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5日,长城汽车官方宣布一个消息让俄罗斯车市有点坐不住——哈弗H3俄罗斯正式上市,前驱版起售价20.3万元人民币(约2,599,000卢布),四驱版24.2万元起(约3,099,000卢布)。
价格一公布,俄罗斯网友就开始议论纷纷。
但真正让人感到不安的,是到了2025年10月,哈弗依然在大力推动这款车,甚至还在做降价促销。
为什么?中国车为什么非要在俄罗斯这个市场上"死磕"?
有人在网上问:"这价格比拉达尼瓦还便宜?""中国车又要抢我们的饭碗?"这种疑惑背后,反映出了俄罗斯车市正在发生的深层变化。
一年多时间里,哈弗H3从冷启动到持续发力,背后到底藏着什么大棋?
【中国车为什么把俄罗斯当成"第二市场"?】
你可能会好奇,为什么中国车企这么看中俄罗斯这个市场?这不是没有原因的。
时间往前翻。2022年,当俄乌冲突爆发的那一刻,整个俄罗斯车市就像被按下了暂停键。丰田、大众、福特这些曾经在俄罗斯呼风唤雨的西方品牌,一夜之间就撤出了。这次撤离有多彻底?根据统计数据,西方品牌在俄罗斯车市的份额,从2022年之前的60%,直接暴跌到了10%以下。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超过30%的市场空白被留下来了。
空白就是机会。中国车企一看,这简直是天上掉馅饼。长城、奇瑞、吉利、长安这四大品牌,就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样,开始疯狂往俄罗斯砸资源。到底砸出了什么效果?2024年的数据一公布,整个俄罗斯都震惊了。
中国出口俄罗斯的新车有128万辆。其中长城哈弗卖了22.9万辆,奇瑞卖了32.5万辆,吉利卖了19.8万辆,长安卖了10.34万辆。仅仅这四个品牌,就占了俄罗斯整个车市的大头。
到了2025年,情况变得更疯狂。官方数据显示,到2025年初,在俄罗斯注册登记的中国品牌车辆,累计已经达到了236万辆。什么概念?这些中国车占了俄罗斯整个汽车保有量的5%。
换句话说,你走在莫斯科街头,十辆车里可能就有半辆是中国车。而且2025年1月份,中国汽车品牌在俄罗斯的市场份额,更是冲到了54.9%。这个数字背后说明什么?说明整个俄罗斯车市,已经从西方品牌的天下,变成了中国车的天下。
但这个"甜蜜期"能持续多久呢?坏消息来了。从2024年10月开始,俄罗斯政府突然动手了。他们调整了汽车回收税的政策,税率一口气上涨了70%到85%。这一手直接打破了中国车的好日子。
2025年1月到4月,中国出口俄罗斯的车直接暴跌了39%,从128万辆的气势,跌到了12.3万辆。市场份额也开始往下滑,从54.9%降到了55%不到。
你看,这就是为什么哈弗在俄罗斯这么着急。不光着急,还要不断优化产品,不断降价促销。因为大家都看得出来,俄罗斯这个"第二市场"的红利期正在快速消退。政策收紧、竞争加剧、库存积压,这些压力全部摆在面前。哈弗H3要想活下去,就必须打出差异化。这就引出了第二个问题。
【1.5T+可选四驱,哈弗到底升级了什么?】
2024年5月,当哈弗H3在俄罗斯上市的时候,长城汽车做了一个很关键的决定。他们没有简单地把国内版本直接搬过来卖,而是根据俄罗斯用户的真实需求,做了针对性的改进。
第一个改进,动力系统。哈弗H3搭载的是长城自研的1.5T涡轮增压发动机。这个引擎前驱版能输出143马力,扭矩210牛米;四驱版能输出177马力,扭矩270牛米。这个数据听起来可能没什么感觉,但你把它和竞品一比,差异就出来了。
对标的是什么?对标的是俄罗斯本土的拉达尼瓦。这款车是俄罗斯人的"国民越野车",从1977年生产到现在已经快50年了。2025年还在生产,说明销量还不错。但问题就在这里——拉达尼瓦用的还是1.7升自然吸气发动机,只有83马力,扭矩230牛米。
哈弗的1.5T前驱版的143马力比它高出了60个马力。这60个马力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在俄罗斯那种冰雪路面上,你需要深踩油门的时候,H3能更快地响应;意味着拉着露营用的拖挂房车,H3的动力储备更充足。
第二个改进,四驱系统。这一步很关键。俄罗斯地广人稀,冬天气温能降到零下30度,积雪厚得吓人。夏天呢?到了西伯利亚那一带,泥地坑洼更是常事。在这种极端路况下,四驱根本不是什么"豪华配置",而是刚需。
拉达尼瓦虽然能提供四驱,但那是"一次性购买",你选的时候就得决定要不要,后来没法改。哈弗H3呢?它提供"可选装"四驱。也就是说,消费者可以先买两驱版便宜的H3,用了一段时间之后,要是觉得需要,再加钱升级成四驱。这种灵活性,对用户来说就舒服多了。
第三个改进,细节本地化。为了适应俄罗斯的严寒环境,长城在H3上做了很多看不见但很重要的改动。比如机油,不再用国内通用的0W-40型号,而是专门选用了低温流动性更好的0W-30。比如电瓶,容量从普通的45Ah加大到了60Ah,这样在零下30度的早上,发动机才能更快地启动。
启动电机的功率也提升了15%。这些改动看似不起眼,但在极限条件下,就成了"救命稻草"。长城的官方测试显示,在零下30摄氏度的环境下,H3的冷启动时间不超过3秒,而老款车型要5秒以上。
还有一个细节值得注意。俄罗斯的冬天这么冷,路上的盐水喷洒特别多,对车的底盘腐蚀太厉害了。H3做了特殊的防腐处理。底盘下方喷了更厚的防护层,这样即使在盐碱环境下跑个五六年,也不容易生锈。
这些改进加在一起,就构成了哈弗H3在俄罗斯市场的核心竞争力。但光有产品还不够,还要有价格。
【20万到24万的价格区间,到底卡在哪儿?】
2024年5月,哈弗H3的俄罗斯价格是这样定的:前驱版20.3万人民币起,四驱版24.2万人民币起。这个价格,可不是拍脑袋决定的,而是精心计算过的。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这个价格区间,恰好扎在了本土竞品的"七寸"位置上。
拉达尼瓦现在是什么价?根据2025年最新的价格,拉达Niva Legend基础款(1.7升83马力+手动变速箱),售价从83万卢布到108万卢布不等。换成人民币,大概是6.5万到8.5万元。等一下,你没看错,这是基础款,没有四驱。
要加四驱,那就得往上选配置,价格得加钱。更现代的Lada Niva Travel版本,配置更好,价格是120万卢布到148万卢布,人民币大概9.5万到11.7万元。
咦,这个价格比哈弗H3便宜得多啊。怎么回事?
关键就在这里。拉达尼瓦虽然便宜,但问题也多。首先,1.7升自然吸气发动机在俄罗斯那种极端气候下,动力真的很难受。83马力拉着一个家族出游,加上行李,你就能感受到什么叫"吭哧吭哧"地爬坡。其次,拉达尼瓦的配置太简陋了。
基础款甚至没有倒车影像,没有定速巡航,没有手机互联。这在现在都2025年了,还在卖这样的配置,你能想象吗?
再看奇瑞瑞虎8 PRO。这是H3的另一个竞争对手。瑞虎8 PRO定位是城市SUV,配置更丰富,内饰更豪华。但问题是,瑞虎8太"城市"了,它的底盘离地间隙小,通过性不如H3;它的四驱系统虽然有,但更多是为了城市路面设计的,不太适合俄罗斯那种越野环境。
所以你看,哈弗H3的20万到24万这个价格带,就是精心设计出来的。前驱版20.3万,正好位于拉达尼瓦和其他中国品牌低端车型之间,既便宜,又比拉达尼瓦的动力强得多。四驱版24.2万,比拉达尼瓦贵一点,但你得到的是完全不同的体验:强劲的动力、丰富的配置、可靠的四驱系统。
这就是"精准狙击"。
但长城显然觉得还不够。到了2025年10月,市场压力来了。俄罗斯政府那个70%-85%的回收税政策,让整个市场冻住了。中国车出口暴跌39%,库存开始积压。于是哈弗做了什么?降价促销。
据说促销价都跌到了23.49万卢布,这已经是2024年5月上市价的一个大幅下调。目的只有一个:先把库存清出去,后面再想办法。
背后的"大棋"——长城在俄罗斯的本地化战略
如果你以为哈弗H3在俄罗斯只是"卖车",那就想得太简单了。真正的棋局,远比这个大得多。
长城在俄罗斯的布局,其实早就开始了。时间要往前翻。2019年,长城就在俄罗斯的图拉州建立了一个整车工厂。为什么要建工厂?为什么不直接从国内进口?因为建工厂有巨大的成本优势。
首先,本地生产能降低关税。进口车要交高关税,但俄罗斯本地生产的车能享受本地政策优惠。其次,本地生产能大幅降低物流成本。从国内运到俄罗斯,要坐船、走陆运,成本太高。但在俄罗斯当地生产,成本直接能降20%以上。
图拉工厂的规模有多大?规划产能是15万台,一期产能8万台。投资总额超过5亿美元。这不是个小手笔。工厂有什么?什么都有。冲压、焊接、涂装、总装,四大生产工艺一应俱全。这是中国汽车品牌在海外的第一个涵盖全工艺的整车工厂。
不仅仅是组装厂,而是真正的"造车工厂"。
本地化率到底有多高?官方数据是65%。这意味着什么?H3上用的很多零部件,都是在图拉工厂或者周边地区生产的。比如发动机壳体、车架这种大件,都是本地制造。长城还在图拉建立了发动机工厂,占地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规划年产能8万台发动机。
想象一下,当你坐在俄罗斯人买的哈弗H3里,那台1.5T发动机很可能就是在莫斯科边上的工厂里生产出来的。
这种本地化战略有什么好处?最直接的好处就是降低成本、快速响应市场。长城可以根据俄罗斯用户的反馈,迅速调整产品。比如俄罗斯冬天冷,机油标号要改;俄罗斯盐碱路多,防腐要加强。
这些改动不需要等待国内批准,也不需要等待进口,图拉工厂可以直接改产线。这就是为什么哈弗能在俄罗斯这么快地推出针对性的产品升级。
还有一个隐藏的战略。长城的图拉工厂,不仅仅为俄罗斯服务,还辐射周边国家。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这些国家离俄罗斯都近,关税也更低。一个工厂,几个市场,这才是真正的"走出去"战略。
所以你看,哈弗H3在俄罗斯从2024年5月到2025年10月这一年多时间里的所有动作,其实都是这个大战略的一部分。降价促销不是因为车不好卖,而是市场政策变了,长城在调整策略,确保不被挤出这个市场。
【结语】
从2024年5月上市、2025年10月仍在升级和促销这一系列连贯的动作来看,中国车出海已经彻底改变了打法。曾经那种"低价倾销、薄利多销"的老套路,早就过时了。
现在的中国车企,学会了用技术升级来绑定用户需求,用本地化生产来降低成本,用精准定位来占据市场缝隙。哈弗H3就像一面镜子,反映出了这种转变。
1.5T涡轮发动机、可选四驱系统、零下30度冷启动能力、65%的本地化率、20万到24万的精准价格带,这一切都不是巧合,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结果。
俄罗斯车市正在发生的变化,可能只是一个开始。中国品牌已经从"填补空白"进入了"正面竞争"的阶段。随着更多中国车企跟进,随着本地化生产逐步完善,俄罗斯这个市场的格局,恐怕真的要被中国车企彻底改写了。
西方品牌留下来的这个30%的市场空白,最后会被中国车填满。而且不仅仅是填满,还要做成最优质的选择。这就是为什么从现在开始,我们要密切关注中国车在俄罗斯的动向。因为这里发生的一切,都在预示着全球车市未来的走势。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