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今天咱用车社不聊那些花里胡哨的“小鲜肉”车型,也不是啥“性价比之王”的陈年旧谈。
咱们今天得谈点真材实料的,而且这事儿,绝对关系到咱们日常出行这件事儿的“重磅消息”!
你们懂的,现在这社会,啥都卷,买车这事儿,更是卷得没边儿了。
从几十万的豪车到几万的代步车,那叫一个百花齐放,让人眼花缭乱。
可就在这片繁荣景象的背后,最近我发现一个现象,有点意思,而且,怎么说呢,有点让人心里不是滋味。
这事儿得从前两天我在网上刷到的一个帖子说起。
一个朋友,咱就叫他小李吧,他跟我抱怨,说自己辛辛苦苦攒了几年钱,好不容易看中了一款国产SUV,本来是抱着“支持国货,支持民族品牌”的心情去的,结果呢?
到了店里,销售顾问那态度,简直了!
“哦,您看这款啊?
这款我们店里展车都还没到呢,您要是不着急,可以先交个定金,我们尽快给您安排。”
小李当时就愣了,合着我来看车,还得先交钱才能看到实车?
这操作,我听着都替他憋屈。
这场景,仿佛印证了古人所言:“欲速则不达。”
急于求成,反而会失去人心。
这还只是个开头。
我这几天又陆陆续续看了不少网友的分享,发现类似的情况并不少见。
有的地方,热门车型那是“一车难求”,加价提车是常事,而且这加价,也不是明面上的,都是“茶水费”、“装饰费”什么的,花里胡哨的。
更有甚者,你说你诚心诚意想买车,销售就给你“画大饼”,告诉你这车有多棒,等你交了定金,他立马变脸,告诉你“哎呀,这款车现在政策变了,要不您看看别的?”
这简直就是把消费者的信任当空气啊!
这股子“到手了就不管了”的劲头,让我想起《论语》里“巧言令色,鲜矣仁”的告诫,那些花言巧语,终究难以长久。
你们想想,这到底是怎么了?
咱们国产车这两年发展这么快,技术、设计、品质,那都是肉眼可见的进步,从“追赶者”变成了“引领者”,多少品牌都拿出了让国人骄傲的车型。
可为啥,一到了消费者手里,就成了这副模样?
难道,咱们的汽车厂家,就只顾着埋头造车,却忘了怎么做人,怎么对待消费者了吗?
我这个人吧,说话直,但道理不偏。
我总琢磨,这事儿,不能全怪销售。
毕竟,销售也是打工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归根结底,问题可能出在厂家对市场和消费者的认知上。
当一个产品足够“硬”的时候,很容易产生一种“皇帝不愁嫁”的心态。
你看,现在网上多少都在讨论某某国产新车有多厉害,多少人在排队等车,厂家一看,嘿,这不挺好嘛!
市场这么火爆,我为啥还要“低三下四”地去伺候消费者?
可这思维,简直是“大错特错”!
你们想想,汽车这玩意儿,可不是一锤子买卖。
它承载的是一个家庭的出行梦想,是承载着一家人安全和幸福的伙伴。
消费者掏的是真金白银,换来的不应该只是一个冰冷的代步工具,更应该是一种被尊重、被重视的体验。
我记得我刚入行那会儿,那时候国产车还在“模仿”阶段,那时候的销售,那叫一个卖力!
生怕你一转身就去买合资车。
他们会把你当上帝一样伺候着,恨不得把你家祖宗十八代都了解清楚,然后根据你的需求,给你量身定制购车方案。
那时候,虽然车子不如现在,但那种真诚和热情,是实实在在的,那种“推己及人”的态度,令人动容。
现在呢?
反过来了。
一些热门车型,那叫一个“高高在上”。
我去试驾一款新车,销售顾问不是关心你开起来什么感受,而是不停地给你推销各种选装包,各种“捆绑销售”,感觉你不是在买车,是在被“套路”。
你说,这样的体验,能让消费者感受到被尊重吗?
能让他们对这个品牌产生好感和忠诚度吗?
这股子“店大欺客”的架势,让我想起“士可杀,不可辱”的道理,消费者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
这让我想到一个词,叫“傲慢”。
当一个品牌因为市场上的“热销”而产生“傲慢”时,它就已经在走向衰败的边缘了。
市场是会变的,消费者的喜好也是会变的。
今天你靠“饥饿营销”、“加价提车”赚得盆满钵满,明天别人推出了更优秀的产品,或者消费者对这种“被冷落”的感觉忍无可忍了,你还能靠什么留住他们?
“哀兵必胜”,而“骄兵必败”,这历史的经验,难道不值得借鉴吗?
我最近又看到另一个现象,一些国产车的售后服务,也开始变得“不那么热情”了。
以前,车子有点小毛病,厂家恨不得派个专人来给你解决。
现在呢?
你打电话过去,永远在“忙碌”,永远在“排队”,永远在告诉你“请耐心等待”。
你说,这还怎么让人放心把自己的爱车交给他们?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就是那艘船的“水”。
这让我不得不说句实在话:咱们国产车,确实是牛了,也该“硬气”了。
但这种“硬气”,应该是建立在技术自信、产品自信的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对消费者的“傲慢”和“漠视”上。
真正的“硬气”,是当你把产品做到极致,消费者自然会趋之若鹜;是当你把服务做到贴心,消费者自然会成为你的忠实拥趸。
这正如“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唯有真诚,方能赢得人心。
我就纳闷了,那些车企的领导们,你们真的了解你们的消费者吗?
你们真的知道,在消费者眼里,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吗?
是那几个选装包,还是那几千块的“茶水费”?
还是说,是当你真心实意想买一辆车的时候,能得到一份真诚的对待,能感受到被尊重?
我在这里,不是要一棍子打死所有国产车,也不是要否定咱们国产车取得的巨大成就。
恰恰相反,正是因为我看到了国产车的进步,才更希望它能走得更远,做得更好。
希望那些车企的领导们,能好好听听咱们老百姓的心里话。
试想一下,如果有一天,你在任何一家国产车4S店,都能享受到宾至如归的感觉,都能感受到销售顾问发自内心的热情和专业,都能在购车过程中感受到被真诚对待,那该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
那才是真正让中国人骄傲的“中国制造”,是真正赢得消费者尊重的“中国品牌”。
这就像“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真正的优秀,无需多言,自然会吸引人。
我希望,那些曾经因为“加价提车”而心生怨气的消费者,能够有自己的选择权,能够不被“套路”。
我希望,那些曾经因为售后服务而感到无奈的消费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
我更希望,咱们国产车,能够在技术和品质上继续突破的同时,在服务和体验上,也同样做到“硬核”,做到让每一个消费者都心满意足。
所以说白了,这事儿,说大不大,说小也真不小。
它关系到咱们国产汽车品牌的未来,关系到每一个消费者的切身利益。
咱们不能因为一时的“火爆”,就忘了初心,忘了咱们是为谁造车。
今天这事儿,我也就是随口说说,也不知道你们怎么看。
反正,我是觉得,这事儿,挺值得咱琢磨琢磨的。
毕竟,车子是咱自己开的,掏钱的是咱自己,被尊重,那也是咱应得的。
你说,要是真有一天,国产车都能做到“不加价,不套路,服务好”,那咱们是不是得给他们点个大大的赞?
到时候,真就没合资啥事儿了!
这事儿,有没有让你也觉得,值得思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