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小米汽车进军新能源SUV市场的首款作品,5月22日的小米新品发布会上,YU7的亮相可谓集万千瞩目于一身,根据雷总的介绍,小米YU7将在7月正式上市,新车将提供三款动力版本,并将对标特斯拉Model Y,接下来我们就从多个产品维度来看看这款新车的表现吧。
在外观设计上,小米YU7延续了YU7的家族运动化设计元素,并通过流畅的车体线条构成了轿跑式SUV的既视感,车头区域采用了封闭式型面加梯形进气口的组合,格栅内加入了镀铬饰条进行装饰,大灯区域采用了柳叶状机构,同时中部的灯带划分出上下两块灯区,形成了略微凶狠的照明灯效,前包围两侧则配有三角形的进气口,内部真实风道的设计也对整体的风阻性能有所提升。前挡风上方还配有128线的激光雷达,也为整车的高阶辅助驾驶功能带来了感知层面的支持。
小米YU7的车侧则是欣赏整车绝佳的角度,车顶带有微微下溜式的延伸,并与前倾尾柱形成了类似溜背化的设计,黑色的扰流板及黑色的窗边饰条增加了细节处的动感,上下窗线沿着车身逐步汇聚,在尾部形成了微翘的夹角结构,腰身采用了相对圆润的筋线结构,主要对前后轮拱肩部进行了勾勒,车门区域通过翼子板处的导流槽延伸出内凹式的型面结构,上扬的裙线及黑色的裙边包覆,加上前后轮毂内的黄色卡钳,都营造出强烈的战斗氛围。车尾采用了镂空的扰流板和翘起的鸭尾边角设计,类似环状的贯穿尾灯造型前卫,后包围组件保持了相对宽厚的设计,同时加入了黑色饰边及扩散器饰件,进一步增强了整车的风阻性能。
内饰部分也在此次发布会上同步公开,环抱式座舱带来的可观的视觉纵深,中控台面的边角与车门板形成流畅衔接,同时采用了上下分层的面料包覆,形成了视觉上的隔断造型,1.1米天际屏的引入也堪称人机交互领域的新突破,曲面投影技术能将108PPD超视网膜级的高清影像投射在前风挡区域,中控区依旧保留了悬浮式中控屏,前方则为双分区的手机无线充电板,方便了主副驾乘客的使用。
16.1英寸的中控屏内搭载了高通骁龙8 Gen3智能芯片,并匹配了Xiaomi HyperOS智联系统,无论是日常系统响应还是多任务的同时处理均能保持灵敏,车机内配有GPS、多媒体、CarLink/原厂原机/CarPlay互联级车联网功能,并配有5G模组,车内主副驾及第二排均加入了语音控制系统,不仅能实现连续语音输入,还能进行可见即可说操作。全系车型在辅助驾驶系统方面全部配备NVIDIA DRIVE AGX Thor芯片,算力达到700TOPS,配上Xiaomi HAD辅助系统后,让整车拥有了L2+级辅助功能,后期城区NCA和高速NOA领航功能也能通过OTA进行升级。
作为一台中大型SUV,小米YU7有着4999*1996*1608(1600)mm的车体数据,轴距为3000mm,前排座椅采用了运动化的一体式设计,顶配版本还采用了Nappa真皮面料包覆,保持了厚实舒适的乘坐表现,后排保持了相对宽裕的乘坐空间,纯平的地台加上车顶全景天窗的搭配,也带来了较为舒展的乘坐感受。在储物空间方面,车内不仅在中央通道下方留有开放式储物格,车门板、手套箱内也可放置不少随身物品,而除了后备厢的方正空间之外,前备厢也能提供141L的装载容积,拓展了日常出行的行李放置需求。
动力方面,目前小米YU7推出了超长续航后驱版、超长续航四驱Pro版、超长续航高性能四驱Max版三种车型,并对应了三种不同功率的电机设定。后驱版搭载了功率为235kW(320Ps)的单电机,扭矩达到528N•m,百公里加速仅需5.88秒。四驱Pro版则搭载了功率为365kW(496Ps)的双电机组,扭矩达到690N•m。而顶配的Max版将双电机功率升级至508kW(690Ps),扭矩达到866N•m,零百加速仅需3.23秒。
在电池部分,后驱版和四驱Pro版均配有96.3kWh的电池组,能对应提供835km和770km的CLTC纯电续航里程,而Max版则升级到101.7kWh的电池容量,依然保持了760km的CLTC续航表现。整车采用双叉臂+多连杆的悬架结构,四驱版本均配有双腔空气悬挂,支持软硬+高低调节,进一步提升了整车的行驶质感。
写在最后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新品发布会上,雷总并没有采用过去过于夸大的措辞进行新车介绍,反而在辅助驾驶功能和性能设定上使用了相对保守的话术,这样低调含蓄的表达让大家感到了更为沉稳的姿态,而从已知的配置信息来看,这台小米YU7的确算上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不知道你看好小米YU7的未来表现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