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一车难求,二手车市场要加价购买的小米SU7Ultra,如今却要开放销售权限给所有销售人员了。这款售价近53万元的国产豪车,在上市不到半年后,正经历着从神坛走向现实的转变。
2025年2月,小米SU7Ultra以近53万元的起售价正式上市,仅用3天时间就获得了1万辆的锁单成绩,一举成为国内高端电动车市场的一匹黑马。截至7月底,这款车在终端已经卖出超过1.26万辆,位居国内市场50万元以上轿车销量排行榜冠军位置。
小米最初为SU7Ultra打造了独立的销售体系一支名为UltraMaster的专属销售团队。这些销售人员只卖这一款车型,甚至拥有独立的销售后台系统。这种为高端车型设立独立销售团队的做法是汽车行业的通行做法,极氪为009光辉车型设立了光辉事业部,蔚来也曾为ET9设立专属销售顾问。
今年8月初,小米汽车低调地调整了SU7Ultra的销售体系。曾经只有UltraMaster拥有的SU7Ultra专卖权,现在已开放给所有小米汽车销售人员,只有极少数重点门店除外。原来的UltraMaster则转为高级销售,在SU7Ultra之外也要背负SU7,YU7等车型的销售指标。
以华东某市为例,此前全市曾有十余位UltraMaster,调整后仅在一家重点门店留存两位。只要是SU7Ultra的授权门店,小米汽车销售都可以兼卖SU7Ultra。
这种销售体系的调整背后,是SU7Ultra市场表现的变化。从官方数据看,SU7Ultra表现依然稳定5月底的财报会议上,小米表示SU7Ultra的锁单数超过了2.3万辆,到7月底交付了1.26万辆,提前超额完成了全年销量目标。有金融机构甚至给予了2025年交付量约3万辆,2026年稳态交付4万辆的极高预估。
但销售一线感受到的却是另一种现实。从高速车祸到马力限制,从碳纤维挖孔机盖到催付尾款,过去几个月小米汽车的一系列舆论风波,逐渐侵蚀了SU7Ultra由性能到豪华的情绪价值溢出。
有UltraMaster表示,5月中旬与SU7Ultra直接相关的舆情事件已经直接反映到了销售一线。当时小米汽车的周交付量虽然重新攀升至7000多辆的水平,但销售一线却感受到了寒意,最直观的感受是车卖不出去了,而且有不少大定用户不想提车了。
从终端交付表现来看,SU7Ultra的订单池仍然深厚,但准车主犹豫提车的情况可以从风道维权车主这一群体中窥见一斑。从5月至6月,陆续有SU7Ultra的准车主向小米汽车提起诉讼,因其碳纤维机盖的双风道设计与宣传性能不符。这样的维权车主据称已有百余名。
小米汽车曾在5月7日就碳纤维机盖一事致歉,并提出了两种解决方案,未交付订单可改配为铝制前舱盖。对已提车用户和锁单用户赠送2万积分。但这样的处理方式并未得到所有准车主的认可。此后,小米又在交付群里提出60天冷静期,为这些准车主暂缓生产和交付。
如何保证销售品质和用户体验的一致性,如何维持SU7Ultra的豪车调性,需要小米在培训,管理和激励制度等方面做出优化与配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