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悦享自成”2025享界用户星享之夜在北京举办。现场公布了享界S9在六月份交付4154辆,位居30万以上新能源轿车销量榜首的消息。而这一数据的背后,或许是企业“宠粉”的结果,一枚在用户呼声中诞生的车标、一群真实车主在分享人车生活、一座超级工厂为车主开放,展现了享界以用户为核心的品牌策略。
一、销量数据与用户需求的深层关联
多年来的汽车销量数据显示,30万以上高端轿车市场长期由外资品牌主导,中国品牌二十余年未能实现实质性突破。享界作为新兴品牌,其S9车型单月交付4154辆的成绩,反映出用户对中国高端轿车的接受度发生了变化。
销量背后,用户需求的深度响应构成核心驱动力。享界星享之夜的核心动作,均围绕用户反馈展开。车标迭代、用户案例展示、工厂开放等环节,实质是将用户诉求转化为品牌行动的集中呈现,这一模式为中国品牌高端化提供了新的方法论。
二、车标迭代:从用户诉求到产品符号的转化
享界S9上市后,车标成为用户讨论高频点,社交平台出现“换标总动员”,用户明确提出对新Logo的需求。基于此类反馈,7月8日,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余承东与北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建勇联合发布享界全新车标。
新车标设计过程基于用户反馈筛选:用户提出“避免冰冷高级感”“融入中国文化元素”“具备辨识度”等要求。最终设计方案以六边形为骨架,延续鸿蒙智行家族基因,通过白银比例与G3曲率重构视觉节奏;中心采用双层设计,上层星芒造型呼应“浪漫感”需求,下层使用微米级电铸工艺,形成近三千圈细密纹理,实现“见光不见纹”效果。
这一过程显示,品牌对用户需求的响应并非表层调整,而是基于审美逻辑与价值共识的系统性优化,将分散的用户意见转化为具体的产品符号,完成从需求收集到价值落地的闭环。
三、用户案例:场景化需求与产品能力的匹配
星享之夜现场,多位车主分享了产品使用体验,其案例反映出不同场景下用户需求与车辆功能的对应关系:首先,巴黎奥运会田径女子20公里竞走冠军杨家玉提到,补妆镜柔光、零重力座椅按摩、一键泊车功能满足了其对细节体验的需求。
其次是车主李先生在暴雨夜行驶时,车辆搭载的4个激光雷达与全向防碰撞系统CAS3.0自动完成转向、避让、刹停等操作,避免了潜在事故。还有车主陈先生因宠物晕车问题,使用车辆的华为途灵平台平稳行驶功能、“晕车舒缓模式”及鸿蒙ALPS健康座舱,解决了出行焦虑。最后享界体验官沈腾也来到现场,他表示,零重力座椅与智能投影巨幕系统2.0缓解了片场工作的疲劳与不适。
这些案例表明,用户对“豪华”的定义已从配置堆砌转向场景化解决方案。享界通过技术配置的组合应用,实现了对家庭、运动、宠物出行等多元场景的覆盖,验证了其产品设计与用户实际需求的匹配度。
四、超级工厂:制造透明化与用户信任的建立
享界位于北京密云的超级工厂成为用户打卡地,其开放模式体现了制造环节的透明化策略。该工厂整合了数字化柔性产线、AI质量检测、ADS智驾标定中心等设施,采用毫米级精度控制、CT级蓝光扫描、双团队交叉质检、全天候AI质检系统等技术手段,确保产品出厂标准。
在定制化方面,用户通过App选择的配置(如Nappa真皮座椅、定制轮毂、专属配色等)可直接转化为产线指令,实现个性化需求的落地。北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建勇表示,制造环节的透明公开比品质宣传更有效。这种开放模式缩短了用户与品牌间的信息距离,成为建立信任的重要纽带。
五、产品矩阵扩展
余承东在星享之夜透露,享界全新旅行车将于2025年秋季上市。这一信息显示,品牌在巩固高端轿车市场的同时,正在扩展产品线,以覆盖更多细分需求。
结语
从行业视角看,享界的销量突破来自三点原因。其一,用户需求的收集与转化需形成闭环,从反馈到落地的每个环节都需精准对接;其二,制造透明化是建立高端品牌信任的有效路径,技术实力的公开展示比营销话术更具说服力;其三,中国品牌的高端化并非简单对标外资品牌,而是基于本土用户的场景需求,构建差异化的产品逻辑。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