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总裁亲自抓产品,学习华为流程,新车型突出用户体验

谁能想到,有朝一日上汽也会拿出笔记本,随时记着跟“学霸”华为取经?这不,最近看到上汽总裁都亲自下场抓产品,还四处向华为请教各种流程,“从总裁开始,向华为学习”已经不是口号,而是正儿八经的动作。

但问题来了,上汽这样的老大哥,是怎么就看上了华为?华为到底有啥魔力,要让几个汽车巨头前仆后继地排队学?

咱先想个问题:一家公司能不能真的靠学别人“逆袭”?有可能,但也容易学成四不像。很多人小时候家长都盯着,“你看你隔壁老王家孩子,啥啥都行!”你一通学,到头来既不像自己,也成不了老王家那样。这事落在企业身上其实也是,特别是像上汽这样老底厚、架子大的国企。

但为啥现在这么多车厂死盯华为?无非是看中了华为这两年进汽车圈搅动的那摊水。过去中国人买车,重三样——发动机、底盘、变速箱。你谁有本事把这些玩明白,剩下都好说。但新能源车一来,谁还管你三大件,大家全盯着智能座舱、车机、自动驾驶这些新东西。

这时候,谁最像门外汉,谁就掉队。华为这种技术派呢,人家在手机、芯片、云服务折腾了好多年,数据、算法、生态啥都不缺,再加一帮工程师和套路,把老车企一下打懵了,不服都不行。你说搞点高科技就完了?那有啥难的。可难的不是堆料,而是岔着脖子问消费者,“你要啥体验?”——这事,老一辈车厂真没有。

上汽总裁亲自抓产品,学习华为流程,新车型突出用户体验-有驾

这就回到上汽头上。以前你问上汽相关负责人,大概会说:“我们有全球市占率,有顶级的合资经验,有成熟的产线。”但你要问他消费者买车到底在意啥,他十有八九说:“稳!安全!便宜!”用得着把科技堆天花乱坠么?

上汽总裁亲自抓产品,学习华为流程,新车型突出用户体验-有驾

可再一对比,人家新势力、小米、华为、理想、蔚来拼命做用户运营,搞APP、搞粉丝社群,还主动下场问奶爸、问女性,日子过得像做互联网产品。于是,传统车厂一脸懵,“这不扯呢?汽车还能靠这玩意火?”直到销量一滑坡、老本真的快吃光了,才知道时代是真的不一样了。

现在上汽的动作其实挺典型。他们不光技术要跟着升,还拼命学怎么“定义需求”。比如那台荣威M7 DMH,看着也就是台家轿。但人家做“全景大躺椅”,前排能折,后排能躺,妈妈孩子全家能搁一块——你说这有技术难度么?真没有。但以前没人做,因为大家眼中家用车和“家”只是符号,没有深挖用户场景。

上汽总裁亲自抓产品,学习华为流程,新车型突出用户体验-有驾

要说“学习典范”,华为当年打出IPD、IPMS那些模型,变着法地把所有人拉进小组,各部门齐刷刷盯着同一个项目干。这种模式优点和缺点都极其明显。优点是决策快,大家目标统一,干脆利落;缺点就是一旦没管好容易变成“一言堂”,决策走偏,全员降智。可上汽为啥敢试、敢学?其实就是危机感到位,不变根本活不了。

还有一点有意思,华为对“问题为什么这么做”的追问,据说被上汽年轻干部当成圣经一样反复琢磨。国内多少老企业,好不容易爬到高层,岁数大了成了“领导”,谁还真问“为啥这么做”?一个流程五年没变,大家混日子,等退休拿奖金。可问题是现在市场变化一年比五年还快。你不逼着自己转变,后浪都拍死在沙滩上了。

现在荣威M7 DMH出来,慢慢尝试抠细节,真把续航、电磁悬挂、设计拉出来跟竞品比,便宜的价格给更厚道的配置。在这个价位段敢放出160公里纯电续航,也是孤勇者。说白了,现在做主流家轿不能只便宜,要让用户觉得买了不吃亏,还觉得很贴心。

设计这块更有意思。以前中国品牌车扎堆学欧美大牌,搞成四不像。荣威这次直接请了国际高手卡班设计,敢于用自己的风格。虽然一眼看上去没有那种欧美大气,但识别度一出来,这对品牌太重要了。以前咱说自主品牌没“脸”,就是底气不足。如果真的有了自己的设计、审美、品控,大浪淘沙后也许就能留下几家能讲故事的“老字号”。

再说回销售端。以前搞营销都是“官味”十足,官员拉着经销商开大会,定下半年目标,最后一切交给时间摆烂。你放在2024年,谁愿意信你?现在上汽居然搞出“荣威M网络”、数字化服务和新成立的大营销公司,光听架势都知道这换了大脑,至少说明有人认真盯用户、拉通资源了。利润这玩意,不是通过堆KPI搞出来的,得真让用户买完高兴、愿意宣传。

上汽总裁亲自抓产品,学习华为流程,新车型突出用户体验-有驾

当然,把华为那一套学进肚子就能变华为吗?那也太理想主义了。华为有它自己的基因,苦日子熬出头的劲。在极致技术主义和资源调配能力面前,多少企业有那个狠劲?尤其上汽这样的大型国企,体制束缚和内部博弈远超过外人想象。能不能真的打破专业墙、让20多个官样子部门真的凑一桌子为一个产品奔波?看到最后才知道。

还有“总裁亲自抓产品”这事,说实话,有一得必有一失。决策快、效率高没错,但一人一言堂,踩坑的时候更惨。转型干的就是冒险活,不冒险就算日子再平稳,也会被慢慢淘汰。

值得注意的是,这套IPD也好,集成营销也好,本质都是让公司能更接近市场、接近用户。过去几年那么多国民品牌被新势力按在地上摩擦,脸都丢完了,最根源还是离用户太远了。现在上汽一边学华为,一边让两个90后的年轻人做品牌总经理,让新生代参与决策,说明是有气魄、有求变冲动的。

看到今年销量没大涨,但逆势能稳住,又新签了150家4S,还折腾数字化网络,说明这步棋走得并不轻松。新产品开始密集上市,后面能不能发力,才真正考验大家的执行力与团队真正的创新能力。

上汽总裁亲自抓产品,学习华为流程,新车型突出用户体验-有驾

到底上汽能不能学到华为的精髓?能不能把自个儿那套老家底和新思路拼成一家活下来的新企业?说到底——时代的甩鞭子已经打来了,谁快谁跑得远,不思变的,早晚都是被淘汰的那个。不是“学霸”才有资格活下去,而是敢于直面自己的短板、敢于跳出舒适圈的企业,才有可能找到新路。至于最终效果咋样,消费者说了算,市场说了算,不到最后,真不能妄下结论。毕竟,那些被寄予厚望的公司,最后“毕业”能排第几,没人敢打包票。

上汽总裁亲自抓产品,学习华为流程,新车型突出用户体验-有驾

所以,看到上汽总裁亲自下场、天天盯着新品,有的网友感动,有的冷嘲热讽,我觉得很正常。老树长新芽,未必能成参天大树;但总比老树装死,闷头等风吹得乱倒强。这年头,谁还真敢光靠老本吃一辈子饭?上汽的新路,能不能走成新样,得看下一步每一双鞋底沾不沾泥、脚步能不能迈出去——出了厂,进了老百姓家,才是真正的考试。所以,这道题,还远没到收卷的时候。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