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重锤砸向美国车市 全球车企百亿蒸发 消费者终买单

#高铁2小时直达旅游圈#

关税重锤砸向美国车市 全球车企百亿蒸发 消费者终买单

数字在跳动。触目惊心。美国车企的财报季。变成了一场关税创伤展览。福特二季度亏了8亿美元。通用丢了11亿。斯泰兰蒂斯3.5亿蒸发。三巨头齐声警告:2025年,整个美国汽车业要被关税啃掉70亿美元利润。而全球14家车企更惨——累计损失逼近120亿美元。

1 关税重拳,先砸“自己人”

讽刺吗?最疼的竟是美国本土车企。

福特,这家去年在美生产180万辆车的“本土标杆”,如今成了政策反噬的标本。全年预计20亿利润被关税吞噬。为什么?它的越野车在肯塔基组装,成本竟比日本进口竞品高出5000美元。

问题出在供应链。白纸黑字承认:每辆“美国制造”的汽车,50%-60%零部件依赖进口。但华盛顿对钢铝课税50%,零部件25%。

“我们负债20亿,却成了最具美国特色的公司。”

——福特CEO吉姆·法利的自嘲,道尽荒诞。

高管们日夜游说政府。每小时损失1亿日元的日本企业也在等退稅。可成本早已渗入产业链每条缝隙。

关税重锤砸向美国车市 全球车企百亿蒸发 消费者终买单-有驾

2 全球账单:谁在流血

丰田捂着最深的伤口。二季度30亿美元利润蒸发,全年预计损失95亿。本田净利润腰斩,马自达由盈转亏。欧洲豪强同样难逃厄运:奔驰利润暴跌55.8%,奥迪骤降37.5%。

特斯拉?看似幸运的例外。损失仅3亿。但它揭开了另一重真相:即便在得州工厂生产的电动车,仍有25%-40%零件来自墨西哥。

没有真正的赢家。跨国车企净利润集体跳水,十大巨头(除中国外)预计下滑25%——2020年以来最惨烈跌幅。

3 涨价倒计时:风暴压境

车企还在硬撑。怕吓跑消费者。怕舆论炮火。但库存只够撑两三个月。

安德森经济集团拉响警报:进口豪车涨价超1.2万美元。美国本土车贵2000-3000美元。二手车市场暗流涌动。维修费更疯狂——零部件关税让养护成本比十年前暴涨58%。

消费者终将买单。

这场贸易战的所有成本,正沿着产业链倒灌。

关税重锤砸向美国车市 全球车企百亿蒸发 消费者终买单-有驾

4 政策博弈:脆弱的平衡

日本刚拿到承诺:汽车关税降至15%,叠加征税终止。欧盟在谈判桌上拉扯,盼税率从27.5%压到15%。

可美国车企呢?当对手关税更低,自家零件税反高10个百分点,福特怒斥:“美国品牌失去了公平竞争力!”。

补贴和退税政策像一块创可贴。买美国车可抵1万美元利息。环保标准放宽,福特省下15亿碳排放支出。但专家冷笑:关税让美国汽车业与全球产业链割裂,最终丧失竞争力。

5 尾声:谁在吞咽苦果

生产线在迁移。斯特兰蒂斯裁撤900名美国工人。保时捷考虑把生产步骤移向美国。可转型阵痛远未结束。

“汽车行业成了关税成本的吸水毛巾。”利润被拧干。注入财政税收。而毛巾终究会破。

此刻的4S店里。销售员低声对顾客说:

“要买就现在……下个月。就不是这个价了。”

这场贸易战没有赢家。只有递向消费者的账单。越来越厚。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