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低配用宁德时代,中高配选LG,中国电池不如韩国?

很多人逛特斯拉店的时候,心里可能都会犯嘀咕。

你看,那台价格更亲民、卖得最火的标准续航版,用的是咱们中国的宁德时代电池;可是一扭头,那台更贵、跑得更远的高性能长续航版,电池供应商却换成了韩国的LG化学。

这么一看,不少人心里就容易冒出一个想法:这是不是说明咱们国产的电池技术还是差了点意思,只能用在入门级的“低配”车上,一到真正需要高性能的“高配”车,就得靠国外的技术了?

要是真这么想,那可就把事情看得太简单了。

特斯拉低配用宁德时代,中高配选LG,中国电池不如韩国?-有驾

这背后藏着的,根本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好坏问题,而是一盘牵扯到市场、成本、历史和全球政策的复杂大棋。

咱们今天就把这事儿从头到尾捋一遍,看看特斯拉这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首先,咱们得把时间往前倒一倒,回到电动汽车刚开始发展的那个年代。

那时候,全世界能稳定大规模生产动力电池的厂家,掰着手指头都能数过来,主要就是日本的松下和韩国的LG、三星这几家。

他们当时手里最成熟、最厉害的技术,叫做三元锂电池。

这种电池的优点非常突出,就是能量密度高,说白了就是同样大小和重量的电池,它能储存的电更多,所以能让车子跑得更远,性能也更强劲。

特斯拉作为最早一批把高端电动车做起来的企业,从一开始就选择了和松下、LG进行深度合作。

这种合作可不是今天买明天不买那么简单,特斯拉整个车的生产线、底盘设计,甚至是管理电池充放电、保证电池安全的最核心部件——电池管理系统(BMS),都是完全围绕着三元锂电池的特性来开发和调校的。

这就好比你为一个特定的发动机专门设计了一整辆赛车,所有的零件都是为了让这个发动机发挥最大性能而存在的。

这种长年累月的深度绑定,让LG的电池自然而然地就成了特斯拉中高端车型的“标配”,这是一种历史惯性,也是一种先发优势,跟技术本身在今天的先进与否,关系其实没有那么大。

然而,市场是不断变化的。

尤其是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已经到了白热化的阶段。

各大车企为了抢占市场份额,价格战打得异常激烈。

特斯拉低配用宁德时代,中高配选LG,中国电池不如韩国?-有驾

特斯拉要想保住自己的市场地位,特别是让Model 3和Model Y这样的主力车型能被更多普通家庭接受,降低成本就成了头等大事。

而一辆电动车里,最贵的部分就是电池,差不多能占到整车成本的三到四成。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咱们中国的宁德时代带着它的看家本领——磷酸铁锂电池,走到了台前。

如果说三元锂电池像是一位追求极限速度的百米冲刺冠军,那磷酸铁lithium电池就像是一位勤勤恳恳、皮实耐用的马拉松选手。

它的优点和三元锂电池形成了完美的互补。

第一,它便宜。

因为它的原材料里不含钴这种又贵又稀有的金属,所以成本一下子就能比三元锂电池低二到三成,这对于想要把车价降下来的特斯拉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

第二,它特别“长寿”。

磷酸铁锂电池的循环寿命非常长,你可以放心地每天都把电充到100%,完全不用担心会影响电池的寿命。

而三元锂电池就比较“娇气”了,一般都建议日常只充到百分之八九十来保护电池。

对于绝大多数只是在城市里上下班、接送孩子、买买菜的用户来说,这种可以随便用的踏实感,体验非常好。

第三,它更安全。

磷酸铁锂的化学结构天生就更稳定,不容易着火,安全性要更高一些。

当然,它也有个相对的短板,就是能量密度比三元锂低一些,在特别冷的冬天,续航里程会打些折扣。

特斯拉低配用宁德时代,中高配选LG,中国电池不如韩国?-有驾

但对于城市通勤来说,这完全够用了。

因此,特斯拉果断在标准续航版的车型上,全面换装了宁德时代的磷酸铁锂电池。

这步棋走得非常成功,不仅让车价有了下探的空间,也让特斯拉的销量节节攀升。

所以你看,这根本不是宁德时代技术不行,而是它的技术正好切中了市场最庞大的需求,是一次精准的商业选择。

事情到这里,还只是商业和技术的考量。

但接下来,一个更强大的外部因素入场了,那就是国际政治。

2022年,美国出台了一项名为《通胀削减法案》的政策。

这个法案内容很复杂,但核心意思很简单:任何一家车企,如果想让你的电动车在美国市场享受到高达7500美元的政府补贴,那么你的电池从原材料开采、到零部件制造、再到最终组装,都必须有很高比例是在北美或者美国的自由贸易伙伴国家完成的,明确地把中国供应链排除在外。

这一下,直接给特斯拉出了个天大的难题。

因为特斯拉在上海的超级工厂是其全球产能的重要支柱,大量依赖中国的电池供应链。

特斯拉的高管都公开表示,这个法案对公司的电池布局造成了巨大影响。

面对这样的政策壁垒,特斯拉必须立刻寻找解决方案。

它的做法非常聪明:它转身就和老伙伴LG签下了一份价值43亿美元的大合同,让LG在美国亚利桑那州新建一座电池工厂。

特斯拉低配用宁德时代,中高配选LG,中国电池不如韩国?-有驾

最有意思的是,这座工厂要生产的,恰恰是磷酸铁锂电池。

这一招可以说是“一石二鸟”。

一方面,LG是韩国企业,在美国建厂生产,完全符合《通胀削减法案》的要求,能让特斯拉在美国销售的汽车顺利拿到补贴。

另一方面,这也从侧面反映了一个更深层次的现实:由中国企业主导并做到世界第一的磷酸铁锂技术路线,已经强大到让全球所有车企都无法忽视。

即便是以三元锂技术见长的韩国巨头LG,现在也不得不调转船头,开始大力研发和生产磷酸铁锂电池,因为这是市场的大势所趋。

特斯拉利用LG,巧妙地绕开了政治上的障碍,但这背后,恰恰是对中国磷酸铁锂技术路线成功的最大肯定。

所以,现在我们再来看特斯拉的电池选择, картина就非常清晰了。

这根本不是一个关于“谁好谁坏”的技术排名问题,而是特斯拉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的一场精密的战略布局。

它用宁德时代的磷酸铁锂电池,来降低成本、冲击销量、占领最广大的主流市场;同时保留与LG合作的三元锂电池,来满足一小部分追求极致性能和超长续航的高端用户的需求,并维持其品牌的科技形象。

更重要的是,通过与宁德时代和LG两家同时合作,特斯拉也确保了自己的供应链安全,避免了被任何一家供应商“卡脖子”的风险,在谈判中也拥有了更多的主动权。

这场围绕着一块小小电池的博弈,真正的赢家是谁?

从数据上看,根据全球知名研究机构SNE Research的统计,2023年宁德时代的动力电池全球市场占有率已经高达37.7%,连续多年稳坐世界第一的宝座。

它的磷酸铁锂电池不仅供应特斯拉,也成了越来越多全球车企的选择。

甚至连美国本土的汽车巨头福特,都主动寻求与宁德时代进行技术授权合作,希望在美国生产磷酸铁锂电池。

当中国的电池工厂已经开到了德国和匈牙利,直接在欧洲汽车工业的心脏地带安营扎寨时,我们就能明白,这场竞争的格局早已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特斯拉的选择,非但不是中国电池不行的证明,反而恰恰说明了,中国电池已经强大到成为全球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甚至能影响全局的关键力量。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