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站在展台前,手指触碰到那台新一代GLC EQ的巨大屏幕。那19.7英寸的仪表盘,看起来细腻得像一块超大iPad。旁边一位销售经理热情地说:这块屏,像把所有功能都合成一块了,操作直观得很。屏幕的反应速度很快,手指摸上去带点电流感,好像在操控一块平滑的玻璃。你说,这种未来感是不是会让人惯成自然?或者会觉得太高冷?
上次试驾同级别的奥迪Q5,那液晶屏也不赖,但它的物理按钮还不少。对比之下,奔驰纯电版的巨幕,几乎把中央区填满。坐进去一秒钟,我就有点困惑:到底这个大屏上的内容怎么快速找到?但又不得不承认,视觉效果真吓人——那块屏占了我视线的70%以上。
我估算一下,巨屏+实体按键这个组合,可能成本大概在3000-5000元(体感/样本少)。屏幕尺寸越大,软硬件成本就越高。制造工艺也变复杂:那叫压胶、拼装、调光的工序让我琢磨,厂里配线是不是压力也大一些?研发的思路其实挺像装个超大闹钟在车里。你想过没有,那些实体按键到底还有啥用?难道用户真会喜欢手触摸不到的东西?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看到一张草图——实体键 + 大屏的设计原型,竟然是用一圈旋钮来控制温度,旁边还有个小实体按钮,调节音量。这个布局真像厨房里的调味瓶,顺手就能找到。有人说,实体控比全触控的心理落差小吧?我觉得很有道理。大屏扫视时间长了,容易眼睛疲劳,操作稍微复杂点,用实体按键,瞬间反应更快(这段先按下不表)。
但问题也不少。大屏的内容会不会太繁杂?是不是还有调研显示,主要用户还是惯用实体按钮那一批(估算:30-50岁?)?我问销售:你觉得未来一定得有实体键吗?他笑了:年轻人都轻触屏,老一辈还是离不开旋钮。——但你不觉得,这是不是个分层问题?新一代喜欢搞科技炫酷,年长者还惦记老式操作?这其实质感差别挺大。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奔驰没直说纯电C级的内饰细节,但从他们透露的设计语言和配置预告来看,绝对不会有完全大屏化的极端。毕竟,做生活中操控的便利这事,不能光靠样子骗自己。就像用手机,指尖的触感和实体的回馈,总比纯软触控强。
你有没有想过,车内那些实体按键其实是汽车行业反直觉的地方?是不是有点像用机械钟表,喜欢它的咔哒声和质感。你会不会觉得,未来车内还是得有些哑光塑料按钮,因为那样用起来靠谱?或者这些都只是设计的绣花针,真正的核心还得依赖软件逻辑和用户惯。
有个自嘲:我是不是有点偏执,认为实体到死是老人专属?其实不一定,毕竟我打算考虑实时触感反馈的方案,比如震动或旋钮的阻力,也能弥补屏幕的不便。像调座椅一样,转个旋钮,感受咔哒声或阻力变化,谁说还不能融入未来?
这只是一种猜测——也许未来所有实体控制都要变成虚拟的触控按键和振动反馈,真正靠眼神、手势?但这问题就复杂了,因为技术是真用还是不用,还是要看人怎么想。
想象一下,照片上那块超宽屏带来参加感——操控界面是否会变得像个小游戏?或者是万人迷的科技秀?我也在想:用户会为这份炫酷买单吗?还是会觉得麻烦,还是实体按键快点?我那同事修理工说:你别看科技走得快,设备出问题还是得摸那些物理的东西,不然一旦软硬都不兼容,?只能更烦。——这话放我心里总有点沉甸甸。
说到这,我开始怀疑未来的车到底会不会变得更像我的老电脑,菜单多得让我受不了。或者,未来的问答会不会变成:你想用巨幕操作,还是按键?或者两者结合,哪个更容易上手?这是个用户体验的核心问题。或者说,是未来智能车的设计之魂。
我还没想通一件事:为什么科技感和操控便利总是那么难兼得?难道只有在最顶级的豪车才有平衡的空间?还是技术真的会让我猜测——也许未来所有实体按键都要变成微噪音触控球或者意念控制。(这段先按下不表)
回到实际。当下的主流路线还算折中。奔驰以后会不会真的让我们分成两类:一批爱触屏,一批离不开实体?还是说未来只会出现一种更模糊的交互方式?嘿,反正我会继续观察,尤其是开车那会不会还会让我手指不离方向盘,而不是埋头盯着大屏。
车子的心跳其实来自操控感觉。巨屏可以把信息都带在眼前,但手感和反馈还得靠实体,这件事始终没变。你乐意用一辈子都试不出电触感的实体按钮,还是愿意相信未来的科技一定能让一切变得更方便?我其实也没个答案,只能盯着那块巨屏,模糊猜测未来。
你有没有留意到,实际上我们能触摸到的微小细节——比如那次我碰到的方向盘调节旋钮,咔哒一声刚好,回馈明显——让操作变得心里有数。这是实实在在的事:在车里,感觉比想象中重要多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