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口那辆崭新的电动SUV,正笨拙地倒进狭窄的车位。雨水落在探头上,敲击着保险杠。整个过程里,车辆四周的超声波雷达不声不响地工作:没见它识大体,没听它喊口号,却像一群忠诚又焦虑的“胆小鬼”,一边发射脉冲,一边揣测和回报着前方五厘米内的障碍。这项技术,在新车主的注意力流向大屏和手机时,替他们负担起“不小心蹭到谁”的全部风险。
但今天的故事,不在于那辆车会不会擦到无辜的垃圾桶,而是关于雷达传感器背后的供应链权力游戏。AK2超声波雷达,这个名字看着像某种冷战期间的潜艇代号,实则是智能汽车中“近身格斗”的首席裁判。最新数据显示,这种感知设备已经渗透超50%的APA(自动泊车辅助)领域,而其高端核心芯片一度被国外玩家死死霸占。纳芯微强势入局——一场迟到的本土突围在雷达微波的缝隙中悄然展开。
把话题扔给你:如果你是造车新势力的技术负责人,每天面对三班倒的硬件采购会、变幻莫测的地缘政策和一份上面写着“明年上半年全国产化”字样的KPI,你会选谁家的超声波雷达?或者更直白些,现在要做的,是忍受短期的“好用依赖”,还是赌一个未来的自主?
行业里的台面话讲得多,我来梳理一遍证据链。超声波雷达本就是车载传感的低门槛、高刚需选手:和毫米波、激光雷达比,技术简单、价格低廉、不怕天气,一直是停车与低速避障的主力。上一代AK1方案用得风生水起,依赖发射和反射的时间飞行原理,但精度刷新慢,无法上传原始数据,换句话说,只适合给倒车司机当温和提示。
到了智能驾驶时代,要求激增。汽车不再只是咣当停进一排空位,而要精准知晓十厘米甚至更近的空间变化,满足APA、AVP等复杂场景。市面上大部分AK2雷达都被国际巨头垄断,背后除了技术壁垒外,还有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供应链捏在别人手里,国产只能当小跟班。
在这种高压情势下,纳芯微的入场其实挺有趣。“产品做全,产品做好”,听起来像加班口号,但芯片行业确实是这个逻辑。纳芯微推出来的NSUC1800芯片,主打两件事:一是基于本土自有供应链,你就算不信鼻涕泡,起码可以多一条备选路线;二是力图发挥AK2雷达真正的多发多收和高抗干扰能力,让你不至于过几个月又被客户投诉“倒车全靠玄学”。
技术细节是这样的:AK2最重要的“进化”在于可编码性——说白了,就是让每个探头像对讲机那样分配不同编码,不再单一轮流发射,抗干扰能力提升。架构也变了,12探头总线化,配两个Master芯片直接联域控,原始数据传回主芯片,从而满足复杂算法训练的全流程需求。
当然,超声波不是没有短板。测距边界和盲区是一大老难题,以前探头距离最多三米,日常泊车还够用,但智能驾驶要求至少六到七米,连拿快递都得精准导航进货梯。另外,“十厘米以内全是盲区”这种尴尬,往往是小刮擦的元凶。纳芯微这次在近距离盲区和远距离上做了突破:十厘米以内能捕捉,远端可到七米。算法硬件两头下手,动态增益与预测门限叠加,听起来像“数学模拟中的黑科技”,其实就是拿捏住了雷达的最致命痛点。
采样方面,业界常用14位ADC,纳芯微给你提到18位。包络数据、原始数据、ADC值能全部回传,还给了你10K大容量SRAM缓存。用行话讲,就是“方便你喂给域控端搞深度模型”,用人话讲,是无论你喜欢开源还是耍花活,都不怕数据不够玩。
最难啃的,显然还是互联互通和标准。国外方案一向软硬齐锁,买A家的主控只能配A家的探头。本地化压力下,纳芯微逆着流打,硬生生做出了“全兼容生态”——Master与Slave自由乱搭,不怕你东拼西凑搞升级改造。细节比如多Master同步机制、加大主控buffer、提升与ECU通讯速率,说是一场“数据传送带拓宽计划”也不为过。
当然,现实世界没那么多“橙色奇迹”。没有什么国产方案一夜解决全部痛点。软硬件适配、客户遗留方案、供应链短板,种种惯性会慢性发作。就像医生面对烟民的“肺片”,不敢轻许治愈,只能边开药边观察。
芯片行业最黑色的幽默,常常是:明知同质化和专利大战危险重重,每次技术变革还是义无反顾地开战。纳芯微提前做全栈一站式开发,主板、探头、固件工具一条龙,还能为你定制模板。现实么,客户的预算和需求各有算计,“国产信仰”终要在财务报表里兑成真金。
有同行常开玩笑说,超声波雷达是“车企最爱用但最容易被小看的传感器”。每辆车配12个,市场规模全球百亿美元,国产高端雷达存在感却微乎其微。你问纳芯微为什么非得去“卷”这个领域?答案其实很朴素——车厂买账、客户有痛点、技术迭代倒逼你下场抢滩,就像刑警追了半夜,隔天还要坐下写案卷。技术的更替不是情怀,是一串串精确的出货量和财报数字。
最后,不妨留个尾巴。国产芯片要打破垄断容易吗?每家都喊“全国产化”,可决策者的终极博弈始终悬而未决。你觉得,技术更迭背后的主动权该由供应链、资本意志还是工程师来主导?智能驾驶加速落地,国产芯片“补短板”的动作还需要再加几分筹码?毕竟,无论是愤青还是理客,谁都不敢轻易给出一锤定音的答案。毕竟,未来这场牌局,每一个新芯片上线,都是一块牌面落地的哐当声。
本新闻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倡导积极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争议,欢迎监督指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