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结束了一天疲惫的工作,开车回到小区,面对的是狭窄的车位、复杂的障碍物,或者干脆就是一位“不太讲规矩”的邻居把车停得压了线。此刻,泊车不再是回家的轻松收尾,反而成了令人头疼的“技术活”,稍有不慎,爱车就可能添上一道“勋章”,随之而来的还有理赔的繁琐和来年保费的上涨。而如今,比亚迪的一项全球首创技术,正致力于将“停车难、责任乱”彻底翻篇,让泊车回归它应有的轻松与安全。
2025年7月,中国汽车工业迎来了一个值得铭记的时刻。比亚迪汽车高调宣布,在其旗舰SUV车型唐L上,率先实现了媲美L4级别的智能泊车技术,并同步做出了一个在行业内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承诺:在中国市场,所有搭载“天神之眼”高阶智能驾驶系统的比亚迪车辆用户,在智能泊车场景下发生的、依法应由车辆承担的事故损失,由比亚迪“终身全额兜底”。这不仅意味着技术的飞跃,更标志着责任归属的清晰化,为用户彻底扫清了使用智能泊车功能的后顾之忧。
何为L4级智能泊车?技术突破的里程碑
在理解这项成就的意义之前,我们有必要回顾一下自动驾驶技术的分级标准。根据国际通行的SAE标准,自动驾驶分为L1至L5五个级别。其中,L1/L2级属于辅助驾驶范畴,驾驶员仍需时刻监控环境并准备接管;L3级是有条件自动化,在特定场景下车辆可自主驾驶,但需在系统提示时接管;而L4级则达到了高度自动化,在限定的设计运行域(ODD)内,车辆可以完全自主完成驾驶任务,无需人工干预,责任主体也明确转向了车辆本身。
比亚迪此次在唐L车型上实现的“媲美L4级智能泊车”,正是聚焦于“泊车”这一特定设计运行域。其核心在于,在停车场等泊车场景下,系统能够真正实现“脱手脱眼”的完全自主泊入泊出操作。这背后是比亚迪在感知、决策、执行三大核心技术环节取得的重大突破。
高精度全维感知: “天神之眼”系统深度融合了激光雷达、多目高清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等传感器,构建了强大的环境感知能力。它不仅能精准识别标准车位线,更能有效应对车位线模糊、光线昏暗、甚至无车位线等极端场景。更重要的是,系统对低矮障碍物(如石墩、儿童玩具)、悬空障碍物以及行人的识别能力显著提升,识别距离增加了30%,为安全泊车奠定了坚实基础。
强大决策规划: 基于中国最大的智能驾驶车云数据库(日均处理数据量等效3000万公里真实路况)和不断进化的算法,“天神之眼”在路径规划上展现出“老司机般的自信”。面对垂直、水平、斜列车位,甚至是邻车压线停放导致的“开门难”问题,系统都能智能规划最优路径。新升级的“偏置泊车”功能,能在邻车压线时自动调整停靠位置,为用户预留充足安全的开门空间。
高效精准执行: 此次伴随L4级泊车推出的史上最大规模OTA升级,为泊车体验带来了质的飞跃。新增的“三速泊车”模式(快/中/慢,极速可达5km/h)让用户可以根据环境紧迫程度自由选择效率;“车头垂直泊入”功能彻底颠覆了传统倒车入库的模式,让泊车更直观便捷;在狭窄车位中,系统还能自动收起后视镜,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避免刮蹭风险。官方数据显示,这些升级使得泊车效率整体提升了65%。
安全兜底:技术自信下的责任担当
比亚迪敢于做出“损失全赔”的兜底承诺,绝非营销噱头,而是源于对自身技术实力的绝对信心和以用户为中心的责任担当。这一承诺直击了当前智能驾驶领域普遍存在的痛点:责任划分模糊。许多车企在宣传智能驾驶功能时往往避重就轻,不会对智驾过程完全负责,将潜在的风险转嫁给了消费者。
比亚迪的“兜底”政策则清晰地划定了责任边界:在智能泊车功能激活并正常运行期间,因此产生的安全问题和依法应由车辆承担的损失,比亚迪将一力承担。用户无需走繁琐的保险流程,更不必担心次年保费因此上涨。这不仅仅是经济上的保障,更是对用户信任的最大尊重,极大地提升了用户使用智能泊车功能的信心和意愿。
这份底气,源于比亚迪深厚的技术积累和体系化优势:
海量数据验证: 截至2025年7月,搭载“天神之眼”系统的比亚迪车型保有量已突破100万辆,覆盖秦、宋、汉、唐等王朝系列与海洋网共17款主力车型。这百万级的庞大用户群体,每天都在为系统贡献着海量的真实路况数据,形成“越用越聪明”的正向循环,是算法持续进化和系统可靠性的最强背书。
顶尖研发实力: 比亚迪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智能驾驶研发团队之一,超过5000名工程师专注于技术的攻坚与落地。其完善的新能源汽车制造体系和垂直整合能力,确保了技术的快速迭代和稳定量产。
全栈安全冗余: 除了泊车场景的突破,“天神之眼”在主动安全领域同样达到行业顶尖水平。例如其AEB(自动紧急制动)系统,在夜间环境下能以80km/h的速度有效识别并刹停侵入的两轮车,在120km/h高速行驶时能实现平顺的两段式舒适制动,为行车安全提供了全场景、多维度的保障。
OTA赋能:智能体验的持续进化
技术的生命力在于持续进化。比亚迪此次为唐L全系车型推送的重磅OTA升级(包含15项功能新增、14项体验优化),不仅限于泊车领域,更将智能化体验延伸至行车辅助和主动安全等维度,堪称“史上最大规模”:
行车辅助升级: 系统在复杂城市场景的通行能力大幅提升。新增的环岛精准通行、施工路段借道绕行、窄路多把掉头等功能,让车辆在遇到这些传统驾驶难点时,决策更加拟人化,通行效率提升了50%。新增的前车加塞闪灯鸣笛提醒功能,则能有效预警潜在碰撞风险。
安全防护升级: 除了前文提到的低矮/悬空障碍物识别增强,系统还优化了预警机制,危险预判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协同”,为用户争取更充足的反应时间。高速场景下的“通行效率优先模式”,能动态调节车速以匹配实时车流,最高同步时速可达130km/h,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提升通行效率。
比亚迪王朝网销售事业部总经理路天表示,此次唐L的OTA升级已开启推送,后续搭载“天神之眼”的秦汉唐宋元夏六大IP车型也将陆续迎来更新。这充分体现了比亚迪“科技平权”的理念——让先进的智能驾驶技术从高端旗舰下放到更广泛的用户群体,真正实现“好技术,人人可享”。
引领未来:责任与创新并重的新纪元
比亚迪全球首发L4级智能泊车并承诺安全兜底,其意义远不止于一项技术的突破或一个车型的升级。它标志着中国汽车品牌在智能驾驶领域,正从单纯的技术追赶者,转变为规则和标准的定义者。
重塑行业责任标杆: 比亚迪以身作则,率先明确了车企在高级别智能驾驶功能中的责任主体地位,为解决行业长期存在的责任模糊问题树立了标杆。这必将推动整个行业从“技术竞赛”转向更关注用户实际价值和体验保障的“用户价值竞赛”。
加速智驾普及进程: 清晰的责任界定和强大的安全保障,是消除用户顾虑、推动智能驾驶技术大规模普及的关键。比亚迪的“兜底”政策,无疑为智能泊车乃至更广泛的智能驾驶功能的普及按下了加速键。
定义“全民智驾”未来: 通过分层技术覆盖(如天神之眼C平台普及至入门车型)和持续OTA升级,比亚迪正稳步推进其“全民智驾”战略。让智能驾驶不再是高端车型的专属,而是成为提升广大用户日常用车安全和便捷性的普惠科技。
结语
比亚迪唐L全球首推的L4级智能泊车,搭配史上最大规模的OTA升级和安全兜底的坚定承诺,共同构成了一次对用户泊车痛点的系统性解决方案。这不仅是比亚迪深厚技术底蕴和体系化优势的集中展现,更是其以用户为中心、勇于承担责任的品牌精神的生动诠释。当泊车不再需要屏息凝神、小心翼翼,当科技真正消除了日常用车中的焦虑与风险,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款车的进化,更是一个汽车品牌引领行业迈向责任与创新并重新纪元的决心。比亚迪此举,无疑为智能驾驶技术的未来发展照亮了前路,也让“停车安心、钱包省心、通勤轻松”的愿景,加速驶入每一位车主的现实生活。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