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财报亏损扩大,出口压力增大,主力车型转型慢

江淮汽车,最近半年给人什么印象?有人一打开财报,头皮就麻了——怎么又亏了,而且还不是小打小闹,是真的亏得有点让人心疼。

有人激动地问,这家老牌车企到底咋了,怎么感觉日子过得越来越紧巴?是遭遇什么黑天鹅了吗?其实,仔细琢磨数据,发现这事还真不是几句话能解释清的。

看上半年营收,193.6亿,不算小数,可是同比居然掉了9.1%。往后一瞅,比去年还差。净利润直接变脸,从前两年舒服地赚了2.42亿,到现在咔嚓一下,亏了7.73亿。不是小亏,是直接由盈转亏——一边是压力山大,一边是狼烟滚滚。咋一看就像有人在后院捅了个窟窿,钱流出去的速度比进来的还快。说真的,这样的经济状况要搁在寻常老板家门口,估计都得天天盯着银行APP数钱,睡觉都不敢踏实。这亏不是头一遭。去年一年,江淮就亏了近18个亿。

如果说,去年的亏损还让人怀疑是不是管理失误,那今年的趋势一摆出来,谁都明白了:这不是偶然,这是系统性问题。就像下雨天总是湿鞋,江淮汽车的财务报表已经成了“亏损定制”。有人调侃,这公司是不是把盈亏表给改成了“年度亏损排行榜”?

江淮财报亏损扩大,出口压力增大,主力车型转型慢-有驾

那问题到底出在哪?别急,数据摆在这里,江淮不是国内市场上的常规选手,它卖车其实更多面向海外,出口这块,一直是它的强项。上半年海外营收100多亿元,妥妥地占了总收入的一半还多,具体说是52.31%。但这事儿看似光鲜,背后其实暗涌汹涌。国际市场今年变天了,海外竞争越来越卷,原来能轻松挣到的钱,现在得挤破头才抢一杯羹。出口份额一萎缩,公司整体现金流压力骤增。也就像一个原本靠跑外卖吃饭的人,突然发现跑腿的人不止多了好几倍,点餐的顾客反而变少了,饭碗开始发虚。这么下去,不亏钱才是怪事。

再看细分产品线,江淮真正有看头的不是我们平时在马路上看到的家用小轿车,而是商用车,什么货车、皮卡,个个能打仗。上半年商用车卖了12.4万辆,比乘用车高出一截,几乎就是公司的大腿。乘用车呢?SUV、MPV和轿车加一块,也就6.5万辆左右,被商用车按在地上摩擦。至于咱们最近很关注的新能源车,半年才卖了8297辆,连万都没破。说实话,这数据搁在别人那,估计要被领导骂几个回合,“转型只能算起步,进度比同类品牌慢了一大截”。要我说,这种数字出现在这个时代,就是有点掉队了。

江淮财报亏损扩大,出口压力增大,主力车型转型慢-有驾

不过话说回来,江淮没摆烂。人家今年的研发投入,其实还不错。22.16亿,和去年相比增长了三成多——这钱不是往天上撒,而是专门砸在智能和新能源技术上。三电技术,他们自称已经把控了,整个产品线都在朝新能源升级。再加之和华为、宁德时代这类行业巨头玩合作,满满科技感扑面而来。但这里面又有个悖论:高科技很酷,但能不能帮公司扭亏为盈,就成了悬疑。

说到和华为联合研发的那台尊界S800,定位很高端,妥妥百万级俱乐部。产能上还在拔高期,显然没怎么大规模出货。其实,这个价位能带来的销量真的有限,属于撑场面用的招牌货。咱都明白,大部分消费者不会把钱包砸到这个价位,市场主力还是在更接地气的区间。

对比一下,上汽和华为搞得那个“尚界”,报价区间15万—20万,这才是流水线上的“大众选手”。这价位才是拉动销量的“兵工厂”,也是新能源车真正的血脉所在。说到底,如果江淮想在新能源圈里真正混出名堂,光靠尊界这块高端门面,远远不够。必须得有一款亲民、走量的主力战车,“不管自研还是继续合伙,动作得快”。毕竟,时间不会等人。新能源的风口,一天都不能耽搁,江淮这步慢了,后面追起来更吃力。

讲道理,江淮也不是新兵蛋子了,1964年就上场。几十年深耕,商用车、乘用车、零部件、出行服务……样样布局。可是岁月如歌,市场就是那么无情。现在的新能源赛道,就是一场加速赛,谁能把产品下沉,把成本压低、质量拉高,谁才是赢家。高端固然香气扑鼻,但如果普通人买不起,再牛的技术也只能在展厅里转圈圈。老百姓要的是买得起、用得好的车,15万上下的才是真金白银的刚需盘。

你看别人怎么干。尚界那边一声号角就杀进市场,几万台订单排队,噼里啪啦,声势浩大。江淮要不赶紧推出自己的15万级走量车型,等到行业洗牌结束,估计只能在边缘看热闹了。尊界能撑一阵“科技豪门”的头衔,但真要撑起公司营收,还得靠“接地气”的车型救场。

更有意思的是,江淮的亏损并没有妨碍股价暴涨。清楚点,从2024年下半年开始,股票就像打了鸡血,15块多飙到53块多。你问凭啥涨?难道是财报骗了大家,还是有内幕消息?其实都不是,关键还是市场情绪和资金推动在起作用。

救命稻草还是研发。公司今年加大科研投入,给了市场一波想象空间。“钱在烧,但科技在涨。”主力资金也来凑热闹,三个月里净流入将近45个亿,本周又是一波4.39亿夯了进去。这钱不是无头苍蝇,都是看中了公司未来的可能性,不是当前业绩。说白了,现在炒新能源股票,不是买现在,买的是对未来的信心。

再一个,就属尊界S800的想象空间。虽然暂时还只是“撑门面”,但市场很容易被噱头带动——谁不想看见一款“中国高端新能源”的行业范本呢?再加上和宁德时代的电池合作,放眼望去都是科技与未来的光环,估值自然扶摇直上。怎么说呢,资金和情绪双管齐下,短期内股价就像坐上了火箭。当然,这种局面缺乏业绩支撑,风险也不是一般的大,有人笑说“玩的是心跳吗?”

江淮财报亏损扩大,出口压力增大,主力车型转型慢-有驾

聊到这,咱还是得回到那个关键命题。尊界很炫,但只能撑场面,江淮汽车要想打入大众市场、把亏损扭转为利润,必须有自己的走量款——新能源圈里,15万级别才是真正的主角。可惜现在,江淮自己的亲民主打车还没影。要说这个问题拖下去,公司焉能不焦虑?市场不等人,能抢到用户就是王道,光靠讲情怀、讲科技,日子还真过不下去。

其实这场赌局,刺激得很。公司一边拿业绩“祭天”,一边却能靠融资、想象空间拉股价,那是真的炒未来。不排除,如果亲民新能源车一上市,立竿见影,销量一蹿,股价还要翻番。但要是动作慢,等人家抢走了市场,股民一抛货,估值雪崩也是一眨眼的事。不能老是拿“明天会更好”安慰自己,明天要做的事情,今天就该全力赶工。说白了,生意场上都是狼。

综上所述,江淮不能止步于高端表演艺术,还得回归大众舞台。不管是自研、合资还是联手巨头,都必须在主流市场拼一把。谁先抢占15万级出口,谁就有资格讨论“未来”。而且,别忘了老百姓的钱包,才是企业活下来的底气。太贵不叫性价比,太慢不叫风口。创新、走量、快速响应,才是打破亏损魔咒的一剂猛药。

眼下江淮汽车前路并不算宽阔,机会窗口随时关闭,说不上哪天市场温度一降,就成了冰点。谁能先掏出一款让人忍不住下单的新能源车,谁才配坐稳头把交椅。别让尊界当成公司唯一的支柱,该有一台更多人买得起的走量新能源车才靠谱。

最后再留个问题给咱们一起琢磨:你觉得江淮还等得起吗?面对行业风口和资金推高的股价,亲民新能源车是不是唯一的破局钥匙?聊聊你的看法,你认同江淮现在的战略节奏吗?

本文以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为目标,如涉及权益问题,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调整或删除。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