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身边有个朋友跟我吐槽:“现在买个家用SUV真难!想省油吧,纯电车又怕续航焦虑;想买混动吧,四驱版本动不动就贵好几万。”这话直接戳中了很多家庭的痛点。但就在上周,哈弗突然甩出一张“王炸”——第二代枭龙MAX开启预售,13.88万起的价格直接把四驱混动SUV的门槛砍到了15万以内。更狠的是,这车纯电能跑165公里,亏电油耗才4.2L,连油箱盖都不用天天摸。
一、价格屠夫出刀,四驱混动跌破眼镜价
记得三年前混动SUV刚火起来时,带四驱的车型基本都要20万起步。这次枭龙MAX二代预售直接报出13.88-17.68万的价格,正式上市后指导价还降了7000块,入门款杀到11.68万(限时换新价)。这波操作直接把隔壁比亚迪宋PLUS DM-i和吉利银河L7的车主看懵了——人家两驱版的价格,在这能买四驱!
有4S店销售偷偷跟我说,现在每天接到的咨询电话里,十个有八个都在问:“这车四驱是不是真的全系标配?”其实看看配置表就明白,哈弗这次玩的是“四驱平权”:不管是13万出头的入门款,还是顶配的智驾版,清一色给到了第二代Hi4混动四驱系统。
二、技术宅的逆袭:加油能跑,充电更爽
说到混动技术,很多人还停留在“省油但没劲”的刻板印象里。枭龙MAX二代这套Hi4系统可不一样——1.5L混动专用发动机+前后双电机,综合功率238kW,扭矩595N·m。简单来说,等红灯起步时,后电机350N·m的扭矩直接让后轮先窜出去,6.8秒破百的成绩,红绿灯路口基本没怕过谁。
更绝的是它的“智能脱钩”黑科技。车速超过63km/h,系统自动断开后桥半轴,这时候就变成前驱车,高速油耗直降0.7L。我特意跑了趟长途测试:满油满电状态下,表显续航直接干到1200km+,服务区吃个泡面的功夫,快充30分钟又能补进去100km纯电续航。
三、冰箱彩电大沙发?这次玩点实在的
拉开车门,最抓眼的是中控台上14.6英寸的悬浮大屏。但别以为哈弗只会堆配置——副驾前方的储物格做了下沉设计,奶茶杯再也不会和手机充电位打架;后排靠背能27°、32°两档调节,实测身高1米8的汉子坐进去,膝盖离前座还能塞下个双肩包。
要说最实用的,还得数它家首创的“记忆领航”。每天上下班走过的那段魔鬼立交桥,系统跑过三次就能自动记路线。上周北京暴雨,我亲眼见着试驾车在能见度不足50米的情况下,自己打着双闪慢慢蹭下匝道,方向盘修正得比驾校教练还稳。
四、干翻老对手,新玩家也难招架
放在两年前,这个价位能打的对手也就是比亚迪宋PLUS。但现在枭龙MAX二代直接把桌子掀了——同样是15万价位,它比宋PLUS DM-i多了四驱;跟深蓝S7增程版比,馈电油耗低了一截;就连新势力零跑C10,在它面前都显得续航短、配置寒酸。
有个真实案例挺有意思:内蒙古的准车主王先生,原本打算买某合资品牌四驱SUV。偶然刷到枭龙MAX的冰雪测试视频——零下30℃坡道上,四驱系统+雪地模式稳稳爬上60%陡坡,转头就去退了订金。他说省下的八万块钱,够加五年油了。
五、家庭用户的钱,这次花在刀刃上
可能有人会问:四驱对家用车真的必要吗?这么说吧,去年冬天北京那场冻雨,路上趴窝的全是两驱车。枭龙MAX二代车主群里,有人晒出雪地里轻松超车汉兰达的视频,四驱系统介入时甚至感觉不到动力切换。
再说个细节:它的等离子空气净化系统,能在8分钟内把PM2.5从爆表降到个位数。家里有娃的都懂,这功能比啥自动驾驶都实在。
结语
说到底,枭龙MAX二代能火,靠的不是花里胡哨的噱头。精准抓住家庭用户“既要四驱安全感,又要混动经济性”的核心需求,把价格打下来,把技术做实了。现在唯一的问题是,4S店的试驾车已经被预约到了下个月——想薅置换补贴的朋友,可得抓紧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