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电池联盟剑指宁德时代 欧洲车企抱团觉醒时
韩国人终于行动了。
现代。起亚。LG新能源。三星SDI。SK On。五大巨头的手紧紧握在一起。
目标只有一个:夺回被中国抢走的电池王座。
55%对16.4%——冰冷的数字背后是血淋淋的战场
2025年上半年。宁德时代和比亚迪横扫全球电动车电池市场。
55%的份额。统治级表现。
而韩国三大电池厂呢?份额缩水到16.4%。一年内暴跌5.4个百分点。
韩国人坐不住了。
“政府和企业必须拧成一股绳!”LG新能源CEO金东明的呐喊。成了这场反击战的号角。
他们亮出五把刀:
电池安全新专利。直击热失控痛点。
电池数字护照。全生命周期溯源。
设计质量。制造质量。防火技术。
刀刀砍向中国企业的护城河。
但最狠的一招是“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现代起亚悄悄研发磷酸铁锂(LFP)电池。
——中国厂商的杀手锏。成本低到“白菜价”。
韩国人终于低头了吗?不。这是战术性抄作业。
真正的杀招藏在实验室:
锂锰电池(LMR)。成本与LFP相当。能量密度却高出30%。更致命的是——几乎不用钴。镍用量锐减。
固态电池。现代用一层保护膜破解了硫化物电解质的腐蚀难题。成本骤降。
技术树分叉生长。双线狙击中国霸主。
欧洲人还在做梦吗?
外媒急得拍桌子:韩国都“组队打怪”了!欧洲还在单打独斗?
看看现实吧——
宁德时代已杀到欧洲腹地。与Stellantis合资建厂生产LFP电池。
大众的电池部门PowerCo联手优美科砸29亿美元建供应链。
但这是被动防御。不是主动出击。
欧洲缺什么?
缺一场“全产业联盟”。像韩国那样把车企、电池商、政府绑上同一辆战车。
曼恩斯特的涂布模头技术打入ACC工厂?远远不够。
成本!成本!还是成本!
韩国最大的软肋暴露无遗。
LG新能源在美国生产的LFP电池。比中国货贵17%。
若算上劳动力差价?差距拉到40%。
特斯拉一边签下LG的43亿美元储能电池大单。一边从中国偷偷进口廉价电池。
——生存面前。忠诚是奢侈品。
中国手握三重霸权:
原材料控制:全球100%球形石墨、69%合成石墨来自中国。
产能碾压:宁德时代单家利润占行业90%。
技术迭代:中企固态电池国家队CASIP集结比亚迪、宁德时代、NIO。
欧洲的生死抉择
当韩国用国家联盟对抗中国时。欧洲仍在“各自为战”的泥潭挣扎。
匈牙利成了中企跳板。10亿欧元电池投资涌入。
但碎片化的合作救不了欧洲电动化。
外媒喊话振聋发聩:
“再不抱团取暖?等着被中国‘推高地’吧!”
欧洲需要一场“电池诺曼底登陆”——
车企开放订单。电池商共享专利。政府砸钱不设上限。
否则?2030年的电池地图上。
将只剩两种颜色:中国红。和零星抵抗的斑点。
这场战争没有旁观席。
韩国已押上国运。欧洲还在找头盔。
联盟?还是臣服?倒计时开始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