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以创新颠覆汽车行业的特斯拉,如今正站在十字路口。2025 年 Robotaxi 的内测虽引发关注,但频发的测试事故与市场质疑,揭开了其背后销量失速、盈利承压、核心业务增长乏力的多重困境。特斯拉能否突破重围,不仅关乎企业命运,更影响着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未来走向。
一、销量失速:创新乏力的必然代价
特斯拉的销量神话正在破灭。从 2017 - 2023 年的两位数增长,到 2024 年首次同比下降 1.1%,再到 2025 年 Q1 暴跌 13%,全球市场份额全面下滑。中国、德国、英国等核心市场销量分别下降 6%、46%、62%,昔日增长引擎熄火。
问题根源在于产品创新停滞。当家车型 Model 3 与 Model Y 迭代周期长达 7 - 6 年,远超行业平均水平;低价走量车型 Model Q 屡次跳票,被小米 Yu 7 等竞品抢占先机。面对中国品牌的快速崛起,特斯拉的产品力优势正在消失。
二、盈利承压:被对手反超的残酷现实
特斯拉的盈利能力正遭遇滑铁卢。整车毛利率从 2021 年的 25.9% 暴跌至 2025 年 Q1的 9.5%(剔除 FSD 递延收入后),被比亚迪反超 9.1 个百分点。单车利润从 2022 年的 1.34 万美元腰斩至 2024 年的5930 美元,而比亚迪同期仅下降 12.9%。
更严峻的是,特斯拉再度沦为 “卖碳翁”。2025 年 Q1 卖碳收入占净利润的141.7%,而特朗普上台后的政策变动,让这项收入充满不确定性。昔日的规模效应神话,在成本失控与价格战中彻底破灭。
三、FSD 泡沫:万亿估值的致命软肋
作为特斯拉估值核心的 FSD 系统,正在露出真面目。尽管拥有 400 万辆保有量,2025 年可确认收入却不足 8.4 亿美元,连研发成本都难以覆盖。订阅收入占比始终低于 2%,与万亿市值预期形成巨大反差。
随着 FSD 降价促销,用户转化率并未显著提升,反而陷入 “量增利减” 的怪圈。未来 12 个月可确认收入持续下滑,证明智驾业务难以支撑特斯拉的高估值。
四、结语:破局之路在何方?
Robotaxi 的内测事故频发,暴露了特斯拉技术商业化的巨大风险。在销量、盈利、估值的三重压力下,特斯拉亟需找回创新基因:加速产品迭代、控制成本、兑现 FSD 技术承诺。否则,曾经的行业颠覆者,可能沦为被颠覆的对象。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