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到没时间摸鱼,所以今天全是闲白儿。
昨天给买菜车做保养,由于未知原因保险送的9.9一次小保养的券今年全市的4S店都没办法用,无奈选了一个离家最近的某东维修店——7公里。赶巧了,家里其他人昨天都有事儿要忙,无奈我只能带上我亲生的话痨娃出门。
然后,就因为这位小内拉全程嘚吧嘚吧外加非要去附近的商场买东西,给车保养的整个过程我都不在场。结果就是,来回差不多40分钟,我们回到店门口时发现车已经做好保养停在外面了。维修人员就开始跟我说,刹车油含水量1.3了,超过1就该换了;我没搭理;又给我看了不知道他们怎么倒出来的变速箱油,说发黑了有杂质了要换;我也没搭理。
本来我还想看一下机油尺的,结果还是我家这位小内拉,这破锣嘴哇啦哇啦不停,明明是我和维修人员在对话,他过来一插嘴,我俩愣是谁都没机会说话。我这边想要确认一下保养结果但欲言又止,维修小哥想继续让我换点什么也完全插不上话。最后,我逃一样扛着话痨上了车,在维修小哥略带无奈又有些许同情的注视下逃离了事发地。
回来之后我就陷入到了无限循环的内耗当中——保养怎么这么快?没经过我的允许为什么要检查我的变速箱油?机油到底换没换?不会是只给我在中控上重置了一下吧?最后一拍大腿,连个检修单子也没给我!上哪儿说理去?话说这也就是亲生了,这话痨娃又凭借血脉的力量逃过了一劫。
内耗,无解的内耗,话痨娃还时不时问我:爸爸给我买的下个赛季的队服什么时候到?我这个气啊:“都怪你,还有脸提队服!失败有13笔,成功有11笔,而你——孩子12笔!”
他瞪大双眼做思考状:爸爸16笔,父亲13笔......然后考了我一上午笔画!——谁能理解我崩溃的一上午。
这一上午给了我两个启发:第一,给车保养的时候,如果是第一次去某家店,尽量人在现场,起码你要看到他将机油放出来了的画面,否则你就像我一样,一会儿想说自己太狭隘了不应该把人想的那么坏,一会儿又想说自己就是被坑了还在这里自欺欺人,反正你就无限内耗下去吧。
第二,一个9.9的汽车保养,让狗哥自我精神内耗了大半天;但给我那12笔买队服,我却一点儿都没犹豫。
所以导致你陷入精神内耗的并不是花了多少钱的问题,因为显然九块九要比队服便宜很多,但前者却给我带来了更多的焦虑和不安——这就是国际米兰球迷最近遇到的普遍问题。
最近,有不少老哥在群里抱怨,国米今年这转会真的让人焦虑!买人全都溢价,卖人全都打折。
狗哥想说,放轻松,这种焦虑完全是正常的。
就好比九块九的汽车保养和几百块的队服:前者是理性消费,是要用到才会去消费,即使很便宜,但当你发现你消费之后并没有起到作用的时候、或者仅仅是担心无法起到作用的时候,你就会很焦虑;但后者呢,是感性消费,肯定没啥用,但你却基本不会焦虑,你甚至不会因为它没有用,而在为它付费的时候产生任何心理波动。
国米买人卖人,就是理性消费;
对于国米这个体量级,100W有条件的奖金很奢侈吗?显然并没有,可能给博尼经纪人的佣金就远不止100W;
再看看亚历山大-斯坦科维奇,说破大天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希望之星而已,且不说未来能不能打出来还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就说上个赛季在瑞士表现不错,但你要知道,在瑞士联赛,一个老得快跑不动的沙奇里回去能踢成梅西级别的大神,这联赛能有多少说服力或许真就是一个问题;这样一名球员,回购条款是1800W还是2200W,有很大区别吗?其实也并没有;
但为什么就会有那么多老哥对这些看似没有区别的数字出入显得如此焦虑呢?因为理性消费。
理性消费会让你产生焦虑,你会在内心当中不自主的对“亏没亏”做出衡量。
但相对来讲,感性消费却完全没有这个焦虑,因为在这种付费模式当中,情感占据了主动,导致我们追求的不是性价比,而是情绪舒缓和心理按摩。
比如,对自家孩子小卡尔博尼,国米球迷疼爱有加,面对国米采用了古今罕见的付费租借方式,不但没有被球迷吐槽,反而包扣狗哥在内,大部分球迷都对此表示了肯定和赞扬,一度有人调侃,这是国米送自家孩子上私立学校深造去了,私立收费,天经地义。
还比如,面对三头驴可能再战一年的传闻,绝大部分球迷表示了理解,很多苛刻的球迷也仅仅表达了应该让他们更多的承担替补角色的想法,而不是对这种延迟退休的方式予以抨击。我们不会在面对老而弥坚的昔日功勋的时候,大谈特谈他们或多或少的工资,这也是感性消费的一种表达方式;
再比如,不久前的利物浦之于若塔事件,以及更久远的国米之于卡努事件,这些付费行为无法对竞技成绩起到直接提升作用,但却在球迷群体里引起了一片赞誉,楷模,家人,值得托付终生的俱乐部,无数赞誉的出现证明,当情感占据了主导,焦虑便无法立足。
综上,狗哥在任何时候都不会对焦虑的表达予以指责,相反,这并非一种不合理,而恰恰是因为对俱乐部深爱的证明。面对这种精打细算的消费焦虑,如果你能理解,那么请感同身受的包容它,如果你不能理解,那么就求同存异的远离它。
把国米当家的人应该被更多理解,毕竟谁还没为家里操过心受过累呢?
PS:有老哥说,还不是因为穷?其实,你也可以这么认为,但实际上国米穷吗?看和谁比,看怎么比。如果与曼城巴黎比,那是穷的,但如果和卡利亚里比呢?
换个角度,国米再穷,如今这个水平,一二百万会有多大影响吗?显然不会。
所以,让国米球迷产生焦虑的根本原因,并非国米穷,而是因为理性消费本身产生的心理学效应。
举个更为贴近你我生活的例子:某泡某特,一套盲盒下来,万八千不算过分吧?你以为买这些盲盒的人非富即贵?绝不是,当然不能排除有钱人很多,但买这些盲盒的人群当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并不富有,或者准确的说,他们的收入与“足以花个万八千买一些并无实际用处的盲盒”的形象完全无法画上直等号或者约等号。那么为什么他们还会买呢?因为这是感性消费,根本不在“有用没用”这个层面上,它只与“开不开心”“快不快乐”“有没有幸福感”这种感受层面的体验有关系。
--------
最后,说一件早就想说、却忍了很多天最终还是觉得必须要说出来的事情,一方面是因为有些老哥在群里表达了不满,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狗哥自己不想继续内耗下去了。
昨天,米兰体育报称:阿斯拉尼拒绝了所有买家的报价,这一行为让国米高层很是生气。一看评论,果然下面全是骂的。但实际上呢?哪怕米体不够专业,但人家的报道是:阿斯拉尼拒绝了所有国外买家的报价——国外买家都有谁呢?实际只有贝蒂斯一家而已。
米体的不专业和不良舆论导向,体现在它写了一个根本无法辟谣也无从自证的“让国米高层很生气”这一结论,它就这么写了,你一点儿招没有;但国内一些自媒体翻译过来,“国外买家”的“国外”两个字就没了,变成了拒绝了所有买家;这一下国米生不生气已经不重要了,因为你既要转会又拒绝所有买家,球迷先一步生气了。
所以到底这个时代还是流量至上的时代,有人为了流量,就可以掐头去尾的改造原文;但狗哥想说,哪怕是这样,也没必要上纲上线,这年头笑贫不笑CHANG,赚钱不寒碜,追流量也不丢人。甚至与后面我提的这个现象相比,这种改造还算用心的!
有些账号,写了个爬虫,定时任务直接机翻转发,有时候罗马诺在社媒上更新说“我几点几点会在INS上直播并聊一聊国米目前转会的事情”,然后爬虫搜索到“国米”这个关键字之后就直接机翻发文了。所以你就会在某绿APP上看到海量的这种前言不搭后语、把Inter翻译成云代尔的文章,主谓宾各种缺失颠倒,动不动就广而告之他要直播聊聊转会问题的报道。
其实我已经尽量避免“文人相轻”这种劣根性在我身上体现了,但是面对这种......怎么说呢,有点让我不知道说什么才好的行为,我真的想吐槽很久了。如果国际米兰球迷只配看这种机翻的、混乱文学,那么包括狗哥在内的国内其他自媒体人,我们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不过,这其实也并不是机翻作者的错,或许他只是一个热爱国米的老哥而已,他只是忙于生活但又想帮国内所有内拉第一时间掌握外网动态而已。那么造成这样的局面到底是谁之过呢?难不成是国内内拉的过错吗?
谁知道呢。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问。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