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的浪潮汹涌澎湃,华为鸿蒙智行犹如一枚璀璨的巨星,以惊人的速度,硬生生在万亿级市场开辟出一条新航道。
从2022年问界M5的初试啼声,到2025年“五界十车”的宏大版图,这背后究竟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精彩瞬间?
笔者将剥开层层迷雾,为你揭示这段波澜壮阔的开拓史。
“先行者”的足迹:问界M5与M7的双星闪耀
谁能想到,当行业还在蹒跚学步时,问界M5已然披挂“鸿蒙座舱”这件利器,以“陆地小坦克”之姿,在2022年3月5日悄然开启交付。
这款早期车型,尽管搭载的是初版华为ADS 1.0,甚至还未配备三激光雷达,却承担起了市场开疆拓土的重任。
它,是鸿蒙智行万亿新赛道的奠基者之一。
整整20个月后,鸿蒙智行才正式问世,而M5早已先行一步。
到了2025年3月,焕新升级的M5 Ultra已是另一番景象:192线激光雷达、华为ADS 4、鸿蒙座舱5,L3级自动驾驶能力触手可及。
这,便是从先驱到标杆的惊艳蜕变,不是吗?
再看问界M7,这位“国民SUV”的封神之路,堪称一部“幸福旗舰”的史诗。
2022年8月,与M5一同,它也在鸿蒙智行诞生前的15个月便已踏上征程。
可谁曾料到,2023年9月12日,余承东一声“遥遥领先”,M7仿佛被注入了无穷能量。
2024年,19.59万辆的交付量,直接让BBA黯然失色,成为鸿蒙智行首款销量冠军。
它不只是震惊了行业,更是彻底点燃了鸿蒙智行的品牌声量。
2025年9月,M7 2026款上市,更是掀起抢购狂潮:一周即收6万辆大定,两周近8万辆!
在30万级市场,M7 2026款已然是新霸主,其产品力全面超越宝马X6、X5、X3,奔驰GLE、GLC,以及奥迪Q7、Q5。
此番表现,怎能不让BBA感受到“第三道追杀令”的紧迫?
“逆行者”的挣扎:智界品牌的坎坷重生
然而,征途并非总是坦途。
智界品牌的故事,更像是一位“不屈的战士”的传奇。
智界S7的历程,曲折离奇,堪比一部跌宕起伏的年代剧。
2023年12月28日,余承东高调宣布其上市,却随即遭遇芯片供应链的掣肘与工厂的迁移风波。
更令人扼腕的是,车辆内部似乎还面临着来自奇瑞高层的微妙阻力,让这款本应一鸣惊人的车型举步维艰。
2023年,S7仅交付899辆,与初期动辄上万的大定数量相去甚远。
不少人私下议论,这款车险些被“自己人”扼杀。
奇瑞的尹同跃先生为此甚至公开表示,为智界的成功,他曾开除一位高管。
这背后的权力博弈,何其复杂!
更有戏剧性的是,2024年4月16日,余承东高调宣称华为ADS在智能驾驶领域“遥遥领先”特斯拉FSD。
然而,仅仅过了几天,奇瑞高管大卓智驾的总经理却公开指出,特斯拉的端到端技术比华为ADS 1.5-2.0版本领先。
这番言论,不仅是对自家老板尹同跃的“打脸”,更被解读为对余承东“抢饭碗”的隐形挑战。
尽管内外交困,S7却展现出惊人的生命力。
2025年8月25日,全新智界S7第五次上市,全系标配192线激光雷达,具备L3级自动驾驶能力。
它以顽强的姿态,证明了自己“打不死的小强”的称号并非浪得虚名。
智界R7的故事同样充满传奇色彩。
2024年9月,R7上市伊始,销量尚可,与S7一同为智界品牌在2024年贡献了57956辆的交付量,其中R7是主力。
然而,进入2025年,品牌增长显露疲态,1-9月累计交付量仅为57777辆。
这让尹同跃与余承东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2025年8月7日,两人第二次携手,签署了“智界品牌战略2.0”协议。
回首过去20个月,业内人士评价智界品牌1.0版本是“华为车BU与部分奇瑞人携手打造,却遭另一部分奇瑞人强势阻挠”。
这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
好在,随着2025年8月25日智界R7/S7的再次上市,以及品牌大使刘亦菲在国庆期间的倾情助推,智界品牌迎来了转机。
10月7日,品牌产品总监欣喜地宣布,新款智界大定已突破3.8万辆。
在余承东与尹同跃的共同“抢救”下,智界品牌终于从“ICU”中脱困,重获新生。
笔者观察,这种“生死时速”的品牌拯救,在中国汽车界实属罕见。
“王者”的降临:问界M9、M8与尊界S800的巅峰对决
再将目光投向“巅峰对决”的舞台,问界M9、M8与尊界S800,这三位选手,无异于汽车界的“诸神黄昏”,各自书写着辉煌的篇章。
问界M9,2023年12月26日一经发布,便被誉为“中国自主品牌十年来的杰作,千万以内无出其右的SUV”。
它以纯电、增程并存,并预留L3接口的姿态,强势开启了鸿蒙智行的高端化进程。
M9不负众望,连续18个月稳坐50万级SUV销冠宝座,累计交付24万辆,营收高达1248亿元。
这,是中国汽车工业史上的一个奇迹,不是吗?
M8,原本是M9的“替补选手”,早在2022年就与M9一同完成了外观设计的锁定。
然而,M9的惊人表现以及为智界、享界品牌战略让路的考量,使得M8的上市进程一再推迟。
直至2025年4月16日,这位“家庭智慧旗舰”才姗姗来迟。
在诸多竞品竞相模仿M9或借其流量之时,M8却以其强大的实力,让对手们无言以对。
上市仅5个月,M8累计交付量便突破10万辆,营收达420亿元。
对手们不禁感叹,自家9系车型连M8这一关都难以逾越,又怎敢与M9大哥相提并论?
M8的凌厉攻势,让它们无地自容。
而百万级的“时代旗舰”尊界S800,2025年5月30日横空出世,余承东更是直言其“出道即巅峰”。
上市短短4个月,便收获1.5万辆大定。
这款车强势整合了奔驰GLS、迈巴赫S、保时捷帕拉梅拉、宝马740Li、奥迪A8等百万级超豪华轿车市场,一举成为超豪华轿车销冠,彻底改写了长期由德系品牌主导的市场格局。
S800率先搭载华为ADS 4与鸿蒙座舱5,并配备L3“小蓝灯”功能。
笔者预测,一旦L3法规正式落地,其市场影响力将不可估量。
“调和者”的智慧:北汽与上汽的联姻
谈及调整与新生,北汽与华为的“第二次握手”也颇具看点。
享界S9的发展路径,可谓充满了“次序之惑”。
2024年8月,享界S9纯电版搭载华为ADS 3.0上市,虽一度摘得40万级销冠,但与同为鸿蒙智行“双九旗舰”的问界M9相比,其市场表现略显逊色。
2025年4月,享界S9增程版上市,恰逢华为ADS 4暨L3商用之际,尽管月销量曾达到数千辆,但面对长期占据市场主导的宝马5系、奥迪A6与奔驰E级,S9的销售目标显然未能完全达成。
产品推出顺序的颠倒及定价策略的偏差,被认为是其战略上的疏忽。
然而,北汽与华为的首次合作,也被业界评价为“诚意不足”。
2025年9月15日,北汽董事长张建勇与华为终端BG董事长余承东的第二次会晤,标志着享界品牌正式迈入了北汽与华为“命运共同体”的新纪元。
次日,即2025年9月16日,余承东与张建勇共同宣布享界S9T上市。
张建勇先生称赞余承东为“地表最强产品经理”。
预计1.8-1.9万辆的大定数,成功地将享界品牌从“ICU”中拉了出来。
这款被誉为“享界S9的孪生兄弟,且实力更胜一筹”的车型,肩负着重振享界品牌的使命。
再看上汽,其四年间的转变,堪称“脱胎换骨”。
2021年6月,上汽董事长陈虹一句“灵魂论”,震惊业界,明确拒绝与华为合作,担忧失去汽车产业自主的主导权。
四年后的2025年3月,上汽董事长王晓秋与总裁贾建旭先生与华为终端BG董事长余承东签订合作协议,上汽尚界品牌强势“插队”成功,完成了从拒绝到合作的180度华丽转身。
2025年9月23日,在余承东与贾建旭先生的主持下,尚界H5正式上市,打出了“华为顶天立地、上汽铺天盖地”的口号。
尽管从合作到上市仅用了7个月,打磨时间相对仓促,但尚界H5高配版搭载了192线激光雷达及L3“小蓝灯”功能,预计大定数可达2万辆左右,相较于智界和享界的首款车型,其开局更为顺利,预示着上汽与华为合作的巨大潜力。
“启示录”的深远意义
纵观鸿蒙智行“五界十车”的崛起之路,宛如一部浓缩的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史诗。
从初期的艰难探索,到中途的荆棘与挫折,再到后来的辉煌时刻,每一个故事,都见证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崛起与革新。
这背后,是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与传统车企之间不断磨合、共同求索的历程。
有碰撞,有协作,有失误,有调整,但最终指向了共赢的未来。
鸿蒙智行不仅开辟了万亿级的新赛道,更是为中国汽车产业的智能化转型,提供了宝贵的实践范本。
笔者以为,这段从无到有的开拓史,必将作为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上的璀璨篇章,永载史册。
未来,这故事还将继续书写,我们拭目以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