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如此萧条,普通人还有必要买车吗?

经济如此萧条,普通人还有必要买车吗?

经济如此萧条,普通人还有必要买车吗?-有驾

小区门口的二手车行,最近总停着几辆挂着“急售”的新车。其中一辆白色SUV,里程表显示刚跑了800公里,车主贴的纸条上写着“首付已交3万,月供4200,实在扛不住了”。打听才知道,车主是个网约车司机,三个月前贷款买车想“多赚点”,结果现在每天流水够不上油钱和月供,只能咬牙亏掉首付卖车——方向盘还没捂热,就成了压垮生活的最后一根稻草。

经济萧条的寒风里,“买车”早就不是“改善生活”的选择题,而是变成了“要不要押上未来”的生死题。对普通人来说,现在掏钱买车,更像在暴雨里买把漏雨的伞:看起来能遮风挡雨,实际上只会让你淋得更惨。

先算笔账:你以为买车花的是首付,其实是签下了“卖身契”。

一个月薪6000的上班族,买辆15万的车,首付3万(可能还是借的),贷款12万,分5年还,每月要还2300。这还没完:油费每月500,保险每年4000(摊到每月330),保养、停车费、违章罚款,每月再添300。加起来,每月固定支出3430,占了工资的57%。剩下的2570,要覆盖房租、吃饭、水电费,还有老人孩子的开销——这意味着,买车后你得把自己逼成“不消费主义者”:外卖不敢点,衣服不敢买,连生病都得硬扛。

有人说“我买便宜点的车”,可5万的车照样有月供,10万的车保养费未必比15万的少。经济萧条时,钱是“活钱”,能流动才能扛风险;可一旦变成车贷,就成了“死债”,不管你这个月有没有收入,银行都准时来敲门。就像那个网约车司机,他算过“每天跑12小时能赚300”,却没算“下雨天没人打车”“平台抽成涨了”“车坏了要修”——经济萧条的本质,就是“意外比计划多”,而车贷这东西,最怕的就是意外。

再问问自己:你真的“需要”车吗?

很多人买车的理由,听起来挺硬气:“上班太远,没车不方便”“有孩子了,出门得有车”“过年回家有面子”。可拆开来看,这些理由在萧条期脆弱得像张纸。

“上班远”?现在多少公司在裁员降薪,你确定这份“需要开车通勤的工作”能做五年?万一明天被优化,车就成了“停在楼下的负债”,每天睁眼先亏200。有个程序员,去年为了“半小时到公司”贷款买了车,今年公司搬到郊区,通勤变成两小时,车成了摆设,月供还得照还。

“有孩子要用车”?可孩子的奶粉、学费、兴趣班,哪样不比油钱贵?有对夫妻,为了“带孩子方便”买了车,结果每月车贷挤掉了孩子的早教费,“方便”的代价是孩子错过了关键启蒙期。更讽刺的是,现在小区门口的共享汽车、网约车比以前便宜,短途打车比自己开车划算,长途拼车也能解决——经济萧条时,“使用权”比“所有权”更划算,可太多人被“拥有”的执念套牢。

“要面子”?现在的人早就不看你开什么车了。邻居家老王,以前开着10万的车总觉得没面子,去年贷款换了20万的SUV,今年生意赔了,车停在楼下积灰,每天骑共享单车去打工,见了人都绕着走。经济萧条最狠的地方,就是撕碎“面子”的伪装:你开什么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银行卡里有没有能扛三个月失业的存款。

更可怕的是,车这东西,买了就开始“掉血”。

新车落地打八折,开一年亏三万,这是铁律。经济萧条时,二手车市场堆满了“急售车”,你的车想卖,只能比别人再便宜一万——那个网约车司机的车,三个月亏掉3万首付,相当于白干半年。

有人说“我买车自己开,不卖”,可修车、保养的坑等着你。零件涨价、工时费上涨,去年换个刹车片300,今年可能要400;以前保险送三次保养,现在只送一次。这些“小钱”在平时不算什么,在萧条期却像蚊子吸血,一点点掏空你的钱包。

最要命的是“沉没成本陷阱”。你发现养车太累,想卖,可一想到“已经花了这么多钱”,又舍不得,只能硬着头皮继续砸钱。就像手里攥着一块烫手的山芋,扔了可惜,握着更疼——多少家庭的矛盾,就是从“当初不该买车”的互相埋怨开始的。

经济萧条时,普通人最该守住的是“现金流”,而买车恰恰是在透支现金流。

你手里的3万块,是孩子的学费储备,是父母的应急钱,是失业时的救命粮。把这笔钱变成首付,相当于把“救生圈”扔了,去换一艘随时可能漏水的船。那些没买车的家庭,虽然挤地铁、骑电动车,可手里的钱能应对孩子突然生病、自己临时失业;而买了车的家庭,一旦遇到点事,只能去借高利贷——这就是萧条期的生存逻辑:现金为王,负债要命。

车企和4S店总在喊“现在买车最划算,优惠力度大”,可他们不会告诉你,“优惠”的钱,早通过利息、手续费赚回去了;他们说“零首付,轻松拥有”,可没说“逾期一次,征信变黑,以后连房贷都贷不到”。这些营销套路,在经济好的时候是“便利”,在经济差的时候就是“陷阱”——就像给饿肚子的人递掺了药的面包,看起来能充饥,实际上会毒死你。

小区门口的那辆白色SUV,最终被二手车商以10万收走,车主亏了3万首付,还背上了三个月的逾期记录。他搬走那天,拖着行李箱经过车时,狠狠踹了一脚轮胎——这一脚,像在骂车,又像在骂自己当初的冲动。

经济如此萧条,普通人真的没必要买车。不是因为“买不起”,是因为“输不起”。这个时候,面子没那么重要,方便没那么值钱,守住手里的钱,扛过这段日子,比什么都强。毕竟,能在寒冬里活下去的,从来不是那些穿得最体面的人,而是那些把棉衣裹得最紧的人。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