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官方公布的参数,广汽埃安AION RT焕新款竟然全系标配宁德时代电池,真的很少见。大部分同价位车还得自己买电池包或者用进口品牌,这次直接标配,果断提升了自己的性价比标签。
我记得有个销售跟我说,客户最关心续航和价格,其实你续航不只是数字,它关系到放在心头的安全感。650公里估算(样本少,略有偏差)对于纯电轿车来说,不算特别夸张,但在价格区间内算挺有竞争力的了。相较于某些竞品的550到600公里,差不多多了个底气。
因为咱们知道,带上空调、调节座椅,续航就会缩水15-20%,这个不算特别大,也算人性化设计。实际开的话,平均每百公里电耗大概13-15度电(估算,体感偏差),如果100度电能跑650公里,实际用电成本按1元/度,油钱差不多就是60多块,心里有个底。
但续航到底多大程度上影响我买车的决定?我怀疑(这段先按下不表)其实就看你平时跑多远。长途?还是上下班一两百公里?如果你是城市日常,续航几百公里其实够用,关键是充电便利。充电桩的布局更重要。
再说这个内饰啊,满满的皮质包覆,偶尔坐在副驾上,我会觉得舒服这个词被喊得过头了点。真的坐得很舒服,尤其是零重力座椅,那种仿佛真能漂浮在车里。其实我第一次试坐,心里暗想,皮质这么软,夏天热得要死吧?结果发现车内温控还挺给力的。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看到一个细节:车门内部都是皮质软包,和我亲戚刚买的某豪华车内饰有异曲同工之妙(这段先按下不表),哎,细节其实还是看得出厂家的用心。
关于动力,官方没讲太仔细。有人问:这车提速怎么样?我觉得,提速算不错,0-50公里可能在6秒左右(估算,样本少),比普通燃油车快不少,也够应付日常超车。动力电池包在底部,重心低得很,开起来稳得像钉子钉在地上。
以前总觉得纯电车像个挺死板的蒸汽车,但这款车,扁平的溜背造型配合理想的空力学布局,风阻系数低至0.208Cd,有没有发现,好像越来越像科技版的跑车?不过我一边说一边想到,车越低,过坑洼会不会更坏?这个就看底盘调校了。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这段先按下不表)现在很多人会问:它的后排空间究竟够不够?座椅舒不舒服?我觉得宽度不错,有个朋友说:坐两个人一点问题都没有,但三个人就有点挤了。我会建议买家,要考虑家庭出行的实际需求。
你会不会觉得,讲了这么多,核心还是拿到手的续航、用起来的动力和体验感最重要?还记得有个修理工跟我抱怨:电池用到几年就出问题,尤其是老车,要换不了多少次钱,心塞。其实他也没错,电池保值率一直都是个问题。
(这段先按下不表)这次的电池包全系标配宁德时代,没得挑,倒是让我觉得,厂商在供应链上越来越干脆,像是告诉用户:我们用料真心实意。这对一款入门车的价格来说,也是个利好。
不过你得问:这车未来保值率高不高?我觉得还真不好说。毕竟,电池技术更新快,旧电池价值会逐步走低。而且,充电桩普及率也是个关键因素。城市里随便找个桩,充个电不成问题,但偏远地区就惨了。
我还在想,新款可能会增加哪些配置?要说真,你懂,厂家不可能一出新款就全都扔出来,配置升级很可能还会集中在智能化和舒适性,比如:更大的屏幕,挂载更多智能系统,或者是增强的车联网体验。
临场小计算:如果用电量算,650公里续航大概需要50多度电(依照我估算的用电效率),每度电成本1元,以每公里0.08元油耗相比,纯电要便宜一点。其实这个比例还得看充电的便利性和峰谷电差价。
我经常在路上看到RT,穿梭在城市街头。有人说它好看,我倒觉得更像是个穿梭的利器。而且车价多少?估算开价十万左右,大概比同级别同配车型便宜一千到两千块。你总不能只为了续航多50公里,付出几万差价吧?对吧。
说到这里,我突然想到:这车的高配版可能会配个大屏幕,你会不会觉得,未来带个AR导航、智能感应门把手也挺不错?我猜(不细想过)其实厂家真在考虑增值配件的可能性更大点。
现实总是让人麻烦。再怎么电动车,最怕的还是充电难以及电池衰退。而且,越拉越长的续航,是不是让车变得更笨重?这点没有答案。
这让我身边的朋友说:你看这个车,省油、省空间、颜值还行,要不要试试?我想,他也是觉得:车子用得舒服,比啥都重要。
有时候,我站在街头看着它,想:这样的车,未来会不会变成我们日常的标配?又或者,这只是一阵风,谁知道呢?而我,唯一能确定的,是这辆车那些细节——软包、溜背、970公里的续航数据——都能在某种程度上,激起你的想象。
你说,未来的电车,会不会也像手机那样,日益智能化到让人叹为观止?还是说,真正打动人心的,还是那份在路上的小细节?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