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近来祭出的4月销量榜单,着实让人捏一把汗。
区区四万三千余辆,同比滑坡四成有余,这可不是小打小闹,而是结结实实的“兵败如山倒”。
想昔日,本田亦是车水马龙间的熟面孔,CR-V更是SUV界的翘楚,如今怎就…铩羽而归?
要知道,如今的华夏车市,那可是内卷到天际,新能源车犹如雨后春笋般争相破土,比亚迪、特斯拉,个个厉兵秣马。
本田的油车虽仍是中流砥柱,然仅CR-V尚能勉力支撑,其余诸如雅阁、皓影,虽也销路尚可,较之鼎盛时期,却也判若云泥。
曾几何时,加价尚且一车难求的思域,如今月销堪堪三千余辆,令人不胜唏嘘。
更饶有兴味的是,本田亦在奋力图变,裁撤工厂、缩减产能,摆明一副倾囊押注新能源的姿态。
然而,理想丰腴,现实骨感。
豪掷千金打造的纯电SUV P7,甫一上市便骤降六万,结果呢?
四月销量仅得区区62辆!
此情此景…只能叹一句,理想与现实之间,横亘着一道深不见底的马里亚纳海沟。
眼见此状,或有人会诘问,莫非是本田的车子江河日下?
倒也未必。
本田的引擎技术,那可是有口皆碑。
可靠性上乘,油耗喜人,驾乘体验亦属上佳。
然问题在于,时下购车,可不单单只看这些“童子功”了。
细细想来,如今的新能源车,智能化配置一个赛一个炫酷,自动驾驶、语音交互、车联网,恨不得将科幻银幕上的场景悉数搬至现实。
再者,如今的后生仔买车,颜值即是王道。
本田的设计,恕我直言,略显保守。
于追求标新立异、时髦前卫的年轻人眼中,或许就显得有些“老气横秋”了。
是以,问题或许并非本田的车子本身不行,而在于其未能与时俱进。
消费者易帜,需求更迭,竞争态势亦风云变幻。
本田依旧是那个本田,然世道已非昔日世道矣。
当然,亦不可全盘归咎于本田。
转型之路,谈何容易?
燃油车积淀数十载的优势,断无可能说弃就弃。
况且,新能源车的技术路线、市场格局,仍在不断演变。
本田作为一家老牌车企,所要权衡的因素亦繁复诸多。
另有一端,合资品牌现今的日子,委实不好过。
自主品牌异军突起,不仅在技术层面急起直追,且在营销、服务上亦更贴近华夏消费者。
合资品牌昔日那种“躺赢”的黄金时代,早已一去不返了。
归根结底,本田眼下所处的困境,实则是整个汽车行业变革的一个缩影。
消费者心之所向,市场需之所求,车企便须闻风而动。
墨守成规,便只能被时代所抛弃。
或许,本田尚需再豪迈一些,再接点地气,真正洞悉华夏消费者的诉求。
盖因在华夏市场,谁能俘获消费者的芳心,谁便能赢得未来。
此话听来轻巧,付诸实践,却真可谓一场硬仗。
譬如本田那款销量尚可的雅阁PHEV,卖了441辆,这数字掷入茫茫市场,不过是激起一丝涟漪罢了。
当我们惯性地将缘由归咎于“新能源转型迟缓”之际,是否疏忽了“合资品牌光环日渐黯淡”这一因素?
曾几何时,悬挂本田徽标的车子,自带品质背书。
如今,自主品牌亦做得有声有色,且更谙熟华夏市场。
消费者择选增多,自不会再“执拗”于合资品牌了。
区区四月销量数据,便足以昭示本田所面临的挑战何其严峻。
然挑战亦蕴藏着机遇。
本田能否抓牢此次契机,成功突围,重夺华夏消费者的青睐?
且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不过,留给本田的时日,恐怕真的不多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