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混还是增程车?老司机实测对比,看完秒懂怎么选!

在如今的新能源汽车市场里,很多家庭在选车时都会遇到一个不大不小的难题。

当目光从纯电动车转向没有里程焦虑的混合动力车型时,两个听起来很相似的名字就冒了出来:插电式混合动力,我们通常叫它“插混”;还有一种叫增程式混合动力,简称“增程”。

它们都挂着绿色的新能源牌照,都能充电也能加油,看起来就像是解决了所有痛点的完美方案。

插混还是增程车?老司机实测对比,看完秒懂怎么选!-有驾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这两种技术路线到底有什么不一样?

对于一个普通的家庭用户来说,究竟哪一种才更适合自己的生活?

要弄明白这个问题,我们不能只听销售人员的介绍,而是需要深入了解它们各自的工作方式和脾气秉性,看看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它们会带来怎样不同的体验。

首先,我们得把这两种技术的“底细”搞清楚。

虽然它们都属于混合动力,但在车辆内部,动力系统的工作逻辑却有着本质的区别。

插电式混合动力,也就是PHEV,它的设计思路更像是一个“全能选手”。

车里既有一台传统的内燃机发动机,也有一台或者多台电动机,还有一个能从外部充电的电池包。

它的高明之处在于,这套系统非常灵活,能够根据不同的行驶状况,自动选择最高效的工作模式。

比如,在城市里上下班,路况拥堵,走走停停,这时候车辆会优先使用纯电模式,完全由电动机来驱动车轮,既安静又省钱,驾驶感受和纯电动车没什么两样。

可一旦你需要跑长途上高速,车辆会智能地让发动机介入,直接驱动车轮。

因为在高速巡航这种相对稳定的工况下,发动机直接驱动的能量传递效率是最高的,能有效降低油耗。

而当你需要急加速超车时,发动机和电动机还可以“并肩作战”,同时发力,提供最强的动力输出。

插混还是增程车?老司机实测对比,看完秒懂怎么选!-有驾

所以,插混车的核心是“油”和“电”两套动力系统都能独当一面,也能协同合作,目标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尽可能地节能和高效。

像比亚迪的DM-i、长城的Hi4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技术,都是插混路线的杰出代表。

而增程式混合动力,也就是EREV,它的理念就完全不同了。

你可以把它理解成一个“纯粹的电动车主义者”。

在增程车的世界里,驱动车轮这件事,从始至终都只有一个角色能做,那就是电动机。

它的驱动结构和一台纯电动车是完全一样的,所以它能带来纯电动车那种特有的、极其平顺和安静的驾驶体验。

那么,车里的那台发动机是干什么用的呢?

它的角色非常专一,就是一个“专职发电机”。

这台发动机不与车轮有任何机械连接,它的唯一使命,就是在电池电量不足的时候启动,带动发电机发电,产生的电能一部分供给电动机驱动车辆,另一部分给电池充电。

简单来说,增程车的能量传递路径是:汽油燃烧驱动发动机,发动机带动发电机发电,电能再驱动车轮。

这个过程就像是车辆自己背着一个移动充电宝。

因为发动机不直接参与驱动,它的工作状态可以被优化得非常好,总是在最高效的转速区间运行,噪音和振动也相对较小。

以理想、问界为代表的品牌,正是凭借这种无限接近纯电的驾驶质感,赢得了大量用户的青睐。

插混还是增程车?老司机实测对比,看完秒懂怎么选!-有驾

了解了它们的工作原理,我们再把车开到实际的生活场景里,看看它们的表现会有什么不同。

对于绝大多数在城市里生活的人来说,如果家里或者单位有方便的充电条件,那么在日常通勤这个环节,插混和增程的表现几乎没有差别。

假设车辆的纯电续航里程有150公里,而每天上下班的总路程是60公里,那么无论是插混还是增程,你都可以把它当作一台纯电动车来开,享受近乎零成本的出行。

唯一的细微差别可能在于,增程车由于永远是电机驱动,那种从起步到加速的丝滑感是绝对线性的,而一些早期的插混车在特定速度下发动机介入时,可能会有极其轻微的感知,当然,现在的技术已经把这种感觉优化得微乎其微了。

真正的分水岭,出现在长途高速行驶的场景中。

这也是很多人在选择时最为纠结的地方。

当电池电量耗尽,车辆进入亏电状态行驶时,两者的燃油经济性就开始出现明显差异。

我们来想象一下在高速公路上以12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

插混车此时会让发动机直接上场,以最高效的转速来驱动车轮,能量从发动机直接传递到车轮,路径短,损耗小。

因此,优秀的插混车型在高速亏电状态下的油耗可以控制在百公里5升左右,和同级别的燃油车相比也很有优势。

而增程车在这种工况下,就需要先用发动机发电,再用电来驱动电机,最后再由电机驱动车轮。

这个“油-电-驱动”的能量转换过程,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损耗,尤其是在高速持续高功率输出的情况下,这种损耗会更加明显。

插混还是增程车?老司机实测对比,看完秒懂怎么选!-有驾

这就导致了在同样的高速亏电行驶条件下,增程车的油耗通常会比同级别的插混车要高。

根据大量车主的实际反馈数据,这个差距普遍在每百公里1.5升到2.5升之间。

也就是说,跑一趟500公里的长途,增程车可能会比插混车多消耗掉10升左右的汽油。

除了油耗,在一些极限的驾驶情况下,比如满载爬一段很长的陡坡,或者在亏电时需要连续超车,两者的动力储备也会有所不同。

插混车在这种时候可以发挥“油电并联”的优势,发动机和电机的力量叠加在一起,能提供更充沛和持久的动力输出。

而增程车的动力上限,在电池电量不足时,主要取决于其增程器(发动机+发电机)的发电功率。

如果持续的高强度动力需求超过了发电功率,尽管有电池的短暂缓冲,驾驶者也可能会感觉到动力响应不如满电时那么迅猛。

最后,我们来算一笔经济账。

从购车价格来看,由于增程车的机械结构相对简单,它省去了一套复杂的、能让发动机直接驱动车轮的变速机构,所以在同级别、同配置的车型中,增程车的售价往往会比插混车便宜一到两万元。

但在后期的维护保养上,增程车又显现出优势。

它的发动机工作环境非常理想,磨损小,负荷低,保养周期可以更长,费用也更低。

而插混车的发动机工况更复杂,保养项目和频率基本和传统燃油车看齐,费用自然会高一些。

因此,在选择时,需要将购车成本和长期的使用成本综合起来考量。

如果你的生活半径主要在城市,长途高速的需求很少,那么增程车更低的购车和保养成本或许更有吸引力。

反之,如果你经常需要在高速公路上奔波,那么插混车在长期使用中节省下来的油费,可能会逐渐弥补其较高的初始购车价。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