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上吵翻天了——有人吹爆国产智能驾驶技术"吊打特斯拉",也有人唱衰"美国一断供芯片立马歇菜"。真相到底如何?我扒了最新权威报告,带你看清中国智驾的底牌。
先说硬核数据:今年春节14款国产车横跨全国24省,硬核实测10000公里,结果让人意外。高速路况下,领航辅助驾驶(NOA)稳定运行率超86%,腾势Z9GT甚至做到351公里才需要人工接管一次,这水平比特斯拉FSD在美国的表现还猛。德国P3机构最新测试更炸裂:国产车霸榜前五,问界M9、极越01得分碾压宝马特斯拉。
但别急着高潮!城市路况才是照妖镜。实测发现,虽然城市驾驶仅占26%里程,却贡献了77%的危险接管事件。知乎答主直言:遇到复杂路口,系统反应速度能让司机急出冷汗。这说明国产智驾在"四肢发达"(硬件堆料)的同时,"小脑发育"(复杂决策)还没跟上。
更扎心的是供应链危机。小鹏、理想等品牌的智驾大脑90%依赖英伟达Orin芯片,小米SU7的智能座舱全指着高通8295。业内人透露:美国若断供,现有库存撑不过一年,某些车企连车窗升降都成问题。就像某车企工程师自嘲:"我们造的是带轮子的安卓手机"——系统底层全捏在别人手里。
不过华为、比亚迪正在打破僵局。华为昇腾芯片已在广汽埃安车型装机,实测数据比依赖模拟器的友商高10倍;比亚迪日均440万公里真实路测,硬是用海量数据喂出自研芯片的"中国胃"。这些狠角色证明:断供虽痛,但绝非绝路。
说到底,中国智驾正处在"青春期":肌肉长得快,但骨骼还不够硬。既要警惕"芯片卡脖子"的暗箭,也要看到华为们构建的护城河。这场较量,比的不是谁今天跑得快,而是谁能笑着跑到终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