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咱们国内汽车圈发生了一件大事,但过程却异常低调。
没有华丽的发布会,也没有震耳欲聋的音乐,就在一间普通的实验室里,伴随着工程师们紧盯屏幕的目光和一阵热烈的掌声,一项足以载入中国乃至全球汽车工业史册的新纪录悄然诞生了。
奇瑞汽车宣布,他们自主研发的鲲鹏天擎发动机成功点火,并且其热效率达到了惊人的48%。
这个数字一出来,立刻就在业内引起了巨大的震动。
很多人可能对这个“48%热效率”没什么概念,它到底意味着什么?
为什么说它能让咱们普通老百姓开车省钱省到接近开电车的水平,甚至能让混动车的油耗进入“1”时代呢?
要搞明白这件事的意义,我们得先用大白话聊聊什么是发动机的“热效率”。
其实这个概念理解起来很简单,它就像一个衡量发动机“干活实在不实在”的指标。
我们给汽车加油,汽油在发动机里燃烧产生能量,这个能量有多少能真正转化成驱动车轮前进的动力,这个比例就是热效率。
剩下的那部分能量,很不幸,就通过排气管排出的热气、发动机自身的散热等方式白白浪费掉了。
打个比方,你花100块钱加油,如果热效率是40%,那就意味着只有40块钱的油真正在推着你的车跑,剩下的60块钱就相当于“听了个响”,变成了热量散失掉了。
在奇瑞这次取得突破之前,全世界范围内,量产汽油发动机的热效率普遍在38%到45%之间。
被很多人奉为技术标杆的日本丰田,他们最先进的混动系统发动机,热效率也就做到了41%,这在当时已经是全球顶尖水平,是无数工程师仰望的高度。
在这个领域,每想往上提升1个百分点,都比登天还难,因为它牵扯到的是一整套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材料学、热力学、精密制造等多个领域的协同突破。
所以,当奇瑞直接把这个数字干到48%的时候,这已经不是简单的进步了,而是一次颠覆性的飞跃。
它意味着,同样花100块钱加油,奇瑞的这台新发动机能让48块钱的能量都用在“刀刃”上,浪费掉的只有52块。
这多出来的几个百分点,日积月累下来,给车主省下的可就是一笔相当可观的费用了。
那么,奇瑞到底用了什么“神仙技术”,才攻克了这个世界级的难题呢?
这背后其实是一整套组合拳。
其中最关键的一项技术,叫做“超高膨胀比”。
我们知道,发动机是靠燃料在气缸里爆炸,推动活塞来产生动力的。
所谓膨胀比,通俗点说,就是爆炸后的高温高压气体,能把活塞推出去多远的一个衡量。
这个距离越长,气体做功就越充分,能量利用得就越彻底,好比你拧毛巾,拧得越干,挤出来的水就越多。
普通汽车发动机的膨胀比大概是10:1,而奇瑞这台发动机做到了恐怖的26:1。
这相当于把每一滴油的潜力都压榨到了极致,让燃烧产生的能量尽可能多地转化为了动力,而不是随着废气被匆匆排出。
为了实现这个超高的膨胀比,工程师们还设计了一套非常精密的“双曲三联动机构”,它就像一个武功高强的协调大师,巧妙地化解了活塞在极限运动中产生的巨大摩擦和振动,保证了整个过程既高效又平顺。
光有这个还不够,他们还用上了一个听起来有点反常识的技术,叫“废气再循环”,也就是EGR。
顾名思义,就是把一部分排出去的废气,经过冷却后,再送回到气缸里参与下一次燃烧。
这么做有什么好处呢?
这些“二手”废气本身不燃烧,但它们可以有效降低气缸里的燃烧温度,让燃烧过程变得更温和、更可控。
这就好比在烧一堆干柴时,稍微洒点水,让火不会一下子烧得太旺,而是持续稳定地释放热量。
这样做既能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又能有效抑制在高压缩比下容易发生的“爆震”现象,让发动机在极限状态下也能稳定工作。
再加上各种先进的绝热涂层技术和高能点火系统,多管齐下,才最终把热效率这个指标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一切都是在使用我们平时在加油站加的普通汽油条件下实现的,而不是在实验室里用特殊燃料跑出来的“理论数据”,这意味着这项技术能够真正地服务于广大普通消费者。
说了这么多技术,那它到底能给咱们的用车生活带来多大的改变呢?
最直接的好处就是省钱,而且是看得见的省钱。
根据测算,发动机热效率每提高1%,搭载它的混动汽车在电池没电、纯靠油行驶的状态下,百公里油耗就能降低大约0.3升。
从行业主流的40%左右提升到48%,这中间巨大的提升,带来的节油效果是革命性的。
这意味着,未来搭载这台发动机的混动车型,百公里油耗将有希望真正进入“1升”的时代。
在现在油价居高不下的背景下,这是什么概念?
一辆百公里油耗8升的普通燃油车,一年跑两万公里,油费轻轻松松就要上万元。
而一辆油耗不到2升的混动车,一年的油费可能还不到三千块,每年省下的几千块钱,足够给家里添置一件像样的电器了。
这种用车成本,已经非常接近纯电动车,但它又完全没有纯电车的里程焦虑和充电不便的烦恼。
除了省钱,更高的热效率也意味着更好的驾乘体验。
因为燃烧更充分,发动机运转就会更平稳、更安静。
我们开车时感受到的噪音和振动,很大一部分都来源于发动机。
奇瑞之前推出的混动车型,就已经通过技术优化,把车内怠速噪音控制在了39分贝,这已经达到了图书馆级别的静音标准。
可以想象,有了这台更先进的发动机作为基础,未来的车型在舒适性和静谧性上,完全有能力向那些价格高昂的豪华品牌看齐。
最后,我们把眼光放得更远一些,这件事的影响绝不仅仅是奇瑞一家公司或者几款新车这么简单。
它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在最核心的动力技术上,实现了从“追赶者”到“领跑者”的历史性转变。
回首过去二十多年,奇瑞一直像个埋头苦干的“理工男”,从1997年就开始坚持自主研发发动机,正是这份长达二十八年的坚守和投入,才换来了今天的硕果。
更有趣的是,就在几年前,当一些欧洲老牌车企觉得内燃机已经走到尽头,纷纷宣布要全力转型电动化的时候,他们可能没想到,中国车企非但没有放弃这条赛道,反而在这里取得了颠覆性的突破。
等他们现在发现电动车市场竞争过于激烈,想再回头捡起燃油机技术时,却发现这个领域的“游戏规则”已经被改写了。
而且,取得突破的也并非只有奇瑞一家。
比亚迪的第五代DM混动技术,发动机热效率达到了46.06%;吉利的雷神发动机也做到了46.1%;东风的马赫动力更是达到了47%。
这已经不是个别企业的单点突破,而是中国品牌在核心技术领域的集体崛起,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合力。
这种景象,在几年前是完全不敢想象的。
如今的中国汽车,不仅在新能源领域引领潮流,在传统内燃机的技术高地上,也插上了属于自己的旗帜。
奇瑞甚至还宣布要将混动技术开源,与全行业共享成果,这份底气和格局,正是来源于对自己技术实力的绝对自信。
未来,随着这些高效发动机的普及,我们普通消费者将能用更实惠的价格,享受到更省油、更安静、更舒适的出行体验。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