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王金玉,福田汽车能有今天吗?
北汽集团在北京那块地界儿,算是个大块头了。说起来年营收四千多亿的体量,不光撑起了北京的“门面”,在全国车圈里也是响当当的一号。可真要细抠北汽一路走高的路子,有一支队伍绕不开——福田汽车。这家厂子的故事,其实得从山东诸城一个不起眼的小地方讲起,还得提到一个齐鲁汉子:王金玉。
这事儿我还是去年和老赵喝茶时听他絮叨起来的。他说,“你别看现在谁都知道福田,当年那可是‘带着嫁妆进京’!”这话搁现在年轻人听着像段子,可80年代末,那真不是闹着玩的。
1989年,26岁的王金玉刚接手诸城机动车辆制造厂,说白了就是个小农用车厂。那会儿,这种小厂遍地都是,一个比一个穷、技术也落后。我隔壁老孙还打趣过:“咱那个年代造农用三轮,都怕发动机掉坑里出不来。”不过,王金玉跟一般人不一样,他骨子里有点轴劲,也讲究点文气,总想着怎么让自家小破厂翻身。
其实早些年间,他们这些地方车辆厂最怕啥?缺钱、缺技术呗。结果呢,北京有个北汽摩托联合制造公司(简称“北汽摩”),上万人马、资源扎堆,在行业里就像灯塔似的晃眼。当时坊间流传一句话:“十个联营九个空,还有一个没成型。”所以你想,人家大企业凭啥搭理你?但王金玉偏不信邪,他琢磨,要想变强,就得抱大腿。
1993年的秋天,他跑去怀柔找北汽摩谈合作,本来只想着先做冲压件,再慢慢往整车靠拢。但对方犹豫——合资联营容易黄摊子,不如换新法玩。他被晾了一阵,但没死心。在呼家楼宾馆住下七天,据说连夜抽烟画图纸琢磨招数。有一天灵光一闪:干脆把自家的法人资格撤了,把全部资产无偿并入北汽摩!回去跟市领导陈光一汇报,对方居然拍板:“好,一分不要,全送!”山东人的爽快劲,那时候可见一斑。
到了1994年初,这桩重组终于敲定,小诸城车辆厂正式变成“北汽摩公司诸城车辆厂”。这一折腾,说是命运转折都不过分。后来群友还开玩笑,“咱村里的铁牛头牌,也能进京赶考啦!”
其实这种魄力,在后来的福田发展史上处处都有影子。不久之后,生产线搬来了BJ1022产品,北京派来技术员帮忙调教设备。有师傅私下吐槽过,“原先那些破零件,现在都学会挑毛病修理啦!”很快,他们农用车产量就冲到全国第一。这期间,我表哥曾在工地拉砖头,用他们家的三轮货卡,说耐造是真耐造,就是离合器爱发涩,每次修完回来他嘴碎半宿,说啥‘以后再买一定认准配套件’云云……
但王金玉野心可不仅仅是卖农用三轮。他又跑遍各省找主机配套和经销商谈合作。一九九六年的夏天,北京市政府支持下,一口气拉来了99家法人单位一起成立“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据说这个百家公司混搭,有55家搞零部件,有44家做销售网点,全国十三省份全覆盖。“百家法人造福田”的典故,从此传开。有位老司机私底下嘀咕:“这哪是企业,这是拼盘啊!”
顺便插一句,这名字也挺讲究。“福”字讨彩头,“田”字接地气,又借佛教里的善缘之意——意思就是给踏实干活的人带好运道。据维修站张师傅唠嗑的时候提过,以前不少卡友觉得开上‘蓝标’(指早期车型)就等于吃上热饭碗。也有人嫌座椅硬,我记得微信群有人晒图加棉垫改装,还问有没有通风座椅升级包……结果没人正经答复,大伙只顾聊柴油滤芯真假问题去了。
上市也是够传奇。九八年六月,他们居然赶在股市刚火的时候登陆交易所,据老同学胡工回忆,当时大家连股票怎么玩都懵懂,却硬生生融资3.23亿人民币,为后续扩张攒足弹药。从此以后什么兼并重组,各种国企、小作坊陆续归入麾下。据说还有段时间,因为收购太快,新员工培训跟不上节奏,经常闹出仓库钥匙丢失的小乌龙……
其实很多人不知道,王金玉虽然本行学机械,却喜欢研究金融书籍。我以前蹭过一次内部培训课,他还引用《管锥编》里的句式分析产业链结构,让底下一众销售经理直挠头。“读书顶事啊,”老江湖们背后感慨,“难怪人思路清。”
轻卡市场称霸,是从1999年前后一举拿下6.4万辆销量开始,到2002直接飙到13万台,全国同行望尘莫及。不过轻卡司机群体一直嘴碎,比如我叔叔前两年换新款时特意留意油耗表现,自测下来发现城区堵堵悠悠要12升/百公里,高速勉强降到8升左右;但他最满意的是驾驶室储物格,比上一代多俩杯架,不过副驾遮阳板还是单薄,一拍就掉渣渣,被老婆骂惨了……
再往后的事情更热闹:2007年前脚踩奔驰尾巴成为全球第二大商用车厂家,仅次于德国佬;08年第十周年庆功宴请了一票供应商,大伙边喝酒边吹牛皮。我记得现场还有工程师展示冷门配置,比如某批出口非洲车型加装防沙滤网,还有国内罕见的大容量水箱方案,据现场售后经理爆料,这类定制订单利润反而比常规版高不少,只不过返修率略微麻烦些,需要专门备胎和特殊工具箱备用,否则客户投诉电话打爆后台客服热线……这些细节外面鲜少有人知晓,但内部微信群偶尔还能扒出来几句八卦消息,比如哪个区域服务站偷懒没按流程检查致使客户滞留高速等等,每每引发售后经理集体吐槽大会,好不热闹!
海外业务拓展,也是悄咪咪搞起来的。从02年至今连续14年蝉联中国商用车出口榜首,占总出口17%,非洲、中东甚至欧洲市场都有身影。当初欧曼重卡远赴德国发布的新鲜劲,如今已成业内惯例,但当时谁能想到国产品牌敢杀进欧洲腹地?邻居刘姐弟弟就在迪拜码头卸货,她微信视频炫耀当地司机抢着试驾新款自动挡车型,还顺嘴夸了一句内饰比土耳其货舒服多啦!
2017年底,王金玉卸任党委书记与总经理职务,把帅印交出去。这么多年过去,公司精神依旧藏在许多人心坎深处。今年最新数据出来,全集团卖171万辆,其中61万台挂的是“FOTON”标志,比第二名甩出二十几万台距离。不少老司机依旧念叨:如果没有当初那个山东汉子的胆识与决断,没有主动送资产投奔北京的大动作,就不会有今天这么庞大的体系支撑整个集团稳步向前走。而且别忘了,在最困难的时候,也是靠着这些来自农村土地上的坚韧力量,把整个产业链扛住没倒塌。这一点,是外界很难真正理解透彻的地方吧?
最后插播一点生活花絮,上个月我们社区楼下停了一辆95年的早期蓝色轻卡,小区保安阿姨凑近看半天忍不住感慨:“哎呀,你瞧瞧,现在这样的皮实东西越来越少喽……”她哪里知道,那背后的故事,比她每天巡逻遇上的猫狗杂事复杂多啦。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部分信息梳理参考历史档案及行业访谈片段,如维修技师口述、用户微信群讨论等渠道散见其中。如需深究,请以官方公告为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