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卓老师最近的行为,非常值得关心。
他不是在造车,他是在搞行为艺术。在社交媒体上发个问卷,问大家想要个什么样的MPV,这动作本身就充满了后现代的解构主义色彩。你以为他在问你意见?不,他是在进行一种市场预热的量子纠缠态观测。在你填问卷的那一刻,这台海洋网MPV的命运,就已经塌缩成了一个唯一的、早已被内部定好的结果。这不叫调研,这叫“不装了,摊牌了,我要开始念PPT了,你们配合一下”。
现在的车圈,尤其是MPV这个物种的斗兽场,已经彻底疯了。不是存量竞争,是黑暗森林,所有人都在互相发癫。你出个冰箱彩电大沙发,我就给你搞个独立卫浴带搓澡。你搞个二排零重力,我就恨不得给你装个弹射座椅,堵车的时候可以直接送老板去开会。所有人都默认,买MPV的人不是为了家用,而是为了在后排进行一些关乎人类命运的神秘谈判。一个个车造得跟陆地头等舱一样,但问题是,中国到底哪来那么多需要天天在车里开董事会的老板?
这是一种集体癔症。大家都觉得,只要我的车后排能躺平,客户的合同就能签平。这种对“豪华”的盲目崇拜,本质上是一种品牌玄学。好像只要用料够猛,功能够花哨,就能自动生成一种“高级感”,就能让用户产生信仰。但他们忘了,真正的信仰,比如奔驰那个标,比如特斯拉那个毛坯房,是不需要解释的。会买的人,就是喜欢本身。而你一个新来的,想靠堆料堆出信仰?醒醒,你堆的不是信仰,是成本,是用户根本用不上的功能,最后都是要加在价格里,让真正的家庭用户两眼一黑,然后默默去看五菱宏光。
所以,当网友在张卓老师下面喊话,说“能不能把宋MAX在海洋网改款一下”,这简直就是一声惊雷。这是人民的呼声,这是来自真实世界的降维打击。大家要的根本不是什么会客厅,而是一个能装下孩子、狗、露营装备,并且内饰耐造到可以随便被熊孩子用彩笔画画的移动的“家”。航空座椅?我求求你们了,有那个钱给我把车壳子做厚点行不行!
这时候,比亚迪那个一直在海外打野的M6,就成了一个非常微妙的棋子。这玩意儿,本质上就是宋MAX的精神续作,一个在南美和东南亚服务器练级的满级账号。它不豪华,甚至有点朴素,没有那些乱七八糟的智能座舱,也没有让你选择困难的无数个座椅调节。但它就是个本本分分的7座车,一个纯粹的交通工具。
讲真,我作为一个中年人,对车的需求已经返璞归真了。我不需要我的车会讲笑话,我需要它在我孩子吐奶的时候,座椅皮革一擦就干净。我不需要它零百加速多快,我需要它在菜市场边上的犄角旮旯里好停车。自动驾驶的关键不在特斯拉,在“老头乐”,谁能完美应对一个戴着草帽、不看红绿灯、S型走位的大爷,谁才是真正的智能驾驶。同理,MPV的关键不在腾势D9,而在宋MAX这种车,它精准地解决了“我需要一台大车,但我真的没那么多钱”这个核心矛盾。
所以海洋网现在要做的,根本不是什么重新研发。而是直接把M6这个在海外服发育良好的英雄,直接一个“任意门”传送回国服。别改,千万别改,尤其是别给它加什么花里胡哨的功能。就保持那个朴素的样子,把价格,听清楚,是价格,给我狠狠地打下来。10万到15万,不能再多了。
如果说之前小米是把蛋糕端走了,那海洋网要做的,就是直接把餐厅给爆了。当所有友商还在纠结第二排座椅是用Nappa皮还是Alcantara的时候,你直接一个12万9的7座MPV甩出来,同行看了也得傻眼,太阳都要一个趔趄。这不叫竞争,这叫掀桌子。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要么成仙,要么成盒。
写到这里我突然感觉,把一款车比作从海外服务器回流的账号,可能有点过于中二了,但你懂我意思。比亚迪手里明明有这么一张好牌,之前一直藏着掖着,可能是觉得不够“高端”。但现在这个市场,活下去才是最高端的。面子?面子值几个钱?
至于什么侧滑门,更是典中典的伪需求。在一个紧凑型MPV上,侧滑门的成本和它带来的便利性完全不成正比。讲真,我上一次觉得一个东西实用,还是我妈给我买的那个能开核桃的诺基亚。多花一万块钱,就为了开门的时候姿势优雅一点?有这个钱,我加满油能从上海开到乌鲁木齐了。这是一种开窍,更是一种被逼到墙角的无奈。
所以,海洋网的MPV该如何抉择?别抉择了。最好的决策就是放弃决策,直接抄作业。把M6拿过来,换个海洋网的前脸,起个名叫“海鲸”或者“海肠子”都行,然后定价12万8,带终身质保。发布会都不用开,就张卓老师亲自发个微博,一张图一句话一个价格。
就问你怕不怕?
这事儿最后成不成,其实不取决于比亚迪的技术,而取决于他们的心态。是继续沉迷于“品牌向上”的虚妄叙事,还是愿意低下头,去服务那些真正需要一台便宜、能装、耐造的工具车的沉默的大多数。这不叫产品力,这叫对人性的精准拿捏。能过,就是能过。只要它足够便宜,便宜到你觉得不买都对不起自己,那它就已经赢了。
本文以弘扬社会正能量为宗旨,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及时回应。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