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觅宣布进军造车,首款车型设计曝光,资金够否能成功突围?

你有没有想过,一家做扫地机器人起家的公司,有一天会造出能跟布加迪掰手腕的超跑?听起来像科幻片的情节,但眼下,这件事正真实发生。

追觅,这个名字你可能更熟悉它的无线吸尘器或无人机——可就在最近,它突然甩出三张汽车渲染图,配文只有短短几个字:“追觅-布加迪”,将在美国CES首发样车。没有预告,没有铺垫,就这么猝不及防地杀进了全球最顶尖的汽车竞技场。

这不叫跨界,这叫“越级挑战”。

从扫地机到超跑:一场关于野心的豪赌

追觅宣布进军造车,首款车型设计曝光,资金够否能成功突围?-有驾

我们习惯看到手机厂商造车,家电巨头转型新能源,但追觅的路径有点不一样。它不是从大众消费市场往上爬,而是直接跳到了金字塔尖——要做“超豪华纯电”,对标布加迪威龙,零百加速瞄准2秒级,性能目标是“媲美W16发动机的推背感”。这不是在造代步工具,这是在造一件移动的艺术品,甚至是一种技术宣言。

光看外观,你就知道它不想低调。封闭式前脸、细长灯组、蜂窝状进气口,侧面那个从A柱延伸下来的C形线条,像一道撕裂空气的刀痕。尾部贯穿式灯带加主动扰流板,不只是为了帅,更是高速下压车身的秘密武器。内饰走极简风,双辐方向盘+连体曲面屏,还传会搭载布加迪同款机械钟表——是的,连细节都在致敬顶级奢华。

但这背后的问题也来了:一个靠小家电吃饭的企业,凭什么觉得自己能玩转超跑?

技术迁移还是品牌跃迁?

有人说是冲动,但我更愿意理解为一次深思熟虑的技术外溢。

追觅宣布进军造车,首款车型设计曝光,资金够否能成功突围?-有驾

追觅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高速数码马达和AI算法。它的扫地机器人能精准避障,吸力高达20万转/分钟,这些技术其实和电动车的动力系统、智能座舱高度相关。换句话说,它并不是从零开始,而是在已有技术底盘上,做了次大胆的“场景迁移”。

就像你练了十年拳击,突然去参加综合格斗比赛——规则变了,但核心能力依然可用。

而且别忘了,他们早就盯上了智能化升级带来的市场缝隙。目前市面上电动超跑屈指可数,真正把“极致性能+数字体验+奢侈质感”全打通的几乎没有。特斯拉有速度,但不够“手工感”;Lucid很豪华,却少了点激情;Rimac虽强,但太小众。这个空白区,正是追觅想抢的位置。

为什么选德国?不只是地理选择,更是战略宣言

更耐人寻味的是他们的布局动作:正在柏林选址建厂,紧挨着特斯拉的超级工厂;同时牵手法国巴黎银行,为国际化铺路。

追觅宣布进军造车,首款车型设计曝光,资金够否能成功突围?-有驾

为什么是德国?

因为那里不只是汽车产业的心脏,更是高端制造的信任符号。把工厂放在德意志的土地上,等于向世界宣告:“我不是来凑热闹的,我是来当玩家的。”这里有完整的供应链、成熟的工程师文化、对精密工艺的信仰。更重要的是,欧洲市场对“新豪华”的接受度远高于其他地区——在这里站稳脚跟,才算真正拿到了入场券。

这让我想起当年华为进军欧洲通信市场时的选择。同样的逻辑:你要挑战权威,就得走进他们的主场。

十二年前就想着造车?这次是真的准备好了吗?

追觅宣布进军造车,首款车型设计曝光,资金够否能成功突围?-有驾

追觅说,造车梦其实藏了12年,只是当年没钱、没技术、没生态。如今不同了,资金雄厚了,技术沉淀够了,连团队都有了——据说研发队伍里不乏来自保时捷、宝马、特斯拉的资深工程师。

但问题依旧尖锐:现在车圈有多“卷”?价格战打得昏天黑地,连蔚来李斌都说“30万以上市场只剩BBA”。在这种环境下,一个新品牌要推出定价可能破千万的电动超跑,是不是太过理想主义?

也许吧。但换个角度看,正因为大众市场太卷,才更需要有人往高处走。苹果当年做iPhone,也不是为了和诺基亚拼耐用性,而是重新定义什么是“智能手机”。追觅或许也在赌这样一个未来:未来的豪华,不再只属于内燃机时代的图腾,而属于那些能把智能、性能与美学揉在一起的新物种。

当梦想驶上赛道: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中国豪车”?

追觅宣布进军造车,首款车型设计曝光,资金够否能成功突围?-有驾

年底CES亮相样车,2027年量产——时间表已经摆上台面。但比起参数和发布日期,我更好奇的是:当一辆挂着追觅标的超跑真的出现在纽博格林赛道时,人们会怎么看待它?

是当成又一个“中国制造”的炫技之作?还是认可它为“中国品牌冲击顶端”的里程碑?

也许答案不在车本身,而在我们是否愿意相信:一家曾经默默打扫地板的公司,也有资格设计一台让人血脉偾张的速度机器。

毕竟,真正的颠覆,往往来自没人预料到的地方。

追觅宣布进军造车,首款车型设计曝光,资金够否能成功突围?-有驾

这一次,轮到追觅踩下油门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