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标一换,销量砍半!特斯拉卖得好的关键:不是中国品牌
老司机们,今天咱们聊点扎心的——特斯拉那块标,到底值多少钱?
2025年上半年,特斯拉在中国卖了26.34万辆,同比跌了5.4%,市占率从2020年的15%直接腰斩到7.6%。
隔壁比亚迪半年狂销160万辆,差距已经不是“追不追得上”,而是“看不看得见”。
更搞笑的是,特斯拉6月销量冲到6.1万辆,环比暴涨59%,结果细看数据:一半是Model Y标准续航版,靠降价两万硬拉起来的。
说白了,现在特斯拉想卖车,得先“打骨折”。
为什么标突然不灵了?
去商场转一圈就懂了。
以前特斯拉展台人挤人,现在呢?极氪的激光雷达、小鹏的800V、智己的后排电动沙发直接现场演示,连座椅通风都能分三档。
再看Model Y:塑料感门板、手动方向盘调节、没有座椅按摩,销售还在那念叨“单踏板模式”,消费者早不买账了。
有个定了小鹏G9的老哥说得狠:“我花三十万买车,不是来买毛坯房的。
品牌滤镜碎一地,剩下的全是硬伤
2021年提辆Model 3,朋友圈还能收获一堆“哇,特斯拉”。
2024年再提,评论区清一色“怎么不上极氪001?”情绪这东西,一旦反转,比股价跌得还快。
特斯拉的超充曾经是“一骑绝尘”,现在国网、蔚来、小鹏的充电桩遍地开花,800V车型15分钟补能400公里,特斯拉V3超充反而成了“慢充”。
连铁杆“特粉”都嘀咕:“我到底是信仰充电,还是信仰那个T?”
技术红利被追平,价格优势被反超
特斯拉现在手里就两张牌:降价和FSD入华。
可降价这招,2024年12月就开始用,Model 3和Y最高砍了1.4万,结果订单只回暖两周又凉了。
说明啥?用户早对价格不敏感了,他们要的是更懂中国路况的智驾。
比亚迪把激光雷达塞进20万出头的车,特斯拉还在卖“纯视觉”,城区智驾还得加6.4万选装。
北京晚高峰的环岛、上海弄堂的窄路,FSD识别不了,车主群里骂声一片。
马斯克坚持“美国软件路径”,却忘了北京交管局的路口标线和广州电动车的逆行大军,水土不服成了最大短板。
公关翻车,信任漏风
2024年潮州撞车事件,特斯拉总部回应慢半拍,舆论直接把情绪算在“洋品牌”头上。
2025年SU7上市,雷军一句“智驾终身免费”把对比怼到明面。
特斯拉中国区想反击,只能在微博发“安全报告”,结果用户直接留言:“先把潮州的事讲清。
”品牌信任一旦漏风,降价也补不回来。
产能过剩,出口也救不了
上海超级工厂产能拉到110万辆,订单却填不满,生产线开始“做四休三”。
工人底薪降了,内部群还传出“自愿请假”通知。
马斯克想往欧洲甩库存,可德国柏林工厂早自给自足,多余的车堆在临港停车场日晒雨淋,场面堪比“二手车市场清仓大甩卖”。
FSD入华?卡在“代码托管”
特斯拉最后一张牌是FSD入华,目前审批走到第三轮。
可工信部要求数据必须留在国内,马斯克死活不愿交算法,谈判僵在“代码托管”四个字上。
拖得越久,中国用户耐心越少——2025年3月,特斯拉门店客流环比跌17%,进店第一句话从“多少钱”变成“智驾啥时候能用?”
老司机总结:车标≠实力
特斯拉的T标曾经代表“未来”,现在却成了“还行吧”的代名词。
当技术、价格、服务全被中国品牌碾压,车标就成了最脆弱的窗户纸。
戳破之后,大家才发现:特斯拉不是输给中国品牌,是输给自己太慢。
那么问题来了:
如果特斯拉真把方向盘上的T标抠掉,换成国产标,你觉得销量还能剩多少?评论区聊聊!
祝大家事事顺心,买车如买菜。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