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犹不及”,老祖宗的话真是说到点子上了,啥事儿做过头了都不行。
最近刷新闻,总能看到新能源车越做越大的讨论,尤其是2025年新出的不少车型,尺寸快赶上小货车了,停车难、上路不方便的吐槽越来越多,连车企老板和专家都出来说话了,说这事儿得管管了。
一、停车难真不是开玩笑了
以前听人说“停车难”,总觉得是调侃,现在是真真切切的麻烦。
你去小区或者商场地下车库看看,标准车位宽度大多是2.2米,可现在的新能源车,车身宽度随便就1.9米左右,这还不算后视镜呢。
就算把后视镜折叠起来,两边还是会往外凸一点,旁边要是再停一辆,中间那点空隙,开门都得小心翼翼,生怕碰到旁边的车。
更夸张的是“三车位停两辆车”,现在都快成常态了。
有些老小区或者商场的非机动车道划的停车位,宽度才2米,长度5米,可现在中型新能源车长度就快到5米了,中大型车更是往5.2米奔,停进去车头车尾都快顶着线了,旁边要是有电动车或者自行车过,都得绕着走。
以前觉得“停车靠技术”,现在是“有技术都没地方停”,这哪儿是开车方便,简直是给自己添堵。
二、路上开着费劲还伤马路
你有没有发现,现在路上跑的新能源车,看着越来越“壮实”?长度跟那种“小双排”皮卡差不多,开起来灵活度差远了。
转弯的时候,半径比以前的小轿车大不少,小区里那种窄路,错个车得倒腾好几把方向盘,新手司机看着都头疼。
更让人想不到的是重量,因为装了大块电池,新能源车是真的沉。
中型到中大型的新能源轿车,整备质量轻松超2吨,同尺寸的SUV能到2.5吨,那种非承载式车身的越野车,甚至能超过3吨。
这重量,跟拉货的皮卡有啥区别?以前皮卡不让进城区,不就是因为“车身长、重量大”嘛,现在新能源车在这两点上,跟皮卡越来越像了。
重量大了,对路面的损伤也厉害。
以前小区门口的路,一年修一次就够用,现在半年就得补一次坑。
修路师傅说,就是这些重车压的,尤其是新能源车,看着是小轿车的样子,重量可不比小货车轻,路面长期这么压,不坏才怪。
三、说好的环保咋变味儿了
买新能源车的时候,大家不都是图个“零排放、环保”嘛,可现在这趋势,感觉有点背离初衷了。
虽然新能源车开起来不排废气,但咱们国家发电,主要还是靠火力发电,风、光、水这些清洁能源加起来也就占30%左右,剩下70%还是烧煤发电。
车越大越重,耗电就越多。
中大型新能源车百公里电耗,比紧凑型车高40%,相当于跑同样的路,得多用近一半的电。
这些电大部分来自火电,烧煤发电再充电,这不就等于间接增加碳排放了?本来是想节能减排、少依赖石油,结果车越做越大,电越用越多,这环保的意义在哪儿呢?
四、车企老板和专家都出来喊话了
新能源车越做越大的问题,不光咱们老百姓吐槽,车企自己人和专家也看不下去了。
蔚来的李斌就说过,车辆重量增加,对马路的破坏会越来越严重,修马路的钱也是大家的税,不能这么浪费。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专家更是直接,说现在有些纯电车型,整备质量都突破2.5吨了,这哪儿是节能减排,简直是背道而驰。
本来新能源车是为了绿色转型,结果变成“比谁更大更重”,这方向就跑偏了。
连车企自己都觉得不对劲,说明这事儿是真得管管了。
五、政策要出手了,买车可能要多花钱
最近关于新能源车征税的消息越来越多,看来政策要动手调节了。
2025年两会的时候,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就提了个建议,说2027年过渡期之后,新能源车购置税得按整备质量分梯度收:2吨以下的车型税率5%,2到4吨7.5%,4吨以上10%。
意思就是车越重,税越高,逼着大家买车的时候别光图大,也掂量掂量成本。
不光是购置税,优惠政策也在调整。
2026年起,新能源车购置税优惠从“全额免征”变成“减半征收”,税率5%,而且每辆车减税额上限1.5万元。
这就意味着,那些价格高、重量大的车型,能减免的税变少了,买车的时候要多掏钱。
还有超豪华车消费税,以前是130万元(不含增值税)以上才收,2025年7月调整后,起征点降到90万元,而且第一次把纯电动、燃料电池这些新能源车也加进去了。
以后买那种大尺寸的豪华新能源车,消费税这块就得多交不少,这也是在引导大家理性消费,别盲目追求“大而贵”。
参考资料
汽车之家:新能源汽车追求“大而美”已至病态程度,建议:按照整备质量征税
汽车之家: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建议对新能源车征收购置税
网易新闻:朱华荣提的这个建议,为何掀起了小波澜?
本文内容由AI生成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