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车每小时平均卖出5辆,这样的数据是不是听上去有些令人瞠目结舌?这正是雷克萨斯多年来在中国市场一度创造的奇迹。但如今,这家曾经的“加价神车”鼻祖,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却有些“不尽人意”,销量频繁下滑,不得不转型,甚至要专门为中国市场建厂。而这背后,究竟隐藏了怎样的故事?是消费市场的转变,还是时代车轮的必然转轨?
说起雷克萨斯,很多人脑海里第一反应可能就是“低调又奢华”。在广东,这种日系高端品牌有着近乎信仰的群众基础。如果你在珠三角地区开过车,会发现雷克萨斯的保有量惊人。无论是老广的大哥大姐,还是年轻的职场精英,开这款车的比例高得出奇。这一趋势已经持续了许多年,甚至催生出了一句地方特色俗语:“揸得凌志,人生如意。”在中国车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你能从一个人开的车,猜到他的喜好和性格。可是,你能读懂广东人对雷克萨斯的执念吗?
故事讲到这先打住,咱们来看个问题:雷克萨斯是凭什么爬上“加价神车”的神坛的?又是为何,随着新能源车的崛起,它却不再“吃香”?做个小猜测,现在的雷克萨斯,会不会成了下一个英菲尼迪?
雷克萨斯对广东人的吸引力,源于它出色的性价比和超高的口碑。选择低调是很多广东财主们的一贯作风。与BBA(奔驰、宝马、奥迪)那种“炫耀属性”不同,雷克萨斯拉满性价比的“亲民”画风深得老广心意。既然外观低调又不失风度,内饰过得去,还有高可靠性和低养护成本,用车体验舒适不费神,同时又象征着品位,每一个条件都戳到了广东车主的心坎上。一时间,雷克萨斯成了南方市场上购物单的C位。
消费者永恒不变的习惯是什么?追新、追潮。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近些年的朋友圈里,晒雷克萨斯的人逐渐少了,反而电动汽车的粉丝越来越多。国内市场变数正在发生,而问题也渐渐浮出水面:雷克萨斯,能否继续从这片土壤中汲取“养分”?
不信就看看广东一家市中心的雷克萨斯4S店最近的折扣,那张贴着“降价优惠”广告的玻璃橱窗,早已冲淡了曾经“加价等车”的黄昏记忆。多年屹立的形象似乎开始摇动。更何况,背后还有一群“虎视眈眈”的本土新能源厂商呢。
表面上一切都还是不错。2023年上半年,雷克萨斯尽管销量下滑,但依然在二线豪华车品牌中坚挺,售出超过8.5万辆。听起来不错嘛,这个数字要放到两年前就会发现,2018年时还能年销22.7万辆的雷克萨斯,如今的成绩已经少得寒酸,更何况国内造车新势力正在疯狂升起。
问题出在哪?自主品牌的崛起为车市格局注入了变数。比亚迪的汉蔚、长城的魏牌、理想汽车的L系列都在逐步向上挤压传统车企的市场份额。二三十万的豪华市场,也从过去靠外资大牌通吃,到如今门庭冷落,消费者有了更多选择。而雷克萨斯,似乎在面对这些竞争者时动作迟缓,难以应对。
它对电动化的转型确实不够快。我们来看看它的同行特斯拉,早已通过Model 3杀入中国市场,瓜分了大量用户。人家在中国一口气开起了工厂,半年不到就推出了国产车,而雷克萨斯的上海工程预计最快也要等到2027年。这还不算,雷克萨斯早期的掌门人丰田章男甚至一度公开吐槽,认为电动车不环保。这种严重滞后的转型思路,显然让消费者摸不着头脑。
看似风平浪静的雷克萨斯,在今天其实是一个站在十字路口的标志。继续打那张“经典耐用”牌,显然不是一个能长久赖以生存的策略了。市场不给任何人留情面。
就在大家觉得雷克萨斯已经走偏的时候,一则新闻突然出现,仿佛给了它新的生机。今年年初,雷克萨斯宣布将斥巨资在上海建厂,这意味着雷克萨斯将生产出第一款“Made in China”的电动车。这是一次勇敢的豪赌,但其背后的潜台词其实很明确:以“中国速度”补上新能源转型的这一课。
乍一这个消息似乎很振奋人心,但请慢慢回味一下——到2027年,五年!五年后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会是什么样子?连科技巨头如华为都纷纷用深度跨界的方式联手威马、赛力斯这样行业新星,试图掀起新游戏规则。彼时“下一代电车”或许早已筑起“围城”,像雷克萨斯这样的老豪车品牌该如何与其刚正面?
更要警惕的是,消费者的先入为主的观念很可能决定一切。现在提到电动车,问界、蔚来、小鹏,总是跃然心头,而雷克萨斯在这场抢跑马拉松中反应稍缓,能不能赶上这场新能源盛宴,现在谁也不敢打赌。
时代的浪潮,容不得任何人沉睡。就在雷克萨斯刚刚宣布建厂的特斯拉却已经在智能化上遥遥领先,不再只是单纯的一个车行,而像是一个移动智能生态的巨头。这种对比下,消费者会怎样这不难推测。
曾被认为可以填补BBA和普通品牌之间空白的二三线豪华车品牌,如今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它们的豪华溢价正被“科技创新”的新玩法拉下神坛。甚至某些汽油车的忠实粉丝,也开始坦言:既然能用更低的价格买一个“科技满满”的新能源车,为何还要执着于老牌情怀?
更何况,近几年国际政治的变化,让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的崛起不容忽视。大量的锂电池、供应链技术,早已远超进口品牌的竞争力,这对于雷克萨斯来说,实在是不容乐观。
而反方声音也在质问:即便到了2027年,一个如此传统的汽车品牌能否彻底摆脱过往沉疴,真正融入这些“用AI智能驾驶,自己都不用开”时代的潮流?
在豪车市场无可避免的价格战里,雷克萨斯选择了一个对自己未必有利的战局。也许它依然深信,经典能够永恒,品牌能够延续,但消费者变了,市场也变了,哪怕它曾经在广东的街头巷尾都被誉为“尊贵”的象征,未来的豪赌胜算几何呢?
反方会调侃,这些曾为了雷克萨斯情有独钟的广东大佬们,哪怕一人一台,撑得起小半个市场又能撑多久?也有人说,如此厚积薄发,到时候雷克萨斯的电动车一出手,随便就是惊艳一枪,艳惊四座!
雷克萨斯选择五年后的市场,赌了中国人还会继续买它的账,可到那时面对更智能、更高效的新一代新能源车品牌,它还能获得曾经的市场优势吗?还是说,中国市场真的会让它浴火重生?你怎么看?在评论区聊聊!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