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和一个做4S店销售的朋友聊了聊MPV市场,他说:这两年SUV抢风头,MPV反倒更稳定,尤其是有娃的家庭,7座需求明显升温。我摸了摸头,心里想,微信圈里好几个朋友都买了GL8或者别克的7座车,说是孩子和老人都坐得舒服。加上哪怕疫情常态化,线下活动和小型商务接待都还得安排个MPV方便点。但奇怪的是,宝马和奥迪这两位豪华品牌大佬,怎么就是迈不过MPV这关呢?
先说销量数据吧,2023年MPV整体销量增长了近20%(这个数据是我从公开市场调研报告大致估算的,不准别往死里杠),其中像别克GL8和大众威然等车型表现突出。奔驰威霆、V260的价格在50-80万左右,有着商务舒适度和品牌溢价的双重优势,也卖得挺好。我刚才翻了下笔记,销售那哥们跟我吐槽:威霆一个单车年利润能高出不少,客户买回来还少出厂价1万多的加装改装频率更高。可宝马奥迪就没见哪个经销商像威霆那样有MPV主推,顶多是搞几台Q7后面座椅放倒凑合着乘坐。
我个人猜,这跟这俩品牌到底的产品定位和供应链节奏关系挺大。拿研发来看,开发一台MPV不只是改个车架加几个座椅那么简单。MPV对空间利用和乘坐体验的要求远比SUV复杂,得重新设计底盘调校、多种安全装备布局,加上车身刚性要求更高(你想,7座的大块头上高速,稳不稳是基本盘)。宝马和奥迪长期侧重驾驶感受和运动范,研发和产线都围绕运动基因在搭,突然转向搞MPV,不只是技术堆积,供应链里零件也不一定能无缝对接。网传他们现在的发动机供应链和变速箱供应链主要配合SUV和轿车,暂时不愿意冒MPV量级的风险调整。
这事我开始觉得自己的猜测有点泛泛,不够严谨。毕竟奔驰威霆那边供应链效率也不是一天两天搭建起来的,背后是多年商务车底盘厂家的积累。宝马奥迪要是要下猛药,应该也可以解决。那可能更多是品牌策略问题了——毕竟宝马和奥迪最怕的是分散品牌形象,把运动和高端印象弄得模糊,MPV的形象太家用了,怕影响品牌定位。说到底买车的心理像个人选对象,宝马奥迪可能觉得自己只能做高端运动型白领,不想当大号的邻家好爸爸。
这让我想到有一次和工程师聊过,他说:你看,整车研发就像做蛋糕,车型就是蛋糕的口味和形状,SUV甜蜜点多,适合市场大部分人,MPV味道很‘特别’,要配出饭桌上各种主菜配什么甜点都得想好。这比喻印象深刻。因为MPV需要针对多场景定制内饰设计、安全配置等,研发成本不低,烧钱烧时间都是真事。
想过另一角度,这可能和潜在利润率也相关。MPV市场销量虽然增,但单价没SUV高,边际利润不足以覆盖研发和推广投入。宝马奥迪现在拼SUV和电动车赛道,投资更集中更激进,断档MPV版图也就不奇怪了。顺带说点扑街感受,作为用户,我觉得7座MPV合适的真不多,里面销量好的也都是合资品牌的中高端产品,国产品牌倒是敢死磕价格和配置,买的人也不少。
有趣的是,市场上居然还有一些别处买MPV,宝马开SUV的情况,用户越发理解品牌形象与功能需求的割裂。这是不是说明豪华品牌的MPV市场其实隐形亏本,消费者也没养成买豪华7座MPV的惯?或者单纯是我没关注到什么新锐品牌做得好?
顺便提一句,我手头有组数据,7座MPV的平均车主家庭平均年收入大概在25万左右(样本不是特别全),对法系和德国豪华车的偏好差异明显,宝马奥迪车主更喜欢多用途SUV,也感觉用车场景更单纯。这是不是在告诉我们,其实买7座车,品牌吸引力和用户需求呈现两重天?
对了,本文开头提到问为啥宝马奥迪不做7座MPV,我一开始设想对供应链、研发有点单线思维,后来回头看市场和用户心理才觉察:车企做产品不能只靠技术,品牌形象和用户定位往往决定得更多。市场是大了,不代表每块蛋糕都能先吃到,再着急做不如慢慢来。
(这段先按下不表)
那个,我说了这么多,不知道你有没有遇到身边买豪华品牌MPV的朋友或者看到什么新消息?说说看,为什么豪华MPV缺口会这么大,可真正爆款车少得可怜。
个人倒是好奇,如果未来宝马或奥迪出了个7座MPV,估计在舒适度和智能化配置上得跑在前面,你觉得他们会把价格定在哪?80万起步?还是直接杀入60万价位搅局?我猜测但没细想过,可能更倾向后者,毕竟越是主流市场,越需要价格下沉才有戏。
你又怎么看?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