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比亚迪郑州全地形赛车场,看中国汽车圈如何将速度、技术与人性

第一辆车启动的时候,现场的空气是紧绷的。阳光被钢铁的肌肉切成明暗分割的碎片,发动机咆哮声此起彼伏,像是在郑州的土地上拉开了一场预谋已久的“速度秀”。我在起跑线后站定,手里的记录本翻到新的一页。今天不是验尸,而是见证一场有关速度、技术、人性的新仪式。你若站在我旁边,大概也会生出一种猎奇:一个赛道,能否真的让四轮机器和人心,蒙上一层夺目的光环?

几乎没有人会否认,比亚迪郑州全地形赛车场现在成了汽车圈的流量王。各路车友、网红、技术咖都把这里奉为新的朝圣地。原因似乎显而易见:它不满足于拼加速和弯道,有点像法医学里的全套体检,把全国地形“打包”塞进一个封闭空间,把测试和体验做成了沉浸式游戏。悬天沙坡、浮水航行池、模拟冰道、低摩擦漂移环这些配置,拿去砸到国外同行脸上,也能赢得几声羡慕。

悬天沙坡区是公认的“勇者坑”。29.6米垂直高度,28°冲坡落差,吉尼斯纪录的认证像一块漂亮的奖牌,实际摆在眼前的时候则像是一次体力与心理的复合拷问。没错,油门不狠一点都上不去,但你真狠了,城市SUV照样能优雅地下来——当然,前提是你信赖比亚迪的智能四驱和电控系统。现场那些试驾者,表情大多在淡定和兴奋之间来回切换,我只见过一个小哥下坡时脸色变得像验尸报告上的纸,事后还不忘在朋友圈自嘲:“比人高的坡,后驱也敢冲,科技才是底气。”

浮水航行池则是另一种秀场。新四方技术证明电车不是“落水狗”:在70米长的水池里,U8轻松完成水中运动,像一条优雅的河豚自如游走。对比传统印象,新能源车怕水这件事在这里算是被明确定义为“误会”。如果不是穿着防水服的工作人员偶尔打个冷颤,我都要怀疑他们是不是偷偷在池边钓鱼,顺便帮车主捞点心理安慰。

模拟冰道和低摩擦漂移环属于技术“内卷”派。前者是大多数车主用不上,但关键时刻能保命的技能训练,比如北欧驾考标配的失控救车。后者则以玄武岩拼接的44米环形道,让用户在安全范围内漂移。你以为漂移全靠胆子,其实一半靠电控。AI仿佛一位严厉但贴心的教练,绝不让你“翻车”。体验区的人很少能hold住“科技与狠活”带来的双重冲击,对这群真心想玩的车迷,安全感也是兴奋剂。

拉回主赛道,1758米、9个弯道、550米直线、最高220km/h——这些数字被工程师们标红在技术蓝图,每一个指向的都是极限。实际试驾,到底多少人敢全油门冲刺,恐怕比验尸做心理分析还难判断。不过心跳加速倒是个大众症状,我观察了下,速度感面前,人的本能永远不会说谎。

多功能区和越野项目才是车企给自己加上的“智能buff”。27个越野项目从沙漠、泥地到碎石,一个都不落。智能泊车、标准绕桩让技术呆板的车突然有了“名侦探柯南”般的自信,用户则像是刚拿到驾照的小学生,终于找到撒欢的理由。如果非要吹毛求疵,我觉得这些大规模复制全国地形的行为,有那么点对“汽车爱国主义”的调侃——车只要够智能,世界地形都能玩遍,省得出国还要担心水土不服。

现场的露营区值得一提。9000㎡的休息区,星空、夜色、烧烤,赛道尾声人们仿佛卸下了防备,把白天刺激一点点消化,顺便交换点“老司机”的段子。我溜达过去,发现不少人其实比在车里更放松,跟刑侦线下小聚的氛围也没啥差别——大家都想在紧绷和放松之间找到喘息点。也许,这就是赛车场最“人性化”的一面,技术和娱乐死磕之后,终归要让人有个收尾的温度。

说到身份,我只能承认,这事跟法医没多大关系。但在现场看人车互动时,有一种职业习惯驱使我去琢磨:技术的极致,是满足人类的控制欲,还是制造新的心理幻觉?比亚迪借这个赛道,完成了自己的品牌秀肌肉,也让大众对“汽车文化”这些抽象词汇,有了可触摸的实体感。有人坚信这不是单一品牌的胜利,是中国汽车工业的群体崛起。我不打算给出定论——就像解剖台上的案件,永远有另一层的死角与真相。

只说一点,全民体验与高门槛的竞技场并存,有点像把美食街开进了实验室,结果啥都能尝个遍,但也可能哪天连自己都吃撑了。技术越来越好,体验越来越极致,那么未来的赛车场应该更像什么?是更高、更快、更强,还是更安静、更多元、更自由?

开业只是个开端,风头正劲的比亚迪赛道会不会成为真正的“速度殿堂”,还得让时间和市场施行最终验证。你若有空,不妨去绕一圈,试试是心跳先到极限,还是理智最后管住了脚下的油门。毕竟,在被技术包裹的“速度与激情”里,我们每个人其实都像赛道上的一辆四驱车,既渴望突破,也终究受限于自己的驾驶技术和胆量。

在比亚迪郑州全地形赛车场,看中国汽车圈如何将速度、技术与人性-有驾
在比亚迪郑州全地形赛车场,看中国汽车圈如何将速度、技术与人性-有驾
在比亚迪郑州全地形赛车场,看中国汽车圈如何将速度、技术与人性-有驾
在比亚迪郑州全地形赛车场,看中国汽车圈如何将速度、技术与人性-有驾
在比亚迪郑州全地形赛车场,看中国汽车圈如何将速度、技术与人性-有驾

所以说,倘若再造一家全地形赛车场,你会偏向哪种体验?速度的快感、技术的魔法、还是人与车之间微微晃动的心理安全区?别急着回答,坚持理性分析,也许也是属于这个赛道的独家姿态。

本报道旨在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如有版权或内容问题,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第一时间核查并调整。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