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自上市之初,就一直处在舆论的风口浪尖,就连召回事件也不例外,终究还是将小米汽车推到了“众矢之的”的舆论漩涡当中;第一次召回30931辆,第二召回116887辆;一年当中两次召回,这其中到底有什么故事呢?小米汽车到底有没有遭遇危机呢?其实答案很简单:其实这是件好事!
早在今年的1月24日,小米汽车就召回了30931辆SU7标准版电动汽车,车辆的生产日期是2024年2月6日至2024年11月26日;召回的原因是不分车型会因为软件的执行策略问题,很有可能会导致授时同步异常问题,影响了车主在使用智能泊车辅助功能时候,对静态障碍物的探测准确度问题,大大增加了车辆的剐蹭和碰撞的安全隐患。
就在第一次召回事件过去不到8个月之后,小米汽车就进行了第2次召回;9月19日小米汽车召回2024年2月6日至2025年8月30日生产的部分SU7标准版车型,相比第一次的3万多辆,这一次小米召回了接近12万辆的116887辆,这是SU7标准版车型的第二次召回;此次召回的原因是车辆在开启L2高速领航辅助驾驶功能的时候,对“高速施工修缮”等极端、特殊路段场景的识别、预警或者处置可能不足,如果车主不及时干预,会增加车辆碰撞的危险。
“S2025M0149I”和“S2025M0150I”,是小米汽车这一次召回的两个编号,我们不妨试着解读一下这两个编号内在含义;最开始的“S”代表此次召回的缺陷类别是“安全缺陷”,与之相对应的“E”代表环保缺陷;最后一个字母“I”代表“受调查影响召回”,与之相对应的“V”代表“主动召回”、“O”代表“责令召回”。对比一汽丰田召回的S2025M0124V、小鹏汽车召回的S2025M0142V,小米汽车的最后一个字母是“I”,其中的含义就很好理解了。
针对小米汽车近12万辆的召回,很多车主不自觉的就会联想到安徽高速事故,在“高速施工修缮”等特殊路段,智驾技术受到了很多车主以及行业的质疑。那么最本质的问题终究还是来了,那就是小米汽车是不是遭遇到了危机呢?其实答案很简单:其实这是件好事!小米汽车正在尽一切可能为车主消除安全隐患,小米将通过汽车远程升级OTA技术,为召回范围内的车辆免费升级软件。
尽管智驾技术存在些许的缺陷,但是小米汽车并未放弃在智能驾驶领域的不断探索;7月份就传出小米汽车和英伟达共同开发人工智能以及自动驾驶软件的消息,佐证了小米汽车继续加码智能驾驶投入的信心和布局。
就销量数据来看,小米汽车的新车销量依旧抢眼;2025年的全年目标是35万辆,前8个月已经完成了64%,拿到了22.48万辆的销量数据;尤其是7月份和8月份连续两个月超过3万辆门槛,可见小米二期工厂的提前投产,对小米产能的提升效果是多么的明显。再加上雷军总有不经意间出人意料的营销策略和推广方式,总能第一时间抓住用户的眼球,让你“不得不”关注小米汽车的一举一动!
最后:雷军的2025年度演讲,比往年来得要晚一些,但是“好饭不怕晚”,让我们一起期待9月25日19点开始的“雷军年度演讲”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