系列:全球化车型B10) A --> C(C系列:C11/C16爆款矩阵) D[待出牌] --> E(A系列:入门市场) D --> F(D系列:舱驾一体旗舰)
数据来源:零跑产品战略规划
当前战绩仅是序幕:
C11改款后纯电占比升至80%,剑指丰田卡罗拉式“国民神车”地位;
渠道优化加速:全球1500家网点向4S店转型,提升服务密度;
海外市场借力Stellantis,2万辆出口为百万目标奠基。
而更大的增量,藏在尚未亮出的A系列(下沉市场)与D系列(舱驾一体旗舰)中。朱江明比喻:“我们才出两张牌,真正的王牌还在后头。”
💡 乌龟哲学:慢即是快的生存智慧
这位工程师出身的掌门人,将两大基因刻入零跑骨髓:
技术务实主义:不盲目追新,待碳化硅成本逼近IGBT时才规模化应用;
成本控制强迫症:从自建员工餐厅省通勤时间,到零部件共享率达88%,把“浙商式精打细算”发挥到极致。
当行业深陷智驾军备竞赛,零跑却清醒选择“跟随策略”:“VLA是未来,但现在需时间沉淀。在合适时机,我们一把切入。” 这种克制,让零跑在去年四季度实现单季盈利,成为全球第四家盈利的新势力车企。
深夜的杭州研发中心,工程师反复调试着D系列原型车的舱驾一体芯片。墙上的标语折射出零跑的底层信仰:“跑得久比跑得快更重要”。
当行业在资本裹挟下狂奔,零跑用“乌龟哲学”证明:在新能源长跑中,那些拒绝泡沫增长、专注技术深耕的企业,终将跨越周期,跑成真正的赢家。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