鲶鱼搅局!中大型轿车销量榜:日产N7第四,汉第六,智己L6第十五
2025年8月的中大型轿车市场,数据一出,整个行业都沉默了。
小米SU7,接近2万辆的月销量,像一颗核弹,炸穿了所有预期。
它不是BBA。
也不是传统豪强。
它是一匹来自科技圈的野马,一脚踹开了豪华轿车的门。
你可以说它营销做得好。
但2万辆的背后,是订单、是交付、是真实用户的选择。
这数字不骗人。
可我们更该关注的,不是榜首——而是榜中。
那条所谓的“鲶鱼”,真的搅动了池水吗?
日产N7,排在第4,卖了9000多辆。
合资阵营里,它几乎是唯一能站直说话的。
9000辆,对合资品牌而言,已是“白月光”级别的存在。
可它真的是鲶鱼吗?
还是只是被浪潮推着走的一叶扁舟?
它赢在了过渡期的舒适区——油电并行,品牌认知尚存。
但它的增长曲线,已显疲态。
再往后看,比亚迪汉,第6名。
曾经的新能源霸主,如今被SU7和A6L夹击。
1万辆左右的风云A9L,也悄然逼近。
汉的月销量,仍在1万上下徘徊——稳定。
但“稳定”在变革时代,往往意味着停滞。
它像一位老将,仍在坚守阵地。
只是四周,已全是新面孔。
最让人唏嘘的,是智己L6,第15名。
这个被寄予厚望的上汽高端电动品牌,月销量仅4000出头。
4000。
对一个主打“智能驾驶+豪华体验”的品牌来说,这个数字太冷。
它有技术。
有设计。
甚至有品牌背书。
可消费者为什么犹豫?
是因为定价太高?
还是因为“上汽”两个字,在电动时代不再闪耀?
又或者,用户根本不相信传统车企能做好智能电动车?
……
我们不得而知。
再往下看,榜单像一场残酷的淘汰赛。
银河星耀8、小鹏P7+、长安启源A07,销量在4000到6000之间。
胶着。
每一个都想往上冲,但谁都冲不动。
极氪001,eπ007,月销2000+,开始稳住脚跟。
它们像战场上的轻骑兵,灵活,但不够致命。
而曾经的二线豪华——沃尔沃S90、捷豹XFL,月销不足1200辆。
1200。
一个近乎耻辱的数字。
这些品牌曾靠“安全”“英伦风范”收割中产。
如今呢?
消费者说:我不需要你的历史。
我要的是加速、是智能、是OTA升级。
传统溢价,在电动时代,正在崩塌。
更惨的是那些尾部车型。
蔚来ET7、智界S7、岚图追光,月销不足500辆。
500。
连生存线都摸不到。
它们不是没有产品力。
ET7的设计,堪称艺术品。
智界S7的智驾,行业领先。
岚图追光的底盘,调校得一丝不苟。
可市场不买账。
为什么?
因为用户的选择太多了。
而且,他们更愿意把钱,花在“确定性”上。
小米SU7是确定性。
比亚迪汉是确定性。
日产N7,至少还有合资的确定性。
而你一个新品牌,凭什么让我冒险?
腾势Z9GT、阿维塔12,定位高端,价格破30万。
但销量呢?
进不了前十。
高端纯电市场,真的存在吗?
还是说,消费者只愿意为特斯拉、为保时捷买单?
中国的高端电动车,还需要一场“信仰革命”。
不是靠堆料,不是靠发布会。
而是靠时间,靠口碑,靠一次次深夜高速上的自动变道,靠冬天电池不趴窝,靠服务站的一杯热茶。
我们总说“鲶鱼效应”。
可真正的鲶鱼,不是来陪你玩的。
它是来吃掉弱者的。
小米SU7就是这条鲶鱼。
它不讲情面。
它用流量、用产品、用交付,重新定义了什么是“豪华中大型轿车”。
你品牌再老,技术再强,卖不动,就是输。
市场不听解释。
合资品牌的日子,越来越难。
燃油车还在苟延残喘。
奔驰E级、宝马5系,还在榜单上。
但它们的销量,已被新能源围剿。
未来半年,如果它们拿不出有竞争力的纯电产品……
结局已写好。
而自主品牌,也在分化。
头部像比亚迪、吉利,已经建立起完整生态。
腰部品牌,如小鹏、零跑,靠单一爆款续命。
尾部呢?
要么被收购,要么消失。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没有投降书。
只有月销量榜单,像死刑判决书一样,每月更新一次。
你活下来,是因为你卖得好。
你死掉,是因为没人买你的车。
就这么简单。
所以,当我们在讨论“鲶鱼效应”时——
我们真正在讨论的,是生存。
是传统与颠覆的对决。
是品牌力与产品力的拉锯。
是用户心智的争夺战。
下个月的榜单,会是谁的名字消失?
又会是谁,突然杀进前十?
……
我们拭目以待。
但有一点是确定的——
变革不会停下。
舒适区,正在变成坟墓。
而真正的豪华,不再是车标,而是体验。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