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想过,一家曾被吹上天的“新能源新势力”,咋就几年工夫,工厂停摆、老板“跑路”、员工讨薪,彻底凉透了?哪吒汽车,这匹曾经的黑马,2024年愣是把自己玩成了“扶不起的阿斗”。销量清零,供应商追债,破产传闻满天飞,这背后到底发生了啥?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哪吒汽车从风光到崩盘的“血泪史”,看看这出大戏咋唱砸的。我得说,这不只是哪吒一家的事儿,整个新能源赛道都得引以为戒。
哪吒汽车的崩盘,根子得从2021年说起。那会儿,CEO张勇意气风发,拍着胸脯喊:“三年内跻身新势力前三!”这话听着豪气,可干的事儿却让人捏把汗。他大手一挥,在南宁和宜春建了两座大厂,计划年产30万辆车,雄心勃勃要当“新能源界的扛把子”。
可问题是,市场调研跟不上,订单压根没影儿。南宁工厂2022年投产后,产能利用率只有可怜的20%,一年亏了10个亿,宜春工厂也好不到哪儿去,设备蒙尘,工人没事干,活脱脱成了“摆设”。
这让我想起一句老话:“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张勇的激进扩张,压根没算清市场需求。汽车行业专家李明直言:“新能源车企扩张得匹配市场节奏,不然资金链一断,啥都白搭。”哪吒这波操作,活像个赌徒,押上全部身家,结果输得连裤衩都不剩。你说,这不是自找的吗?
再说哪吒的产品,早年靠啥起家?低价网约车!那会儿,哪吒的车型主打B端市场,便宜是便宜,可技术含量低得让人扶额。续航短、故障多,网约车司机开着哪吒的车,没少吐槽:“跑一单就得充一次电,修车比赚钱还勤!”更致命的是,哪吒压根没跟上新能源市场的风向。
2024年,增程车型在中国市场占比超30%,比亚迪、理想等车企靠技术和价格战打得风生水起,哪吒呢?连个像样的增程车都没有,愣是被挤出赛道。
我得说,哪吒这战略,简直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技术短板让它在竞争中毫无还手之力。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显示,2023年新能源车消费者越来越看重续航和智能化,哪吒却还在低端市场打转,品牌口碑崩得稀碎。想想就挺唏嘘,哪吒要是早点转型C端,兴许还能搏一把,可惜,机会不等人。
眼看公司要凉,哪吒也不是没试着自救。2023年11月,网红大佬周鸿祎亲自上阵,在南宁搞了场哪吒汽车的直播带货,试驾哪吒S,还豪气地承诺送10辆车,想借流量翻身。可结果呢?直播到一半,车子系统故障,屏幕黑了,活动直接中断。网友炸了锅,微博热搜“哪吒汽车翻车”当天浏览量破5000万,评论区全是嘲讽:“连网红都救不了的烂车!”这波操作,愣是把哪吒的品牌形象砸得更烂。
除了直播翻车,哪吒还试过降薪裁员、求融资,可没一个管用。员工被欠薪,士气低得像霜打的茄子;融资更是没影儿,投资人一看哪吒这烂摊子,扭头就跑。这让我想起那句俗语:“破船还想乘风破浪?”哪吒这船,窟窿太大,咋补都漏。
哪吒的麻烦还不止于此,南宁和宜春的国资委也掐起来了。2024年初,宜春国资委公开指责南宁国资委“管理不善”,说哪吒拖欠宜春工厂租金和工资,害得他们血本无归。南宁国资委不甘示弱,反呛宜春“没尽股东责任”。两边吵得不可开交,哪吒管理层直接乱成一锅粥。南宁国资委这几年给哪吒输血超50亿,2023年还推动本地供应商优先供货,可哪吒销量一落千丈,供应商订单没了,国资的钱全打了水漂。
更糟的是,供应商也坐不住了。2024年12月,30多家供应商在南宁发起集体诉讼,追讨10亿欠款。南宁一家电池企业因哪吒违约直接倒闭,数百工人丢了饭碗。
这事儿闹得沸沸扬扬,当地汽车产业链损失了15个亿,政府忙着擦屁股,焦头烂额。供应商代表在媒体前气得直骂:“哪吒连基本诚信都没有,害我们跟着遭殃!”这场景,活像“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哪吒一倒,拖垮了一片。
哪吒汽车的崩盘,拖累了南宁的汽车产业链,也给新能源车企敲响了警钟:没技术、没品牌,迟早被市场淘汰。车企得沉下心搞研发,找准市场定位;地方政府也别光想着“输血”,得看清市场风险。哪吒的悲剧,是一场技术与市场的双重失守,新能源赛道容不得半点侥幸。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