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号早上,刚到公司,微信里就刷屏了,几个同事在群里说:你看,捷豹路虎又召回了,三万多辆车,咋回事啊?我赶紧网上一查,上面全是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的召回公告,涉及不少高端车——路虎发现运动版、揽胜极光,还有捷豹XEL、XFL,算上还有福特、奔驰和兰博基尼进口车,合计十几万辆呢。(样本少,这数据估计还有变数)
我还记得一年前聊过供应链问题,那时候有人问我:这软件更新真能解决底层硬件问题吗?你要明白,软件部分其实就像我们用手机调节设置,有时系统漏洞影响了硬件表现,修个补丁能缓解,甚至防止坏事发生。但硬件本身质量不行,光改软件不够。你说,这次捷豹路虎的软件升级,能不能完全消除动力传递单元过热风险?我自己也没底。
顺带说点我在维修点听的:一个师傅跟我说,这四驱控制模块的问题,说得直白点就是心脏发热,润滑油漏出来,这玩意儿就很危险,像是给发动机穿上了薄薄的内裤,根本挡不住火苗。听着怪吓人的。
反正,从2019年4月到2020年10月这段时间的车型要召回37492辆,原因是软件导致的热量和油漏(体感)。2020至2023年的捷豹XEL和XFL还要召回64731辆,更换低压燃油管,听这名字也挺吓人,燃油渗漏怎么着都不妙。
咦,想问问你,有人会因为怕麻烦就不去召回吗?我见过不少车主就是这么想。我一个朋友说,当时接到通知,看都没看,又麻烦还得去4S店,影响开车时间。这心态我懂,但安全摆那儿不等人。说教谁都烦。难道你就真的信那种没事的侥幸吗?
对了,我刚才翻了下笔记,记得当时拦下一位销售问他,兰博基尼召回的五辆车说什么了?他说:主要是球形销,装配不好,车门有风险关闭,这种细节看着小,但真出事那就是大麻烦。这也让我想起一个对比,同价位的兰博基尼和保时捷,后者的门总结实,跑山路都很稳,入手前没注意这些细节,细节真能毁掉豪华感。
突然意识到,我前面讲软件升级能解决问题的说法有点大,如果四驱模块的基础设计不足,再好的软件补丁也只能是治标不治本。毕竟硬件毕竟是个实体,你可以拿补丁像给机器穿衣服,但真正漏油还是得换管线。这道理有点像我换过的老家水管,层层包起来都漏水,不换管道不行。
说到这里我突然卡壳了,为什么这么多厂商会在一波召回里集中爆发?难道是监管趋严,还是大家藏着的问题同时暴露?(这段先按下不表)
转头看看福特进口林肯飞行家,去年生产的2286辆和F-150及林肯领航员也在召回范围,有没有觉得进口车反而更容易出现这种潜在隐患?我猜测可能是进口车型和本土生产车用料和工艺差异,供应链复杂度增大,导致质量波动。(没细想过)
你有没有算过这些召回对车主的成本?简单心算一下,假如平均维修时间两小时,4S收费时薪500块,而免费维修节省了多少钱?再加上车辆停用造成的交通替代成本,选择及时召回其实挺划算,尤其对职场人来说,错过召回你损失的不只是时间。
福特和奔驰同样问题不少,奔驰的安全气囊这个事有点吓人。啥破裂飞片伤人,想想坐车突然遭遇这种意外,吓不吓人?修理工还给我说过,这种气囊问题发生几率虽然低,但一旦爆发就是爆炸新闻。我正想着相关车型超过一千辆范围,真要多留个心眼。
说到这,想聊聊一个细节,那就是大众召回那几辆兰博基尼门把,球形销没装好听起来像小毛病,但其实门开不开,可真影响体验。记得我以前带一朋友试车,他气呼呼说:这开门费劲跟心态差一样,啥豪车?!细节!这就是制造差异最直接体现。
不过说到这,坦白说,让车企免费召回修理,消费者才是真的受益。哪怕是日常被吵得烦的召回公告,也许正是挡住了潜在的大祸。你说呢?这种类似用软件打补丁或管子换新衣的事情,看似简单,但对解决安全隐患真有那么神奇吗?
等我下次进4S再问问维修技师,想知道这些软件更新,能不能像电脑补丁一样,装完就万无一失,还是说背后还有啥潜规则没说?这以后的行业趋势呢,你觉得,是不是咱们普通车主也得学着懂点半导体软件算法啥的才能真放心坐车?
想说的是车门那个球形销,小小零件,大大安全保障,拆卸、检查、调紧后的一声咔哒,你能感受到车门的踏实感吗?就是这小动作,可能决定了你的每一次出行安全。你上次开车时,注意过门的声音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