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二手车圈最近最热闹的事儿,大概就是小黑和车坛老王这对“老冤家”终于握手言和了。上周五下午,我在车管所附近的茶馆里瞅见了这一幕——俩大男人坐一块儿,面前摆着两杯浓茶,刚开始还绷着脸不说话,后来不知道谁先咧嘴一笑,把手里的烟蒂往垃圾桶里一扔,伸出大拇指跟对方碰了碰,算是把这梁子给解了。
事儿还得从半年前说起。那时候小黑刚在三桥开了家新店,老王仗着自己在这行混了十来年,总爱跟客户念叨“小年轻懂什么车况”。小黑也不是软柿子,有回拉来辆事故车,老王非说他坑客户,两人在朋友圈隔空对骂,连各自的老客户都跟着揪心。后来矛盾越攒越多,从车价压得太狠吵到收车渠道抢资源,最后连修车师傅都跟着站队,闹得圈子里乌烟瘴气。
这次调解是帽子叔叔牵头,加上几个中间人当和事佬。我到的时候,调解室墙上挂着的“和为贵”锦旗被空调吹得直晃悠。小黑搓着满是油渍的手说:“咱以后就闷头看车修车,您卖您的准新车,我收我的老破车,井水不犯河水。”老王摸出包红塔山散烟,给在场每人递了一根:“我那脾气也是被市场逼出来的,往后收车定价多找几个行家参详,绝不瞎压价挤对同行。”
说实在的,老王今年确实够倒霉。年初搞“春季焕新”活动,花大价钱请了几个车评人,结果人家到地儿一看,他库里那几辆主打车型都是跑了七八万公里的车,转头就走,活动办得比清仓大甩卖还冷清。五月份赶上冰雹天,他停在露天停车场的二十来辆车,前挡风玻璃砸出一个个窟窿,光换玻璃就搭进去小两万。上个月跟寇少华因为一辆09年的凯美瑞源车闹得不愉快,前儿又被雁塔那边一个叫“骚哥”的同行在短视频里阴阳怪气,说“老王卖车就靠嘴皮子,车况报告都是自己编的”。
不过话说回来,老王这人到底咋样?我跟他打过几次交道。去年我帮朋友买辆12年的帕萨特,跑了三家店比价,老王给的报价是最实在的,还主动把发动机变速箱的维修记录拍给我看。有回见他蹲在地上修客户的车,裤腿沾着机油,手里攥着扳手跟师傅说:“这螺丝得换个加厚的,别图省俩钱儿坑人。”要说没点真本事,能在三桥这片儿站稳脚跟十年,怕也说不过去。
二手车这行水深,谁还没个磕磕绊绊?小黑刚入行时被坑过假手续,老王早年收过泡水车赔得底儿掉。俩人闹矛盾,说白了都是想多挣俩钱儿,怕自家生意被挤对。现在和解了,我倒觉得是好事儿——小黑能安心收车,老王能踏实卖车,客户挑车也多了俩实在选项。
昨天路过老王的店,看见他正带着工人擦一辆刚收的奥迪A6,玻璃上的冰雹印子还没完全擦干净,见我过来就喊:“兄弟,来看看这车?底盘刚做了防锈,发动机没动过!”小黑的新店也在装修,昨天发朋友圈说“新展厅明天就能迎客,欢迎老铁们来喝茶看车”。俩人的朋友圈都删了那些互怼的内容,换成了车况实拍和保养小知识。
其实想想,同行之间哪有不磕磕碰碰的?就像卖早点的张婶和卖包子铺的王哥,去年还为了抢早点摊位红过脸,今年倒合伙做起了早餐套餐。做生意嘛,和气才能生财。老王和小黑能把这口气咽下去,不光是给自己台阶下,也给圈子里的人做了个榜样——有啥事儿坐下来喝杯茶,比在朋友圈骂街强多了。
亲爱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