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最大的仁慈,是让你今天还能免费踩下那脚刹车

讲真,电车车主这个身份,现在越来越像一个大型行为艺术现场的门票。你以为你买的是车,其实你买的是一个参与资格,一个被各路神仙大佬围观、研究、并最终决定从你身上哪个部位下刀比较有效率的资格。

国庆假期景区充电桩涨价到2块钱一度电,这事儿本身不新鲜,甚至有点老套。高速上早就这个价了,属于常规操作,大家捏着鼻子认了。但坏就坏在,这股歪风邪气它会传染。以前是高速公路上的充电桩不当人,现在是连国道、甚至犄角旮旯的景区充电桩都悟了,开窍了,它们突然意识到,自己不是个桩,是个收费站。它们不装了,摊牌了,摆明了就是要从你这只待宰的羔羊身上薅最后一把羊毛。这就叫掀桌子式竞争,我电网可能不赚钱,但我这些代理商必须赚。如果说之前大家还在研究怎么把蛋糕做大,现在就是直接把分蛋糕的刀亮出来了,而且还闪着寒光。

车企最大的仁慈,是让你今天还能免费踩下那脚刹车-有驾

更有意思的是什么?是充电桩运营公司疑似搞出来的“充电阶级固化”。你办个会员,你就是VIP,充电功率拉满,体验一把什么叫雷电法王杨永信的电击疗法,十分钟闪电战,续航满上。你没办会员?不好意思,您这边请排队慢充,功率给你限制得死死的,充电速度比我奶奶用算盘算微积分还慢。这就不是商业模式了,这是赤裸裸的歧视。三体人看了都得气活过来,说一句“你们地球人,真会玩儿”。

车企最大的仁慈,是让你今天还能免费踩下那脚刹车-有驾

但跟车企比起来,充电桩这点花活儿,简直就是弟弟。弟弟中的弟弟。车企才是真正的“车圈重塑师”,它们重塑的不是车,是消费伦理。

你敢信吗?刹车都要付费。我第一次听到这个的时候,我以为是段子,后来发现是我天真了。这已经不是割韭菜了,这是直接拿镰刀架在你脖子上,问你“办会员还是办后事?”。这种商业模式的想象力,太阳看了都要一个趔趄。这帮孙子是真的一点脸都不要了!当然,这个玩法太过于离经叛道,属于道诡异仙里的走火入魔,很快就被叫停了。毕竟车这东西,真的会死人。

车企最大的仁慈,是让你今天还能免费踩下那脚刹车-有驾

但你以为他们就此收手了吗?不,他们只是换了一种更体面的方式来掏空你的钱包。比如某新势力,一台二十多万的车,给你整出一套价值十一万的选配。车漆、轮毂、甚至车头盖,都给你明码标价。这哪里是卖车,这分明是卖乐高。车本身是个底座,上面所有的零件都得你单买。你买的不是车,你买的是一个“素体”,然后开始玩一场大型的“汽车暖暖环游世界”。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你愿意为它付出一切。

因为我真的拥有过特斯拉,所以我特别懂这种感觉。特斯拉的车主,你跟他谈性价比,他会觉得你在侮辱他的信仰。辅助驾驶要付费订阅?应该的,这是为信仰充值。远程控制要收费?合理的,这是通往赛博世界的天梯。会买特斯拉的人,就是喜欢特斯拉本身,他买的不是一个交通工具,他买的是马斯克的一个梦,一个关于未来的PPT。奔驰车主也一样,奔驰最值钱的不是三大件,是那个三叉星徽,那是金钟罩铁布衫,是社交场合的任意门。对这些人来说,车企搞订阅制,反而是一种筛选,一种提纯,一种对他们信仰的嘉奖。

讲真,写到这里,我感觉我不是在写车评,我是在写一部赛博朋克背景下的玄幻修仙小说,主角就是各位车主,天天都在渡劫。今天渡个“续航劫”,明天渡个“订阅劫”,后天还要面对“软件锁功能”的天魔入侵。

为什么电车能玩出这么多花样?因为所谓的智能化,本质上就是“可控化”。传统燃油车,三百多个芯片,各管一摊,车企想远程给你加个速或者锁个空调,门儿都没有。现在电车,上千个芯片,万物互联,你的车对于车企来说,就是一个透明的压缩毛巾,想让你膨胀就膨胀,想让你缩水就缩水。车上那几万名工程师,每天996,你以为他们在研发更牛逼的三电技术?别傻了,他们大部分时间都在开头脑风暴会,讨论如何开发出一个让你欲罢不能、心甘情愿掏钱的新功能包。

我作为一个每天挤地铁的中年人,看到这些动辄几十万的车主为了一两块钱的电-子-奶-瓶费用心烦,就觉得这世界真的非常魔幻。

所以,别再问为什么了。当你选择电车的那一刻,你就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消费者了,你是一份可以被无限开发、持续迭代的“数字资产包”。你不是在买车,你是在入股一家科技公司,只不过你的分红,是让你明天还能正常地、不付费地,踩下那脚刹车。而这,已经是车企对你最大的仁慈。就问你怕不怕?

本新闻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倡导积极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争议,欢迎监督指正。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