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15万级SUV市场的“全能战士”,2025款吉利星越L自上市以来,凭借CMA架构和L2+级智能驾驶的标签,迅速成为消费者关注的焦点。但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这款车的安全性能究竟是“硬核守护”还是“营销噱头”?我们抛开品牌滤镜,用数据和实测说话。
一、官方安全配置:堆料够狠,但细节仍有争议
从账面数据看,2025款星越L的主被动安全配置堪称“武装到牙齿”。全系标配6安全气囊(含前排双气囊、侧气囊及前后排头部气帘),配合高强度笼式车身(热成型钢占比达24%,A/B柱强度1500MPa),官方宣称能实现“全方位碰撞防护”。主动安全方面,车道偏离预警、主动刹车、前后方碰撞预警以及DOW开门预警均为标配,顶配车型还搭载540°透明底盘和自动泊车辅助。
不过,争议点也随之浮现:后排侧气囊的缺失在同价位竞品中略显尴尬(例如第三代哈弗H6全系标配6气囊),且部分用户反馈自动泊车功能对复杂车位的识别率不稳定,存在“鸡肋化”倾向。
二、中保研碰撞测试:高分背后有短板
根据中保研2024年碰撞测试报告,星越L在25%偏置碰撞和侧面碰撞中分别获得G(优秀)和A(良好)评级,车顶强度测试更是以6.3倍自重承压值远超行业标准。但值得注意的是,其25%偏置碰撞中乘员舱侵入量达到12cm,虽在安全范围内,却暴露出车身前部吸能设计的优化空间。相比之下,同场测试的长安CS75 PLUS在相同项目中仅获得M(一般)评级,但哈弗H6凭借更高的热成型钢比例(65%),在乘员舱完整性上表现更优。
此外,星越L的维修经济性评级为P(较差),追尾碰撞后保险杠和后备箱修复成本高达1.8万元,这对注重用车成本的消费者而言,无疑是一大顾虑。
三、用户实测争议:智能安全是双刃剑?
在各大论坛中,星越L的AEB自动紧急制动系统成为热议焦点。有车主分享了一次在市区拥堵路段,系统成功识别突然窜出的电动车并自动刹停的经历;但也有用户吐槽,雨雪天气下毫米波雷达易受干扰,导致误触发紧急制动,“差点被后车追尾”。这种“过度防护”现象,反映出智能安全系统在复杂环境下的适配性仍需提升。
更引发质疑的是,2024款车型曾被曝出减配后方碰撞预警和自动泊车功能,尽管官方解释为“配置梯度调整”,但仍被部分消费者诟病“诚意不足”。
四、竞品横评:星越L能否坐稳安全标杆?
与第三代哈弗H6、长安CS75 PLUS等同级车型相比,星越L在安全配置上呈现差异化竞争:
哈弗H6:全系6气囊+65%高强度钢车身,但主动安全仅限高配车型;
长安CS75 PLUS:标配BSD盲点监测,但25%偏置碰撞成绩垫底;
星越L:L2+级智驾全系下放,但维修成本偏高。
从综合实力看,星越L凭借CMA架构和沃尔沃技术背书,在主动安全领域优势明显,但被动安全细节和性价比仍存提升空间。
五、购买建议:安全不是单选题
如果你追求智能驾驶的前沿体验,且预算充足,星越L的顶配车型值得考虑;但若更看重维修经济性和全场景防护稳定性,哈弗H6或许是更务实的选择。毕竟,安全从来不是配置表的数字游戏,而是每一公里出行中的真实守护。
结语
2025款星越L用五星碰撞成绩和堆料级配置证明了吉利冲击高端市场的决心,但细节处的争议也提醒我们:真正的安全,既要看得见的“硬核数据”,更要经得起场景考验的“人性化设计”。对于这款车,你会为它的安全性能买单吗?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全部评论 (0)