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也玄乎,同样是石墨烯电匣,怎么到了有些人手里,一年就嗝屁,到了另一些人手里,却能扛鼎三年?
这玩意儿莫非还挑主儿?
近来,我周遭不少老铁都在炮轰电驴子的电匣子,特别是这石墨烯电匣,简直成了舆论漩涡。
有人掰扯,换了石墨烯电匣,那叫一个悔不当初,一年都熬不到就臌胀,续航掉得比跳水还快,原本能跑60公里,现在只能勉强蹭个40公里,简直是花钱买晦气。
可也有人跳出来驳斥,说自家那石墨烯电匣使了三年,那叫一个稳当,性能杠杠的,三年下来续航也就缩水10%,简直是业界良心。
这两种南辕北辙的体验,让人一头雾水。
难不成石墨烯电匣也玩“云里雾里”那一套,好赖全凭手气?
其实啊,这事儿没那么神乎其神。说白了,还是得从咱自个儿的用度习性上寻摸根由。
先来说道说道这充电。
俗话说得好,电驴子的电匣子是充垮的,不是骑垮的。
这话糙理不糙,句句在理。
掂量掂量,你是不是成天价干这些事儿:充电时间超长待机,一充就是八九个时辰;嫌原装充电器慢如蜗牛,直接上高压快充;大日头底下,车子一撂就充,完全不体恤电匣子的感受。
这些个操作,简直就是电匣子的“慢性鸩毒”。
长时间充电,电匣子内部热得像个炼丹炉,电解液都给你蒸馏干净了。
高温环境下充电,电匣子直接臌胀变形,提前挂靴。
还有人笃信“电量耗尽再充”能激活电匣子,我的老天爷,那都是陈年老皇历了,现如今的电匣子可娇气着呢,长期深度放电,直接给你撂挑子走人。
仅这过度充电一桩,就足以说明问题的冰山一角。
除了充电,还有一个容易被忽略的梗,那就是电匣子容量和电机功率的匹配。
这就好比让小牛犊拉大货车,看着挺带劲,其实累的是电匣子。
你想想,小容量电匣子硬撑着大功率电机,电匣子长期超负荷劳作,能不早衰吗?
举个栗子,电摩配了个1200w的电机,结果装了个72V23Ah的石墨烯电匣子,这电匣子就跟打了鸡血似的,玩命放电。
1200w的电机,运行电流差不多要16.7A,而23Ah电匣子的理论放电阈值才11.5A,你说这电匣子能顶得住?
久而久之,电匣子发烧膨胀,电解液干涸,不到一年就寿终正寝,那是板上钉钉的。
但若果换个大容量的石墨烯电匣子,比方说72V38Ah的,它的电流放电阀值能达到19A,比电机的电流还宽裕些,两者就能珠联璧合,电匣子也能延年益寿。
与坊间认知相左,电匣子的寿数长短,真不是全然取决于电匣子本身的品控,更多的取决于咱的用度做派。
当我们想当然地将缘由归结为电匣子质量不过硬时,是否忽略了咱自个儿粗枝大叶的使唤方式?
所以啊,改天再抱怨电匣子不顶用的时候,不妨先扪心自问一下有没有好生伺候它。
千金易得,好物难求,且用且珍惜,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