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真的会产生强烈的辐射吗?为何有人声称长时间驾驶新能源车会导致腿毛脱落、头晕恶心?这些症状真的与电动汽车的辐射有关吗?
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这个谜团。通常,我们接触到的辐射主要分为两种类型:电磁辐射和电力辐射。
首先,电力辐射主要出现在医院进行X射线和CT检查时,日常生活中我们并不常接触到。因此,除非频繁进行这类检查,否则无需过分担忧。
再来看电磁辐射,这种辐射不仅存在于新能源汽车中,燃料汽车也同样会有,例如导航屏幕、仪表等电子设备。事实上,我们日常使用的许多电子设备都会产生电磁辐射。
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主要是锂电池,其构造是通过串联多个小锂电池形成模组,再串联多个模组形成电池包,以提供所需的工作电压。尽管有人认为多个锂电池组合起来的电压很高,从而担心新能源汽车的辐射问题,但实际上这种担忧是多余的。
重要的是,电磁辐射有一个安全范围。联合国电磁强度安全权威标准为100μT,而日常生活中我们接触到的电磁辐射远低于这个标准,例如手机呼叫时的辐射约为3μT,吹风机约为10μT。
实测显示,电动汽车的辐射水平非常低,通常在零点几的数值范围,即使在充电接口附近,也仅达到10μT左右,相当于手机辐射的三倍而已。
值得一提的是,自主品牌的新能源汽车在出厂之前,都必须经过严格的电磁辐射检测,确保整车辐射控制在对人体无害的范围内,并且车辆内部的电子设备之间不会相互干扰。技术的普及始终是以保障生命安全为基础的。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