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98万元起!一汽奥迪A5L来了,还带着华为的智驾系统?
这消息刚出来的时候,我第一反应是:燃油车配华为ADS 2.0? 不是,这不像是奥迪的风格啊。毕竟德系三大豪华品牌里,BBA中谁最保守、谁最敢玩新东西,大家心里都有数。可这次,一汽奥迪A5L不仅加长了轴距,还直接把华为高阶智驾搬上了燃油车平台——这步子,迈得可真不小。
更让我好奇的是,它定价23.98万起,直接杀进主流B级轿车的价格腹地。要知道,这可是挂着“奥迪”标、带“L”加长版、还搭载华为智驾系统的燃油车。它到底是在向新势力宣战,还是在自救?我第一时间去试了车,也翻了官方发布的所有技术资料,今天就带大家看看,这台号称“燃油车智能新纪元”的A5L,到底新在哪?
外观:经典德味,但细节藏着小心机
一眼看去,A5L还是那副熟悉的奥迪脸——六边形进气格栅、锐利的LED大灯组、低趴的车身姿态。但它比现款A4L更宽、更低,轴距加长到2900mm以上,侧面线条更修长,尾部小鸭尾和双边排气也保留了运动感。
但真正让我注意的,是前包围两侧的激光雷达开口。没错,这车居然在燃油版上直接集成了一颗华为的192线激光雷达,藏在保险杠两侧的黑色饰条里,不仔细看还真发现不了。这种“无感融入”的设计,比某些新势力顶着个“小书包”要高级多了。
风阻系数0.23Cd——这数据放在电动车里都不算差,更何况是一台前驱/四驱可选的燃油轿车。说明奥迪在空气动力学上下了功夫,比如主动进气格栅、平整的底盘护板,甚至轮毂造型都经过优化。低风阻不只是省油,更是高速稳定性与静谧性的保证。
内饰:科技感升级,但“德系固执”还在
坐进车内,最抢眼的是那块10.1英寸悬浮式中控屏+12.3英寸全液晶仪表,系统换成了基于MIB 3+的奥迪新交互平台,UI更扁平,操作更流畅。但别指望它有鸿蒙座舱那种丝滑体验——车机响应速度中规中矩,语音识别靠的是奥迪自家方案,不是华为小艺。
有意思的是,尽管华为提供了智驾系统,但智能座舱部分并未深度合作。也就是说,你不能用“小艺小艺”唤醒车机,也不能无缝流转手机应用。这背后或许是品牌话语权的博弈,但也说明:这次合作,更像是“功能嫁接”,而非“全面融合”。
实体按键保留得不少,空调控制、音量旋钮都还在。老司机可能会点赞,说“盲操友好”;年轻人可能觉得“不够极简”。但说实话,在高速上想调个空调温度,我还是觉得旋钮比点两下屏幕来得安全。
动力:2.0T+7DCT,没惊喜,但够用
全系搭载EA888 Gen 3B 2.0T发动机,分高低功率,最大功率190马力/252马力,峰值扭矩320N·m/370N·m,匹配7速湿式双离合变速箱。这套动力总成大家太熟了,成熟、稳定、维修成本相对可控,但别指望它有多激情。
我试驾的是45 TFSI版本,0-100km/h官方6.9秒。实际体感:中段加速(60-120km/h)很从容,但急加速时变速箱有轻微顿挫,尤其是冷车状态。底盘调校偏舒适,过减速带能过滤大部分震动,但高速过弯时侧倾略明显——毕竟轴距加长了,操控灵活性牺牲了些。
WLTP工况百公里油耗6.8L,实际城市通勤大概在9-10L左右。作为对比,同级别电动车每百公里电耗约15kWh,按电价0.6元/kWh算,电费约9元;而A5L油费按8元/L算,百公里要72元——使用成本差距依然巨大。
智能化:华为ADS 2.0才是最大亮点
重头戏来了——华为高阶智能驾驶系统ADS 2.0,搭载在燃油车上,这在国内还是头一回。
这套系统支持城市NCA(导航辅助驾驶)、高速NCA、自动泊车、代客泊车等功能。我在北京五环实测了一段:车流密集、加塞频繁,系统能识别加塞车辆并提前减速,变道逻辑也比较果断,不像某些系统“犹犹豫豫”。
最让我惊讶的是无图化能力。它不依赖高精地图,靠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视觉融合感知,哪怕在信号差的隧道或偏远路段也能工作。实测穿过一段未更新地图的高架桥,系统依然完成了自动变道和匝道汇入。
不过要选装这套系统,需额外支付2.8万元,且目前城市NCA功能还在分批推送,覆盖城市约30个。相比之下,小鹏、蔚来等新势力已将类似功能打包进车价或订阅服务中。
安全性:被动够硬,主动靠智驾
车身采用高强度钢铝混合结构,超高强钢占比超60%,满足C-NCAP五星标准。标配6气囊、胎压监测、电子稳定控制系统(ESC)等。
主动安全方面,除了华为ADS 2.0提供的AEB、车道保持、盲区监测外,奥迪还保留了自己的预安全系统(Pre Sense),可在碰撞前自动收紧安全带、关闭车窗。
但有个细节值得注意:该车未配备后排侧气囊或膝部气囊,在同价位豪华车中略显吝啬。如果家庭用户看重后排安全,这点需要权衡。
真实用户反馈:有人为智驾买单,有人嫌油耗高
我在奥迪车主群做了个小调研:
王先生,科技从业者:“我就冲着华为智驾来的。每天通勤40公里,堵车太痛苦,现在NCA能接管大部分路段,眼睛轻松多了。”
李女士,宝妈:“后排空间确实大了,孩子坐儿童座椅也不挤。但油耗太高,市区动不动就11个油,比我家那台比亚迪汉贵多了。”
张先生,老奥迪粉:“方向盘没路感,底盘像船,不像以前的A4L那么扎实。加长之后,驾驶乐趣没了。”
看来,空间和智驾是加分项,但驾驶质感和油耗是争议点。
横向对比:A5L vs 宝马3系Li vs 特斯拉Model 3
维度 奥迪A5L(45 TFSI) 宝马325Li 特斯拉Model 3后驱版
价格(万) 23.98起 29.99起 23.19起
动力 2.0T 252马力 2.0T 184马力 单电机 276马力
智驾 华为ADS 2.0(选装) L2级辅助驾驶 FSD(选装)
续航/油耗 WLTP 6.8L/100km 6.9L/100km 554km(CLTC)
轴距(mm) 2900+ 2961 2875
A5L优势:价格最低、智驾系统先进(选装后)、品牌认知度高。
3系Li优势:操控更好、内饰质感更豪华、终端优惠大。
Model 3优势:使用成本低、加速快、智能化原生体验更完整。
一句话总结:A5L用更低的门槛提供了顶级智驾能力,但牺牲了部分驾驶质感和品牌溢价。
行业观察:燃油车+高阶智驾,是突围还是试探?
传统车企一直有个心病:电动化转型慢,智能化更慢。而华为通过“智选车”模式,把ADS系统输出给赛力斯、阿维塔、岚图,甚至现在上了燃油奥迪——这说明,华为的智驾正在成为“通用解决方案”。
对奥迪而言,与其自己慢慢研发智驾,不如借力华为快速补课。但风险也大:用户会不会觉得“奥迪的灵魂没了”? 毕竟方向盘后面挂着四个圈,可开车的却是华为的算法。
长远看,燃油车+高阶智驾可能只是过渡方案。电池技术、充电设施、智能电网都在进步,电动车才是智能化的最佳载体。但短期内,像A5L这样的产品,确实给那些“舍不得油车驾驶感,又想要智能体验”的用户提供了新选择。
结语:它新在哪儿?
A5L的新,不在于加长、不在于降价,而在于第一次把高阶智驾系统大规模落地到燃油豪华车上。它像一座桥,连接了传统与未来。
但它也暴露了矛盾:德系的机械素养 vs 华为的算法主导;燃油车的使用成本 vs 智能化的高溢价。你愿意为这份“智能”多花3万块吗?它真的能改变你每天的通勤体验吗?
各位车友,你们觉得:燃油车的未来,是靠智能化续命,还是注定被电动化淘汰? 欢迎在评论区聊聊。
老规矩,有问题尽管问,我会一一回复。下周我打算试驾一下刚上市的蔚来ET5T,有想了解的点,也可以留言告诉我。
祝大家心想事成,身体健康,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