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公里二手车背后,车企如何用假销量骗补贴?行业数据水分惊人

新车刚上完牌照,方向盘都没捂热就被当成二手车卖,这样的“零公里二手车”如今已经泛滥成灾。在汽车行业销量数据频频“创新高”的背后,藏着令人震惊的水分。这种现象不仅搅动了新车和二手车市场,折射出整个行业的深层问题。

零公里二手车背后,车企如何用假销量骗补贴?行业数据水分惊人-有驾

什么是“零公里二手车”?

所谓“零公里二手车”,是指正常完成了车辆上牌手续,名义上属于二手车,实际行驶里程极低甚至为零的新车。这些车在二手车交易平台上极为常见,价格普遍比新车指导价低数万元,部分车型的上牌时间仅一个月左右。

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公布的数据,2024年二手车市场中,“登记≤3个月、里程≤50公里”的车辆占比高达12.7%,4年间激增了7.2个百分点。这意味着,每8辆二手车中,就有一辆是刚刚上牌便转手的准新车,“零公里二手车”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车企为何“新车当二手卖”?

八匹马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中原大区总经理杨松山分析,出现“零公里二手车”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在月度、季度或年度考核节点,部分经销商为完成销量任务,会选择先行购入车辆并完成上牌;二是当前车辆出口环节中,部分从业者或因无法获取厂家授权及相关手续,会选择在国内为车辆先行上牌,再以平行进口车的模式,开展平行出口业务。

从更深层次看,车企甘愿把新车当二手卖,核心原因无非是“利益”二字,具体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虚增销量、去库存和骗补贴。

部分车企通过销售返利、金融贴息等激进的商务政策,诱导或迫使经销商超额采购车辆。例如,某4S店月销售能力是100辆车,却因政策激励被迫采购120辆甚至150辆。超出市场需求的这些车辆,很大一部分会通过零公里二手车渠道低价批量卖出。

零公里二手车背后,车企如何用假销量骗补贴?行业数据水分惊人-有驾

严重的是,这些零公里二手车还能用来“骗补贴”。新能源车企通过关联租赁公司批量购车,套取补贴后转卖为二手车,补贴资金未惠及终端消费者。还有部分车商以“平行出口”名义将国内上牌新车销往海外,利用关税差套利。

高库存与经销商的生存困境

“零公里二手车”的泛滥,与经销商的生存压力密切相关。这种乱象不仅是车企的问题,很多经销商也被动或主动地参与其中。

在国际智能运载科技协会秘书长张翔看来,“零公里二手车”会导致汽车销量数据存在水分、不真实,其实是一种对未来市场的透支。他表示,“若有车企把‘零公里二手车’当新车售卖是自毁前程”。

从行业角度看,“零公里二手车”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扰乱新车销售与二手车交易的正常秩序,造成市场数据失真。长此以往,会误导资源配置,挤压合规车企与经销商的生存空间,阻碍整个汽车产业的良性运行。

这种现象也导致了“车企销量创新高,库存也越来越高”的矛盾现象。表面上看数据亮眼,实际上很多车并没有真正卖出去,只是在不同的渠道之间流转。

这场“多赢”游戏藏着多重隐患

零公里二手车背后,车企如何用假销量骗补贴?行业数据水分惊人-有驾

有人说,零公里二手车是一场“多赢”:车企刷到了销量,经销商完成了任务,二手车商赚了差价,消费者还能捡个便宜。揭开盖子一看,里面全是行业的“病”。

对消费者而言,购买“零公里二手车”看似在价格上得实惠,实则面临诸多风险。比如,可能丧失首任车主专属权益,车辆存在电池健康度下降等隐患,转售价格也会贬值更多。新车一旦过户,首任车主专属权益(如终身质保)即告失效;车辆残值按首次登记日期计算,导致转售时大幅贬值;长期库存车辆会产生电池亏电、轮胎变形等问题。

对车企来说,靠数据造假维持的热销形象,伤的是品牌信誉。这种销售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去库存,也压缩了利润空间,甚至加剧了亏损,不利于提高产品质量、加大创新资源投入。

对经销商来说,自买自卖虽然能暂时完成任务,本质上是“拆东墙补西墙”,亏损只会越来越严重,长期来看根本不是出路。

这种虚假的热销文化,终有一天会被彻底戳破。汽车行业的健康发展,靠的不是数据造假,而是真正的产品力和服务质量。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