仍持有油车的车主需要做好3个准备,很多人可能还没察觉

最近几年走在街上,经常能看到挂着绿牌的新能源车从身边呼啸而过。

我表弟上个月刚提了辆比亚迪秦PLUS,说是充电比加油便宜,还能享受免费牌照政策。

仍持有油车的车主需要做好3个准备,很多人可能还没察觉-有驾

不过他单位楼下的停车场里,停着的十辆车里至少还有八辆燃油车。

这种新旧交替的场景,正是当下汽车市场剧烈变革的真实写照。

油车车主们最近的日子确实不太好过。

去年工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新能源车全年销量突破950万辆,这个数字在2021年还只有352万辆。

更让人心惊的是,新能源车渗透率已经超过30%,也就是每卖三辆车就有一辆是新能源。

仍持有油车的车主需要做好3个准备,很多人可能还没察觉-有驾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报告显示,三年车龄的燃油车平均贬值率已达35%,而同样车龄的新能源车贬值率仅为25%。

就拿我同事老王来说,他那辆2020年的大众迈腾,当年落地价22万,现在二手市场挂牌价13万都无人问津,而同价位的新势力电动车,三年后还能卖到原价的60%。

现在各大城市的限行政策是越来越严了。

北京今年新增了三环内工作日早晚高峰限行,上海对外地牌照车辆实施更严格的通行限制,深圳更是把燃油车排除在新能源补贴政策之外。

我有个朋友在广州做生意,去年刚买了辆燃油商务车,结果今年开始全市12条主干道高峰期限行,光是绕路产生的油费每月就多支出800块。

更让人头疼的是停车费,上海陆家嘴区域的停车场,燃油车每小时15元,新能源车只要10元,停一天就能差出60块。

仍持有油车的车主需要做好3个准备,很多人可能还没察觉-有驾

不过话说回来,燃油车也不是完全没有出路。

上个月我去杭州出差,在物流园区看到上百辆解放J6重卡正在装货。

园区负责人说这些燃油重卡虽然购置成本比电动版高8万,但载重量多2吨,续航里程多500公里,算下来每吨货物的运输成本反而低了3块钱。

在青海的青藏公路上,至今还能看到长途货运车队顶着寒风行驶,这些路段的充电桩覆盖率还不到30%,对于跑长途的货车司机来说,燃油车依然是救命的交通工具。

现在买车真的得好好算笔经济账。

仍持有油车的车主需要做好3个准备,很多人可能还没察觉-有驾

就拿北京上班族来说,如果每天通勤50公里,开燃油车每月油费至少要800块,加上每周一次保养,一年下来得1.2万。

换成新能源车的话,家用充电桩每度电0.5元,充满电跑400公里才花60块,保养费用更是省掉一大半。

不过要是家里没有固定车位装充电桩,每周跑30公里去商场充电,时间成本就得重新计算。

在用车选择上,我发现身边不少精明的车主都采取了"双车策略"。比如在深圳工作的陈先生,家里既有特斯拉Model3日常通勤,又保留了本田雅阁周末自驾游。这种搭配既能享受新能源车的低成本,又不用担心长途出行找不到充电桩。更有人玩起了"车电分离",蔚来汽车的换电服务让用户彻底告别充电等待,虽然每月多花1000块服务费,但节省下来的时间成本对生意人来说格外珍贵。

面对这场汽车革命,传统车企也没闲着。大众集团宣布未来三年投资180亿欧元研发电动车,吉利汽车把混动技术装进了最畅销的帝豪系列,就连劳斯莱斯都推出了纯电闪灵车型。不过消费者也不是那么好糊弄的,最近威马汽车停工停产的消息传开后,不少准车主连夜到4S店要求退订金,这说明市场对新能源车的信任度还需要时间检验。

说到底,这场汽车变革不是非此即彼的较量。在德国慕尼黑,市政厅给燃油出租车司机发放转型补贴;在日本九州,混动车型依然占据60%的市场份额;在中国西部山区,柴油发电机依然是新能源车的最佳拍档。就像我老家县城的汽修店老板老李说的:"新能源车是未来,燃油车是现在,两者都有存在的道理。"

各位看官老爷,你们现在开的是油车还是电车?有没有遇到过什么哭笑不得的经历?要是让你在油车和电车之间二选一,你会怎么决定?欢迎在评论区畅所欲言,咱们一起唠唠这汽车市场的风云变幻!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