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总部想夺权,反被中国公司拿捏,德国车企排队用人民币

这事儿,怎么说呢,就像你看了一场三流导演拍的黑帮片。

荷兰总部想夺权,反被中国公司拿捏,德国车企排队用人民币-有驾

开场,一个金发碧眼、西装革履的荷兰大佬,叼着雪茄,以为自己是教父,大手一挥,想把自家远在东方的“分舵”给“规整”一下。说白了,就是想明抢。

荷兰总部想夺权,反被中国公司拿捏,德国车企排队用人民币-有驾

结果呢?

你猜怎么着?

分舵里一个平时不声不响的“双花红棍”,叫安世中国的,压根没鸟他。大佬这边刚把总部的服务器密码给改了,那边人家十二个钟头,直接给你物理破解,机器照开,工资照发,门口还挂了个牌子:“内部装修,闲人免进”。

荷兰总部想夺权,反被中国公司拿捏,德国车企排队用人民币-有驾

这下轮到大佬傻眼了。

更绝的还在后头。

这位“双花红棍”不光自己活得好好的,还反手就把大佬的老家——整个欧洲的汽车厂,给掐住了脖子。

一纸新规递过去,那叫一个霸气。想拿货?行啊。第一,我这只认中国公司盖的章,你荷兰总部那张纸,擦屁股都嫌硬。第二,排队,咱自己人优先,你们洋老板往后稍稍。第三,也是最狠的,只收人民币。你揣着欧元美元来,对不起,出门左转,慢走不送。

这剧本谁写的?太有才了。

一开始,大众、宝马、沃尔沃这些欧洲百年老店,个个都还端着架子。心里想的是:你一个分公司,还敢反了天了?我不过是缺你几颗破芯片,还能让尿憋死?

结果,尿真的来了,而且是山洪暴发。

沃尔夫斯堡的高尔夫生产线,第一个“叮”的一声,停了。紧接着,慕尼黑、斯图加特,一个个警报拉响。现代汽车,那可不是算盘,离了芯片,它就是一堆会移动的钢铁垃圾。车门、车窗、仪表盘、发动机、变速箱……你随便指个地方,里面没几十上百颗芯片,它都动弹不了。

荷兰总部想夺权,反被中国公司拿捏,德国车企排队用人民币-有驾

这时候,那帮西装革履的大佬们才猛地惊醒,发现自己不是在跟一个“分舵”叫板,而是在跟自己的“心脏搭桥手术”主刀医生耍横。

于是乎,我们就看到了21世纪最魔幻的一幕:一群曾经在全球汽车市场呼风唤雨的德国巨人,排着队,笔杆子哆嗦着,在一份用中文写着“只收人民币”的合同上,低头画押。

那姿态,卑微得就像双十一零点过后,你发现购物车被清空时的表情。

这事儿最有意思的地方在哪儿呢?

它像一面X光机,把过去几十年全球化那层光鲜亮丽的皮给扒了,露出了底下血淋淋的筋骨和内脏。

过去我们总听那帮经济学家念叨,说什么“比较优势”,说什么“全球产业链分工”。说白了,就是他们负责出脑子、出品牌、出规则,我们负责出汗、出人、出污染,造出便宜的袜子、玩具和手机壳,然后他们贴个牌,加价十倍卖回来,这叫“双赢”。

赢两次的“赢”,对吧?

汽车芯片这事儿也一样。欧洲人觉得,我把技术含量不那么“顶尖”的封测环节放到中国,多聪明啊。人工便宜,地方又大,我这边呢,就舒舒服服地坐在办公室里,敲敲键盘,设计一下图纸,最后把最核心的利润拿走。至于那些轰鸣的机器、穿着防尘服的工人,那是“低端”环节,随时可以替代。菲律宾不行吗?马来西亚不行吗?

荷兰总部想夺权,反被中国公司拿捏,德国车企排队用人民币-有驾

现在,现实给了他们一记响亮的耳光。

他们发现,所谓的“低端”环节,一旦做到了极致的规模,就成了最要命的“高端”。安世中国一年500多亿颗的产能,什么概念?就是地球上每五辆新车,就有一辆的心脏得靠他家供血。你让菲律宾、马来西亚去接盘?别开玩笑了,光是那厂房的地基打下去,欧洲车厂估计都倒闭一半了。

这就像你把家里的厨房外包给了邻居,因为你觉得买菜做饭太麻烦,太“低端”。结果二十年过去,邻居不但成了米其林三星大厨,还垄断了整个小区的煤气供应。有一天你跟他闹别扭,他直接把你的煤气阀给关了。

这时候,你手里攥着再高级的德国进口锅具,再牛逼的食谱,又有什么用呢?

你只能乖乖敲开邻居的门,陪着笑脸问:“大哥,今天想吃点啥?我给您打下手。”

更深一层,这事儿戳破了一个更大的谎言,那就是所谓的“规则”。

你看,当初荷兰人想“接管”安世,他跟你讲规则了吗?没有。他直接掀桌子,一副我是流氓我怕谁的嘴脸。这帮人骨子里就是海盗出身,几百年前是开着船炮来抢,现在是披着“国家安全”的外衣来抢,本质没变。

荷兰总部想夺权,反被中国公司拿捏,德国车企排队用人民币-有驾

在他们制定的游戏规则里,“自由市场”是个很有弹性的词。当他们能用市场规则收割你的时候,他们比谁都信奉自由市场;当他们发现市场玩不过你,要被你反噬的时候,他们就立刻把“自由”的牌坊给砸了,直接上“权力”这根大棒。

可他们万万没想到,时代变了。

你挥舞大棒,以为能把人吓住。结果发现,人家手里攥着的是你家电闸的总开关。

安世中国这一手“只收人民币”,简直是神来之笔。它已经不是一个商业决策了,这是一次金融上的“亮剑”。

过去,我们总说人民币国际化,听着像个宏大叙事,离普通人很远。但这件事让你瞬间就明白了,什么叫国际化。国际化不是你在联合国喊多少口号,而是当别人不揣着你家的钱,就买不到他活命需要的东西时,你的钱,才真正“国际化”了。

石油,为什么叫工业血液?因为谁都需要它,而且它用美元结算。所以美元是硬通货。

现在,在汽车这个领域,中国造的芯片,成了“准石油”。你想让你的生产线转起来?你想让你的工人有活干?你想让你的财报好看点?

可以。

换人民币来。

这比印一百本红头文件,开一千场研讨会,都有用。这是硬碰硬逼出来的“肌肉记忆”。

要我说,荷兰人这波操作,简直是“通敌”。他们本来想给中国芯片产业一记闷棍,结果这一棍子下去,没打着别人,反而把自己这边阵营里最壮的几个兄弟(德国车企)给打成了脑震荡。顺带,还帮人民币在国际舞台上狠狠地刷了一波存在感。

这事儿还没完。

那帮欧洲大佬们现在肯定睡不着觉,他们围坐在一起,愁眉苦脸地盘算:下一个“安世”会是谁?是电池?是电机?还是我们车里那块越来越大的屏幕?

他们会惊恐地发现,这些年,为了“降本增效”,他们已经不知不觉地把自己的五脏六腑,都“外包”了出去。他们以为自己还牢牢掌控着大脑,但一个没有身体的“缸中之脑”,除了胡思乱想,还能干什么呢?

这个世界的游戏规则,真的在悄悄改变。不再是谁嗓门大谁有理,也不是谁的祖上阔过谁有理。

而是谁能真正扼住产业链的咽喉,谁能提供别人无法替代的价值,谁就有资格,坐上牌桌,冷冷地说一句:

“下一把,按我的规矩来。”

这事儿,你怎么咂摸出味儿来的?评论区里碰一碰。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依法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