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星愿9605辆,力压特斯拉Model Y夺冠!小米SU7冲进前五,海鸥却连续三周下滑——2025年7月第三周纯电车销量榜单一出,整个行业都炸了锅。
这周的榜单,彻底打破了我们对“纯电王者”的固有认知。不是特斯拉,不是比亚迪海豚,更不是小米SU7,而是吉利星愿以近万的终端销量,硬生生把Model Y拉下马。我刚试驾完星愿回来,坐在驾驶座上那一刻,我就知道,它能火,真不是偶然。
一、星愿为何能“掀桌子”?细节见真章
先说数据:9605辆,来自易车榜2025年7月第三周终端销量统计。这个数字,比第二名的Model Y(7534辆)高出2071辆,优势相当明显。但数字背后,是产品力的全面爆发。
我试驾的是星愿Pro版,第一印象是“小车大气质”。前脸采用“涟漪光幕”设计,LED日行灯像水波一样横向延展,夜间点亮时,辨识度极高。很多人说它像缩小版的极氪,但我觉得更灵动。风阻系数仅0.28Cd,对于一款A0级小车来说,这已经逼近轿跑水平——这意味着高速更稳、能耗更低。
坐进车内,最打动我的是**“可成长座舱”理念**。中控14.6英寸大屏支持分屏操作,主驾看导航,副驾刷剧互不干扰。更关键的是,它搭载了吉利自研的“龙鹰一号”芯片,车机响应速度几乎无延迟。我特意试了连续唤醒语音助手五次,“打开天窗、调低空调、播放周杰伦、导航到西湖、关闭座椅加热”,系统全部准确执行,语音交互体验已经接近“拟人化”。
动力上,它用的是60kWh磷酸铁锂刀片电池,CLTC续航520km。很多人担心小车续航短,但我在城市通勤+快速路混合工况下实测,表显续航达成率高达88%。百公里电耗仅11.8度,比同级多数车型低15%以上。这背后,是吉利在三电系统上的深度调校——电机效率、能量回收逻辑、热管理系统都做了优化。
最让我惊喜的是操控。前麦弗逊+后扭力梁悬挂,听上去不高级,但调校得非常扎实。过减速带时,车身没有多余弹跳,滤震干脆利落。我特意在山路上跑了一段,方向盘指向精准,车身跟随性极好,完全不像一辆10万级小车。吉利工程师告诉我,他们用了“动态稳定控制系统+扭矩矢量分配”技术,让后轮在过弯时微调动力,提升过弯稳定性。
二、海鸥第5,为何“常青树”也开始乏力?
榜单上,海鸥以4944辆排在第5位,虽然仍是销量前十常客,但已连续三周下滑。作为A0级纯电的“老大哥”,海鸥这次被星愿、五菱缤果甚至小米SU7抢了风头。
我对比试驾过海鸥和星愿。海鸥的优点是便宜、皮实、维修成本低,但缺点也很明显:内饰塑料感强、车机卡顿、隔音一般。特别是高速行驶时,风噪和胎噪明显,长途驾驶容易疲劳。而星愿在NVH(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上明显下功夫,用了双层隔音玻璃和主动降噪技术,80km/h时车内对话几乎不受影响。
有位老车主在评论区留言:“我开海鸥一年,省了3000多油钱,但每天上下班像坐拖拉机。”这话扎心,但真实。消费者不再只看价格,更看重“出行品质”。星愿贵了2万,但换来的是更好的驾驶体验、更智能的交互、更精致的做工——这笔账,很多人算得清。
三、小米SU7第4,YU7第22,小米的“双车战略”初见成效?
小米SU7以5618辆排在第4,作为新势力,能在特斯拉、比亚迪的夹击下站稳脚跟,实属不易。我试驾SU7时最震撼的是它的**“人车家全生态”联动**。手机一靠近,车门自动解锁,座椅调到记忆位置,空调启动,音乐接续播放——这才是真正的“智能”。
而更让我意外的是小米YU7,以1377辆排在第27位,险些冲进前20。这是一款中型SUV,定位家庭用户。我试驾的是后驱版,百公里加速7.8秒,CLTC续航620km。空间表现优秀,后排腿部空间超过两拳,后备箱能轻松放下两个28寸行李箱。
但YU7的潜力不止于此。它搭载了小米自研的“澎湃智驾2.0”系统,支持L2+级辅助驾驶。我在高架上开启NOA(自动导航辅助驾驶),车辆能自动变道、超车、进出匝道,成功率超过90%。相比之下,同价位的AIONS(746辆)辅助驾驶体验就差了一截,经常误判车道线。
四、竞品对比:星愿 vs 海鸥 vs 缤果 vs SU7
车型 价格区间(万) 续航(CLTC) 车机芯片 辅助驾驶 我的评分
吉利星愿 9.8-13.6 410-520km 龙鹰一号 L2级 ★★★★☆
五菱海鸥 7.38-8.98 305-405km 联发科 无 ★★★☆☆
五菱缤果 6.58-8.98 201-333km 无 无 ★★☆☆☆
小米SU7 21.59-29.99 700-830km 骁龙8295 L2+级 ★★★★★
星愿的优势在于“越级体验”:10万级价格,却给了15万级的智能和质感。海鸥胜在便宜耐用,但智能化短板明显。缤果主打女性市场,颜值高但技术落后。SU7则是“全能选手”,但价格门槛高。
五、用户真实反馈:他们怎么说?
我在4S店遇到一位刚提星愿的年轻妈妈,她说:“我本来想买海豚,但试驾星愿后立刻改主意了。后排有ISOFIX儿童座椅接口,还有后排空调出风口,这些细节太贴心了。”
另一位小米SU7车主告诉我:“我用小米手机10年了,换车时根本没考虑其他品牌。手机、手表、车全打通,生态闭环太香了。”
而一位海鸥老车主则坦言:“现在看星愿,感觉当初买海鸥有点将就了。如果预算多2万,我肯定选星愿。”
六、未来趋势:纯电车的竞争,已进入“细节定生死”时代
这张榜单告诉我们:消费者越来越理性,不再盲目追捧品牌或价格。他们关心的是——车机卡不卡?隔音好不好?辅助驾驶靠不靠谱?座椅舒不舒服?
吉利赢在“用户思维”:星愿的每一个设计,都在解决真实痛点。小米赢在“生态整合”:用手机带动汽车,形成护城河。而特斯拉Model Y的波动(本周7534辆,环比下滑),可能与其辅助驾驶更新缓慢、内饰简陋有关。比亚迪元系列(元PLUS 2586辆,元UP 2456辆)虽稳,但缺乏爆款新意。
未来,谁能赢得用户?一定是那些愿意在细节上死磕、在体验上创新的品牌。不是堆配置,而是懂生活。
最后留个问题给各位车友:如果你有10万预算,会选星愿这样“越级体验”的新秀,还是海鸥这样“皮实耐造”的老将?评论区聊聊你的选择。
也欢迎提问,比如“星愿电池安全性如何?”“小米YU7值不值得等?”——XXX我会一一回复。
祝大家心想事成,身体健康,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