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贴大战打响,吉林充电站配储,100元度电狂领

最近,不少开新能源电车的朋友可能都发现了一个让人高兴的现象,那就是去公共充电站给车充电,费用好像比以前便宜了一些。

很多人可能心里会犯嘀咕,这是不是充电站搞临时活动,还是自己记错了?

其实,这背后并不是偶然,而是一场席卷全国的,由国家政策和前沿技术共同推动的巨大变革正在发生。

这场变革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要让电动汽车的充电体验,无论是在成本上还是在时间上,都全面超越传统的燃油车,彻底解决车主们的后顾之忧。

补贴大战打响,吉林充电站配储,100元度电狂领-有驾

这股浪潮中,最引人注目的要数吉林省最近出台的新政策。

可以说,吉林省打响了新一轮充电设施补贴的“第一枪”,力度之大,让整个行业都为之振奋。

具体来说,吉林省为新建的充电站提供了三重实实在在的“大礼包”。

第一重,是针对“储能设备”的补贴。

储能设备,用大白话讲,就像是给充电站配了一个超级巨大的充电宝。

充电站可以在深夜电价便宜的时候,用这个大充电宝把电储存起来,然后在白天用电高峰、电价高的时候,再把存着的电释放出来给汽车充电。

这样做不仅能为电网站点分担压力,还能通过电价差为充电站带来额外的收入。

对于安装这种设备的充电站,吉林省直接按照储能容量,每千瓦时补贴100元,单个站点的补贴上限高达20万元。

这笔钱对于投资者来说,无疑是一剂强心针。

第二重补贴,是给那些愿意利用清洁能源的充电站。

如果充电站在建设时,还在场地上加装了太阳能光伏板,利用太阳能发电自用,那么每千瓦的装机容量,还能再拿到100元的补贴。

第三重则是针对高技术设备的加码补贴。

如果充电站采用了目前最先进的液冷超级充电桩,或者能够实现电动汽车和电网双向互动的V2G充电桩,那么补贴标准直接翻倍,达到每千瓦200元。

这几项补贴如果叠加起来申请,最高可以覆盖掉设备购置成本的20%。

补贴大战打响,吉林充电站配储,100元度电狂领-有驾

据估算,仅此一项政策,就能在当地拉动超过50亿元的社会投资。

这已经不单单是发钱了,而是通过精准的政策引导,鼓励整个行业向着更高效、更环保、更智能的方向发展。

当然,吉林省只是这场全国性补贴竞赛的一个缩影。

在山西盂县,专门为重型卡车建设的充电站,单站就能获得25万元的补贴;在改革前沿的深圳坪山,对技术含量更高的V2G项目,最高补贴金额更是达到了惊人的100万元。

与此同时,中央财政也直接行动,点名扶持全国75个县的充电桩建设,并且将相关的审批流程缩短了60%,为充电基础设施的普及按下了快进键。

这种真金白银的投入,效果立竿见影。

根据行业龙头企业特来电在展会上公布的实测数据,一个集成了光伏、储能和充电功能于一体的新型充电站,一年的收益可以突破70万元。

这其中,有近一半的收入来自于光伏发电节省的电费和卖电的收益,另外还有23万元是作为“虚拟电厂”参与电网调度获得的补贴。

这说明,未来的充电站,将不再仅仅是为车充电的终端,它本身就是一个小型的发电厂和能源中心,能赚钱的门路越来越宽。

钱的问题有了着落,充电的安全性这个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也迎来了根本性的提升。

从今年8月1日开始,我们国家正式实施了两项关于充电安全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直接瞄准了过去大家最担心的“漏电起火”和“充电失控”两大痛点。

这次的升级是全方位的,可以说是给充电过程穿上了一层坚固的“安全盔甲”。

首先,新国标强制要求充电枪必须具备“物理锁止”功能。

也就是说,只要充电枪插到车上并开始充电,接口就会自动锁死,除非在车上或者充电桩上确认结束充电,否则人为是拔不下来的。

补贴大战打响,吉林充电站配储,100元度电狂领-有驾

这就彻底杜绝了因为误操作或意外拉扯导致充电枪脱落,产生电火花从而引发危险的可能性。

其次,充电接口的防水等级也得到了大幅提升,从过去的IP44标准升级到了IP55。

这两个数字可能听起来有点专业,但区别非常大。

过去的IP44只能防止各个方向飞溅过来的水,而现在的IP55则可以抵御喷水的冲击。

这意味着,即便是下着瓢泼大雨的恶劣天气,车主也可以放心地在户外充电,完全不用担心漏电的风险。

此外,一个非常人性化的改进是充电枪线本身。

通过应用碳纤维等新材料,新一代的充电枪线重量减轻了将近一半。

很多人都有过体验,以前的快充枪线又粗又重,力气小一点的人操作起来都有些费劲。

现在,这个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女性用户也能单手轻松操作,让充电过程变得更加轻松愉快。

解决了成本和安全,剩下的就是效率问题了。

毕竟,谁也不愿意把大把的时间浪费在等待充电上。

在这方面,以比亚迪为代表的国内企业也拿出了令人惊叹的“黑科技”。

最近,比亚迪与滴滴旗下的小桔充电合作,在江西南昌奠基了全国首座兆瓦级的闪充站,其技术突破在行业内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这项技术最厉害的地方在于,它首创了“智能升压”功能,能够让车辆智能地适应所有公共快充桩的电压,不再“挑食”,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充电桩的功率。

补贴大战打响,吉林充电站配储,100元度电狂领-有驾

更震撼的是,它支持“双枪并联”充电,就像给手机同时插上两个充电器一样,充电速度比行业平均水平快了70%。

根据实测,充电5分钟,车辆的续航就能增加400公里。

这是什么概念?

就是我们去服务区上个厕所、买瓶水的功夫,车子就充满了足够跑一周通勤的电量。

这种体验,让所谓的“续航焦虑”彻底成为了过去时。

除了充电速度,充电的便利性也在不断优化。

比如在福州的一个商场地下车库,投用了一套彩色的能源引导系统。

整个车库的充电桩位用红、黄、绿三种醒目的颜色来区分使用状态,绿色代表空闲,黄色代表已被预约,红色代表正在使用。

车主开车进入车库后,一眼就能看到哪里有空位,平均10秒钟就能锁定目标,再也不用像以前一样在昏暗的地下室里一圈圈地寻找空闲充电桩了。

展望未来,充电的形式甚至将不再局限于固定的充电桩。

国内的电池巨头亿纬锂能最近获得了一项“充电系统”的实用新型专利,其核心就是将储能电池、高压配电单元和充电枪集成在一个可移动的设备里。

这就像一个可以跟着车跑的“超级移动电源”。

可以想象,未来当车辆在偏远的野外没电了,或者在一些举办大型活动的临时场地需要充电,这种移动充电设备可以直接开到现场,随时随地提供补能服务。

对于承担着国家经济命脉的重型卡车,特来电也推出了高低压群充系统,一个功率池可以同时为乘用车、公交车和重卡服务,智能分配电流,让商用车的补能效率直接提升了400%。

总而言之,当政府的补贴让每一度电都变得更加便宜,当技术的进步让充电时间缩短到和加油相差无几,一个全新的新能源汽车时代正向我们走来。

“省时省钱”正在取代“续航焦虑”,成为越来越多新能源车主的日常体验。

这场深刻的产业革命,不仅改变着我们的出行方式,更在为国家的能源安全和绿色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