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摩托全球产量破五亿,业务利润远超汽车,印度工厂加速扩张

全球排名第一的摩托车品牌,累计销量突破五亿辆,年收入超过1700亿元。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游戏,而是本田摩托车在全球市场的真实写照。如果将所有本田摩托车首尾相接,可以从东京绕地球数圈——当然,你得有空间,也得忍受汽油味。

摩托车市场上,日本品牌如本田、铃木、川崎、雅马哈始终是王者,但真正做到“全球每三辆摩托车中就有一辆是自家公司”,本田才是那个笑到最后的赢家。2025年5月22日,本田摩托全球累计产量正式突破五亿辆。此时的HONDA,早已不是战后日本街头那个窝在小作坊里琢磨机械的铁匠之子,而是世界范围内骑士们绕不过去的名字。

本田摩托全球产量破五亿,业务利润远超汽车,印度工厂加速扩张-有驾

一切还得从本田宗一郎说起。这个出生于铁匠世家的孩子,童年时最大的乐趣,就是蹲在父亲身边看铁块如何变废为宝。十五岁,他前往东京做汽车学徒,修理工的油污和过劳,也许别人避之不及,他却视作通向机械世界的勋章。技术打牢了,榊原郁三瞧中了他的手艺和韧劲,资助他在家乡开汽车修理铺。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可宗一郎心里从未安分,技术革新才是他的真爱。

战争过后,日本一片废墟,最匮乏的是能源。街头的人们推着沉重的自行车在山路上艰难跋涉,本田宗一郎看在眼里,商机顿生。他收购发电机,将引擎装到自行车上,造出第一批“电动自行车”。山路不再让人抓狂,货运也变得像是推着小狗散步。一炮而红,他乘胜追击,研发专用发动机,最终在1948年创立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一年后首款摩托Dream D-Type上市,“HONDA”鹰翼标志随之飞向世界。

本田摩托全球产量破五亿,业务利润远超汽车,印度工厂加速扩张-有驾

进入五十年代,本田快速扩张产品线。超级幼兽Super Cub问世,简洁耐用,还省油,迅速成为国民神车。摩托车出口开启,本田开始在全球赛场露脸。曼岛TT等国际赛事见证了小作坊的逆袭,日本品牌变成了速度与激情的全球代名词。

本田摩托全球产量破五亿,业务利润远超汽车,印度工厂加速扩张-有驾

随后是车型矩阵的不断优化。运动爱好者可以选CB750Four,喜欢长途旅行的美式大汉迷上GL1000金翼,非洲越野玩家用XRV650双缸横冲赛道。无论你住在哪个角落,本田总能摸准你的日用品需求,设计出真心靠谱的好车。

全球化是本田的杀手锏。1963年,比利时迎来首家海外工厂,东南亚市场枕着超级幼兽入睡,印度流行Activa踏板车,美国骑士信奉金翼豪华。本田以23个国家和地区的37家生产基地,坐拥每年两千万辆产能和三万家经销商。你可以在马里、孟买、墨西哥城的路口同时看到HONDA的身影,一览无遗的摩托江山。

本田摩托全球产量破五亿,业务利润远超汽车,印度工厂加速扩张-有驾

业绩上看,摩托车业务才是真正的印钞机。2024财年,本田总营业收入突破21万亿日元,其中摩托车业务贡献了3.63万亿日元(约1775亿元人民币),营业利润高达6634亿日元,是汽车业务的两倍。利润率达18.3%,而汽车仅有1.7%。换句话说,制造摩托车,本田是令人咋舌的高手,赚钱效率远超造汽车。

中国市场本田同样不敢怠慢。八十年代进驻重庆,嘉陵JH70一夜成名,“闻到汽油味就能跑”成了消费者的信仰。随后新大洲本田、五羊本田两家合资企业深入布局,各自负责不同产品线。五羊本田负责豪华车型,新大洲则主打电动系列,专车专卖,各显神通。去年,两家分别拿下中国市场销量榜的第五和第九,而这种分工更让本田得以适应中国摩托车市场的复杂生态。

本田摩托全球产量破五亿,业务利润远超汽车,印度工厂加速扩张-有驾

而印度市场无疑是制霸全球的最后一块拼图。第5亿辆摩托就在印度古吉拉特邦下线,进一步的投资和扩产正在路上。到2027年,印度工厂年产能将达到700万辆,本田在当地的霸主地位更加稳固。白色的Super Cub在工厂里闪亮登场,印着HONDA的标志,成为全球摩托车工厂里的新地标。

本田的故事很简单:铁匠之子,街头蹬车的人们,技术创新,国际赛事,全球扩张,四大业务分野,核心利润,却始终没有丢掉初心——把机械做得极致好用,让更多人能乐享骑行。五亿辆摩托不是炫数字,更是时代英雄的注脚。HONDA,这个从日本废墟里长出来的符号,把技术、速度和人性的挣扎与梦想,一路送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所以,摩托迷们,如果你还在为下一个座驾犹豫,本田无疑是你无法回避的答案。而这个答案,早已在全球成了共识:骑本田,不虚此行。

本平台致力于传播有益于社会发展的正能量信息,若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将认真核实并改进。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