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东时间 10 月 7 日,特斯拉一场发布会炸翻资本市场:Model 3 起价 36990 美元,Model Y 卖 39990 美元,股价当天暴跌 4.45%,一夜没了 650 亿美元市值,折合人民币 4630 亿。前一天还因 “低价预期” 涨 5.5% 的股价,隔天就上演过山车,这落差比坐跳楼机还刺激。
这哪是平价车?分明是 “减法车”。以 Model Y 为例,车头 LED 灯带没了,全景天窗换成铁皮顶,电动后视镜变手动,连氛围灯都省了。内饰更狠,皮质座椅降级成织物,前排通风、后排加热全砍,16 个音响只剩 7 个,甚至部分版本连收音机都给拆了。性能上,续航从 574 公里缩水到 516 公里,百公里加速慢到 6.8 秒,自动驾驶只留个基础巡航功能。网友吐槽:“这不是技术普惠,是把消费者当冤大头。”
定价虚高早有伏笔。美国 7500 美元电动车补贴 9 月底到期,没了这笔钱,消费者实际支出陡增。马斯克早年承诺的 2.5 万美元车型拖了又拖,现在拿减配车充数,谁能买账?Wedbush 分析师 Dan Ives 直言,5000 美元的降价诚意不足,而我国品牌早把压力给到家门口。比亚迪海豹、小米 SU7 在国内 2030 万区间配置拉满,欧洲市场更狠,今年 4 月比亚迪单月卖 11123 辆,特斯拉才 6253 辆,德国、英国等核心市场全被反超。
资本市场的反应藏着更深的焦虑。特斯拉市值靠 “科技事” 撑着,FSD、人形机器人都是溢价底气。可这次减配操作,活脱脱传统车企的老套路,投资者能不慌?长期投资者 Ross Gerber 点破关键:“特斯拉越来越像丰田,离豪华品牌越来越远。” 虽有分析师觉得能应对市场需求,但更多人担忧,这暴露了特斯拉的创新瓶颈 —— 一季度营收降 9.2%,净利润暴跌 71%,不搞真创新只做减法,利润只会更难看。
福特 CEO 早预警,补贴退坡后美国电动车需求可能腰斩。特斯拉三季度 49.7 万辆的交付量,说不定是消费者赶末班车的结果,未来销量更难撑。更要命的是产品老化,Model 3 和 Y 多年没大改,传闻的低价新平台车型迟迟不发,我国品牌却靠着刀片电池、超快充技术步步紧逼。一边是 “科技光环” 褪色,一边是对手围追堵截,特斯拉陷入了 “不降价卖不动,降价伤品牌” 的死循环。
老话讲 “打铁还需自身硬”,电动车行业早过了靠补贴和品牌溢价的阶段。特斯拉要破局,要么加速 FSD 落地兑现科技承诺,要么靠 4680 电池、一体化压铸真降成本,而不是靠减配耍小聪明。这对消费者倒是好事,竞争越激烈,车企越得拿出真东西,才能用实惠价买到好车。
4630 亿市值蒸发不是偶然,是市场给所有车企上的一课:靠事只能火一时,靠实力才能走长远。减配换低价是权宜之计,技术降本才是长久之策。各位车友,换作是你,会选减配的 “老牌科技车”,还是配置拉满的 “新晋实力派”?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